只注意 CP 值的人,身上只會有低品質的產品,只注意奢侈品的人,身上只會有自己配不上的產品。
當你注意力只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不時抱怨身邊的事情,你就只剩一點注意力在如何提升自己身上。
不過事情可沒那麼簡單,把注意力當資源分配有這麼容易嗎?
你已經把注意力放在抱怨的類別上,抱怨後心情舒坦後大腦會認為事情已經解決了,自然不會再把剩下的注意力放在「解決」上面,而是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原本應該是尋找問題、搜尋資源解決問題、成功後犒賞自己,這三個循環。
結果變成抱怨事情、心情舒坦、犒賞自己。
這兩種循環分別持續跑一年,一年後這兩種人的人生發展就開始不同了,就更別說當這循環成為一種習慣。
壞習慣難改,好習慣難維持,以後就更難改變了。
在台灣代工產業盛行的國家,學習過程灌輸到的就是代工思維,也就是在更低成本的情況下符合效率甚至更好的效率。
用減肥來比喻,今天你想減肥,是因為想讓自己變好看,但是減肥太累了太耗時間了,所以你轉而尋找胖子穿搭好看的方法。
也有可能你決定要減肥,目的是減輕體重,所以你使用了減肥藥,讓自己體重暫時減輕,至少體重變低,讓自己覺得有變輕的感覺。
更有錢的,會把錢拿去做縮胃與抽脂手術,這樣瘦得更快。
代工思維會有什麼影響?
你會覺得這些方法都有達到目標,有何不可?
問題就在這邊,一樣都能達到目的,目的一樣,方法不同、過程不同、價值不同。
你用抽脂與縮胃手術,成功讓體重變輕,好一點體脂肪下降,但你的大腦沒變化,行為模式沒有改變,一樣在吃垃圾食物與缺乏運動的生活。
你的生活持續幾年,劑量會變大,也就是垃圾食物吃更多,更不想去運動,未來抽脂的次數更多,反而更不健康。
若你當初注意力放在健康瘦身的方法,也就是重訓、健康飲食、充足睡眠。
這困難的歷程你經過了,你帶來的是自己可以挑戰更高品質生活的自信,以及健康的生活飛輪,還有持續學習的心,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提升。
這些,都是所謂代工思維的方法學不來的,因為代工思維注重低成本前提做到最高效率。
而價值思維很困難,很燒腦,但帶給你的是更高的成長飛輪,這過程還給你更多不確定性的價值在。
講個最殘酷的,一個品牌從零到一很困難,有資本的人可以從淘寶貨拿貨接著把錢砸出大量廣告曝光,盡可能讓所有年齡層的人知道這品牌並且購買。
在很短的幾年時間名聲就跟長期經營的品牌平起平坐,接著呢?
因為客戶來的快,所以當有下一個大資本的品牌來曝光時,消費者又會往新的品牌走去,舊的品牌很快就被大家忘記了,這些流量都是快流量,會吸引到只是因為長期大量曝光產生的月暈效應,意思是很常看到,會下意識認為是很好的大品牌。
知道我在講什麼的,可以過幾年再觀察一下。
反而這品牌知道自己針對什麼樣的消費者,精進自己產品設計方式去做的,持續讓市場了解你的價值在哪裡,明白你對產品的理念是什麼。
當消費者了解你產品本身與他自己的生活很契合,開始有了信任感,往後這品牌出了什麼產品消費者會跳過更多的疑慮,只要這產品用的到,價錢還能負擔情形下會購買,反而不會考慮有沒有更便宜,因為過去的服務讓人放心,寧願貴一點去使用好的服務。
當消費者買你的產品,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有認同價值、並明白這產品能支持自己的生活圈,那這品牌就算成功了,當然,要做起來還得需要調整商業模式,這不在此篇內容裡。
在人際經營上也能用這套理論。
朋友圈當中,出手闊綽的人不一定是受人歡迎的,甚至無條件幫助人的也不會受人喜愛。
他們單純只是用交換的理念再交朋友,覺得這東西有人喜歡,那麼拿出來換,就會有朋友來,並且是無條件。
反而你會被吸引的那些朋友,總是讓人又愛又恨,為什麼?
因為他們有界限。
比起無條件,有界限,並且遵守他,才會讓人明白你的生態圈擺在什麼位置上,喜歡這位置的人會接收到你的確定感,才知道要將信任放在你身上。
一樣用錢交朋友,我可以請大家來唱歌,但只要有誰做出不禮貌的舉動,我就會剔除,有誰隨便在裡面做傳直銷,就剔除,有規矩、有界限,你的個性才會鮮明。
然而,要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裡,就要發揮你的注意力,去注意哪裡可以更好,哪裡是你不喜歡的。
把可以更好的地方做的優秀,把不好的地方補足或避開。
漸漸累積下來,你對自己的生態圈會開始有一些輪廓,跟著這些輪廓走,繼續疊代與剔除,別人對你的行為與價值觀會更加的鮮明,如此鮮明,就能聚集你所要的人與生活圈,資源才會越滾越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