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而不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在聽這個Podcast"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會開始聽是因為我曾經差點合作過(也就是沒有合作),的一個導演"盧建彰"去這個節目當來賓,一直以來我都有關注他,特別喜歡他在FB上寫的文字,特別是短短的幾句文字,卻強而有力且巧妙押韻的說出現況。也買過、看過幾本他的書,只要有他在Podcast的受訪,我都會聽,我喜歡他的正面,喜歡他的正義,喜歡他傳遞創意人應該有的價值。
人家說"耳濡目染"應該就是這種感覺,每每看到他的文字,聽到他的傳遞,會有一種心領神會,如沐春風的正面能量注入。也因為他,我開始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也推薦給大家,兩位主持人在談論每一個議題時,不是隨波逐流的,而是有客觀、獨立的見解。"客觀"?也許是"主觀",但我想說的是現代社會,有獨立正面想法的人,並且願意傳遞的人,已經不多了,多多吸取這些人所傳達的資訊,真的會對自身能量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會讓生存在這個社會中的有,時不時陷入矛盾,並且思考著。
自從搬到新家,家裡沒有裝第四台,連三台都沒有,電視的功能是用網路看YT、看Netflix。以前我的收視習慣是如果有拿到電視遙控器,就會轉到新聞頻道看一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或者最近發生了什麼事。轉來轉去,大約10分鐘就已經沒有可看性或者有意義的新聞了,又或者我其實也只是看了10分鐘沒有意義的新聞。曾幾何時,新聞已經不是新聞,而是網路上蒐集來的八卦資料,透過電視台裡頭銜是記者的人,整理過後再播放出來。記得在我大學聯考填寫志願的時候,新聞系是非常崇高的科系(我是考不上啦),廣電系更是我的心之志願(我也考不上),才過了20幾年的時間,「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居然成為文人(沒有讀書的人搞不好還看不懂這句話)揶揄的話語。
生活在沒有新聞台的兩個多月,我發現家裡空氣不再潮濕,回到家不一定要打開電視,我可以到我的空間做一下運動,可以坐在沙發滑手機,可以陪兒子念故事書,可以跟家人說說話。如果要看電視,也會是有意識地搜尋自己想看的電影或電視劇,我也可以陪著愛看電視的老公,坐在沙發上看我的書,這兩個多月我已經看完兩本書。這是因為40而不惑嗎?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來做,不一定要跟隨他人的生活方式而生活。
這個Podcast裡的女主持人,是一個不在意他人評論的人,他在某次的內容裡說到,「難道這個人會來參加我的葬禮嗎?」,這讓我覺得相當有趣且值得深思。這幾年很多書都在闡述如何做自己,如何愛自己,其實有一個面向就是讓現代人不要那麼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論,特別是在這20多年的網路、手機時代,大家被社群綁架,覺得別人的生活特別美好,我應該要怎樣才是對的生活方式,我應該也要擁有這個東西才能顯得我過得好。還好我正處於40而不惑的年紀,也剛好我有培養自己看書的興趣跟習慣,我能夠辨別什麼是我想要的、什麼是讓我覺得真實地做自己。我能夠判斷什麼言論是假的,什麼內容是虛構的,讓我不那麼被物質生活所迷惑。但被社群媒體淹沒的我們,時常還是會有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
這時就要有覺知的提醒自己,那些評論你的人會來參加你的喪禮嗎?他們的評論是真心的?還是空穴來風?從誰會在你的喪禮中出現,可以很快的幫助我們釐清,你生活中的每個人對你的重要性排序;一定會參加的人是誰?至親好友。而那個讓你受傷,或者評論你不好的那個人,是這些人中的哪一個?而且,有時候至親好友也不一定跟我們三觀合拍,會是情緒勒索嗎?我該照單全收?還是如何解決?
運用刪除法,把那些不重要的訊息跟人先刪除,再來判斷你覺得重要的人,說的話是對的嗎?是符合現階段的你的價值觀的嗎?重點是你自己現階段願意調整或改變嗎?儘管是自己的不對,但要一個成年人改變何等容易,我們如何透過時間跟行動去消化,並且調整自己到別人和自己都覺得是最佳狀態。而首先,你要先認同自己,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有自己堅持的行動,去透過時間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5內容數
「你有多自律 就有多自由」是我的座右銘 喜歡潛水,喜歡空中瑜珈,這兩樣興趣都可以讓我短暫的離開地球表面,我很珍惜和同伴們在相互信任下,度過放電又紓壓的時光。 我是塔羅占卜師「零度」,大學時期開始學習塔羅,累積多年占卜經驗,涉獵吸收各種心理學知識,透過塔羅牌探索生命的奧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零度寫作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我認為學生時期遇到的老師或教練是很重要的,會不會教學的老師的確會建立學習效益,以及讓學生能堅持學習。但是,這書中作者提到,當球員上場比賽,教練影響比賽結果的機率幾乎是零,比賽的成敗,完全在於球員本身,以及球隊團體的求勝心。這讓我思考,也許教練/老師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建立學習習慣
這本書作者拆解分析自己陳述的系統,會舉一些案例,我覺得是蠻好閱讀的一本書,我建議是邊看邊找一兩個你想要建立的習慣,來實際操作看看,這樣會比看完論述再去做更有收穫,也可以從自己的習慣建立過程中去驗證作者的論點,以及修正自身的怠惰。
這是一部小品,稱不上非常好看,但可以讓我們自省和思考。這位小女孩很小就有自己的夢想,航行世界。儘管她有閱讀障礙,但因為這個夢想,她學習知識,多次拜託教練給予她指導,唯有堅持和堅毅的心,加上實際行動力,才成就了這個成功,並且被拍成電影。
這一切會不會也是錢的問題?因為我的錢不夠多,我沒有財富自由,儘管我可以短暫的獲得渴望的東西,仍得為了下一次的渴望焦慮。我的問題是因為錢不夠多到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他們那一輩的就是賺錢養家,不會特別想去哪裡玩」老公說,年輕時拼命的工作賺錢,甚至日夜顛倒的工作著,到了即將退休的年紀,迎來了各種病痛,特別是難以治癒的疾病。值得嗎?也許這是他的人生歷程,他走得心甘情願。「他昨天在醫院跟家人視訊,仍是關心著家人有沒有吃飯」,也許家人的陪伴,就是這一生辛苦的支撐,沒有
這是一篇育兒流水帳,週日通常都是我一人獨子陪伴兒子。之前的周末兒子會找阿公阿嬤玩,現在我們搬到新北市,如果週末兒子在台北市阿公家,週日一人在家實在顯得孤單且安靜。於是於是2/19開始,幫兒子報名了家裡附近泳池的兒童團體游泳課,這樣週六晚上兒子就得回家睡覺。(*到底,為何5歲的小孩周末就已經不想在家了
一直以來,我認為學生時期遇到的老師或教練是很重要的,會不會教學的老師的確會建立學習效益,以及讓學生能堅持學習。但是,這書中作者提到,當球員上場比賽,教練影響比賽結果的機率幾乎是零,比賽的成敗,完全在於球員本身,以及球隊團體的求勝心。這讓我思考,也許教練/老師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建立學習習慣
這本書作者拆解分析自己陳述的系統,會舉一些案例,我覺得是蠻好閱讀的一本書,我建議是邊看邊找一兩個你想要建立的習慣,來實際操作看看,這樣會比看完論述再去做更有收穫,也可以從自己的習慣建立過程中去驗證作者的論點,以及修正自身的怠惰。
這是一部小品,稱不上非常好看,但可以讓我們自省和思考。這位小女孩很小就有自己的夢想,航行世界。儘管她有閱讀障礙,但因為這個夢想,她學習知識,多次拜託教練給予她指導,唯有堅持和堅毅的心,加上實際行動力,才成就了這個成功,並且被拍成電影。
這一切會不會也是錢的問題?因為我的錢不夠多,我沒有財富自由,儘管我可以短暫的獲得渴望的東西,仍得為了下一次的渴望焦慮。我的問題是因為錢不夠多到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他們那一輩的就是賺錢養家,不會特別想去哪裡玩」老公說,年輕時拼命的工作賺錢,甚至日夜顛倒的工作著,到了即將退休的年紀,迎來了各種病痛,特別是難以治癒的疾病。值得嗎?也許這是他的人生歷程,他走得心甘情願。「他昨天在醫院跟家人視訊,仍是關心著家人有沒有吃飯」,也許家人的陪伴,就是這一生辛苦的支撐,沒有
這是一篇育兒流水帳,週日通常都是我一人獨子陪伴兒子。之前的周末兒子會找阿公阿嬤玩,現在我們搬到新北市,如果週末兒子在台北市阿公家,週日一人在家實在顯得孤單且安靜。於是於是2/19開始,幫兒子報名了家裡附近泳池的兒童團體游泳課,這樣週六晚上兒子就得回家睡覺。(*到底,為何5歲的小孩周末就已經不想在家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針對這個問題,晚上我還和老爸討教,我問老爸說,我是不是經歷的人、事不夠多、不夠社會化、不夠世俗、涉世未深,不食人間煙火、好像沒經歷足夠的痛徹心扉,不夠世故老練,整天都在白日夢、太浪漫、太天真,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世故一點? 老爸回答我說:「確實你比別人少了一些經驗,但這不代表....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操作一下】Podcast EP41 訪談一位年輕的創業老闆所分享的,那時我們訪談的主題是NFT,而每一集的訪談尾聲,我都會問來賓有沒有一句最喜歡的話?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對這句話越來越感同身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經營人脈,或是接觸世界的方式,所以你會慢慢地篩出一群同頻的人。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你是個podcast的愛好者嗎?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需要一個夥伴,在通勤或休息時間讓你放鬆,獲取新知識?引書店是一個非典型的聊書頻道,主持人透過書籍內容引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見解,同時示範我們可以如何與書本對話,再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創新的提案,不論是對於工作或生活面向。
一直在思考退休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呢?聽到50+Talk的podcast-方識欽:3個處方,預防50歲後易發生的人生空乏症,節目中提到,50+後的人生,學習的方向最好是輸出,因為像記憶這種輸入的學習方法,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最好是去創作,例如:寫作、繪畫等等,把自身的經驗透過創作的方式輸出,在分享的過程
Thumbnail
推薦兩個優質的podcast給大家,一個是「下一本讀什麼,Ep.307 《如何讓人聽你的》讀後感」,第二個是「劉軒的How to Ep.261 董舜文:當你找到真正的熱情,即使苦,都是幸福的泉源」,內容非常實用,歡迎大家一塊來聽聽看!
Thumbnail
閱讀,是所有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這應該是沒有人會否認的道理,但是現代人已經習慣吸收快資訊,很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我也不例外。我開始自我反省,自己為何無法靜下心來看一本書,曾經自己對於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什麼改變了自己?
Thumbnail
新年快樂,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集體意識拱著過日子,但真實的內心,並無感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針對這個問題,晚上我還和老爸討教,我問老爸說,我是不是經歷的人、事不夠多、不夠社會化、不夠世俗、涉世未深,不食人間煙火、好像沒經歷足夠的痛徹心扉,不夠世故老練,整天都在白日夢、太浪漫、太天真,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世故一點? 老爸回答我說:「確實你比別人少了一些經驗,但這不代表....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操作一下】Podcast EP41 訪談一位年輕的創業老闆所分享的,那時我們訪談的主題是NFT,而每一集的訪談尾聲,我都會問來賓有沒有一句最喜歡的話?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對這句話越來越感同身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經營人脈,或是接觸世界的方式,所以你會慢慢地篩出一群同頻的人。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你是個podcast的愛好者嗎?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需要一個夥伴,在通勤或休息時間讓你放鬆,獲取新知識?引書店是一個非典型的聊書頻道,主持人透過書籍內容引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見解,同時示範我們可以如何與書本對話,再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創新的提案,不論是對於工作或生活面向。
一直在思考退休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呢?聽到50+Talk的podcast-方識欽:3個處方,預防50歲後易發生的人生空乏症,節目中提到,50+後的人生,學習的方向最好是輸出,因為像記憶這種輸入的學習方法,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最好是去創作,例如:寫作、繪畫等等,把自身的經驗透過創作的方式輸出,在分享的過程
Thumbnail
推薦兩個優質的podcast給大家,一個是「下一本讀什麼,Ep.307 《如何讓人聽你的》讀後感」,第二個是「劉軒的How to Ep.261 董舜文:當你找到真正的熱情,即使苦,都是幸福的泉源」,內容非常實用,歡迎大家一塊來聽聽看!
Thumbnail
閱讀,是所有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這應該是沒有人會否認的道理,但是現代人已經習慣吸收快資訊,很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我也不例外。我開始自我反省,自己為何無法靜下心來看一本書,曾經自己對於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什麼改變了自己?
Thumbnail
新年快樂,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集體意識拱著過日子,但真實的內心,並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