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系列#3 要「怎麼」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前言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持續為著生活努力著。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種,可能是學生在學習,可能是在工作,可能是半工半讀,也可能是在照顧家人,甚至是身心靈受了傷正在康復。不論如何,我們總是要找到一個平衡,好讓我們能健康快樂的活下去。因此,本篇尼爾要帶大家一起看看,「怎麼」工作。

本篇假定TA(目標受眾)

  • 即將進入或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
  • 小孩正面臨未來職涯選擇的父母
  • 工作可能有一段時間但想轉換跑道的人。

🎯 評估工作的面向

我們先不假定每個人原先持有的專業是什麼,直接來列舉跟分類,有哪些會造成不同上班時間的工作,以及各自有怎麼樣的優缺點。

時間

尼爾認為,時間這個面向,還可以細分很多,包括時段、總長、穩定性等。
以下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讓大家回想一下:

  1. 工時長:像是保全、工廠操作員等,12小時做四休二的輪班似乎滿常見。這種類型工作的缺點主要是操勞,跟缺乏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 工時分佈:一般的上班族族群,都會是一到五早上7-9開始上班,到晚餐前。然而醫生、藥局、補習班/安親班、服務業通常會工作到晚上9-10,甚至夜店或便利商店等大夜班,即便是8小時,也都是需要白天睡覺。另外像是自由接案、或是業務類型的工作,看似正常朝九晚五,實際上時間很看跟客戶約的時間,因此也常常需要晚上或假日工作。這類型工作,可能會是比較難跟朋友或家人約吃飯,但白天可能有一些時間可以去處理事情(像是去銀行或看診)。
  3. 穩定性:業務、特助、自由業或可能某些主管職位,上班時間不固定。當然在單身身活上可能較沒有問題,但有家庭有小孩的情況,特別是要接送小孩上下學會比較有問題,也會減少自己跟小孩相處的時間。

地點

實際上,工作的地點,從很早就是一個人們選工作時,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了。「錢多事少離家近」,倘若工作可以離住的地方近,那真的是減去一個大大的擔憂。通勤時間一旦拉長,不僅時間耗得多,倘若自己開車騎車,更是消耗油錢跟精神的行為,而且距離遠對於臨時要回去拿東西,或者家裡發生什麼事要趕回去幫忙,都會變得相當麻煩。

但倘若能爭取到遠端工作加上彈性工時,除了可以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態去調整工作時間,進而提升效率之外,也能彈性調整時間去做一些某時段才能做的事情(接送小孩、跟人約會、在家等工程)。

近年因為疫情關係,不少工作會開放完全或部分遠端,而不少人也都體會到遠端的好處,但有許多行業就無法遠端,像是醫療、餐飲,或者需要到場操作一些事物的工作,因此這些工作的地點就尤其重要。

自由

管理職或營運人員這種責任制的工作,很容易會有在非預期時間,被強行進入工作狀態,這當然會影響到時間的部分,但尼爾這邊想提到的,是對精神的損耗,以及一種「是否自由」的觀感。時間的自由也好,地點的自由也好,很多人想要自己創業或自由接案這類的工作,一方面是真正安排事情的彈性,一方面是自由的感受,在某些人的價值觀中,甚至比金錢順位還高。

❓ 影響的因素

剛看了「工作型態」的一些面向,是屬於結果的部分。接下來尼爾也簡單的分析一下工作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上述的這些面向。

行業/領域

首先,從前一大段裡面可以看到,不同的領域跟行業,他影響工作時間或地點的程度可以差很多。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梨泰院Class》當中,男主角去做了7 年的工作包含遠洋漁船,而這樣的工作是需要犧牲大量自由跟時間,來換取較高的薪水。

再來藝人、運動員、講師或其他表演相關職業,甚至是空服員等,會因為工作的緣故到處奔波,因此跟親友以及重要他人的相處時間會被壓縮。

職位/職能

除了剛剛說的行業會比較大的影響工作的時間、地點以及自由,看似一樣的領域,也可能因為工作職能跟職位的不同,會有些微的不同。

好比說管理職,因為有更高的職責,可能會在有比較緊急的事情時,主管會去做第一線的處理,經常會拖到表定的下班時間。

再來像是自僱人士,或者自己開業當老闆的人,因為是火車頭帶著團隊衝,原則上會讓工作跟生活的界線更切不開,需要時常的切換。

💬 小結

尼爾相信,工作不一定只能鎖定一個領域,其實有不少人都是有跨領域的興趣或專長,但畢竟工作還是要考量到很多現實層面,不單單只是擅長或喜歡這麼簡單,還會需要顧及對你生活的影響,因此尼爾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簡單地帶大家一起剖析一下該怎麼選擇、甚至發展你的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𝔻𝟡𝕟𝕚𝕖𝕝的沙龍
20會員
44內容數
這是尼爾想一邊紀錄自己的職涯路徑,一邊也蒐集朋友/同事/前輩/在講職涯的創作者們的經驗與意見。尼爾想用第一人稱讓你代入探索,而非第二人稱視角帶給你職涯上的建議。
2024/02/25
😇 AI建議摘要 😇:本文分享作者尼爾的教練晤談體驗,透過與 Miranda 的對話,尼爾發現教練對談不是尋求「情感支持」,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的呈現自己的想法。作者提出教練晤談的價錢考量、動機、過程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給予建議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2024/02/25
😇 AI建議摘要 😇:本文分享作者尼爾的教練晤談體驗,透過與 Miranda 的對話,尼爾發現教練對談不是尋求「情感支持」,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的呈現自己的想法。作者提出教練晤談的價錢考量、動機、過程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給予建議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2023/12/03
🎙️ 前言 前陣子因為經常跟同事約唱歌、運動、聚餐等活動,在不同的對話窗發送訊息時,總是覺得頗麻煩。麻煩的點不在於要發在好幾個地方,而是一旦資訊有變的時候,你每個對話窗都要重新發一次更新後的訊息,只要有一個沒更新到,就會產生資訊傳遞的錯誤。正當我跟同事們嚷嚷著找不到工具時,朋友介紹給我Luma…
Thumbnail
2023/12/03
🎙️ 前言 前陣子因為經常跟同事約唱歌、運動、聚餐等活動,在不同的對話窗發送訊息時,總是覺得頗麻煩。麻煩的點不在於要發在好幾個地方,而是一旦資訊有變的時候,你每個對話窗都要重新發一次更新後的訊息,只要有一個沒更新到,就會產生資訊傳遞的錯誤。正當我跟同事們嚷嚷著找不到工具時,朋友介紹給我Luma…
Thumbnail
2023/11/05
🎙️ 前言 相信大家對「儀式感」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是否對於它出現在「賦能系列」的主題感到奇怪呢?接下來,尼爾帶大家再次複習儀式感,以及嘗試更有意識地使用它! 🤔 儀式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簡單來說,組成儀式的要素不外乎是某種狀態...
Thumbnail
2023/11/05
🎙️ 前言 相信大家對「儀式感」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是否對於它出現在「賦能系列」的主題感到奇怪呢?接下來,尼爾帶大家再次複習儀式感,以及嘗試更有意識地使用它! 🤔 儀式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簡單來說,組成儀式的要素不外乎是某種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誰一起共識,告別了上班趕著打卡的日常。然而,自由工作者真的這麼自由嗎?如果想轉職為自由工作者,該如何開始接案?哪些特質或技能是必備的呢?自由工作者能做一輩子嗎?如何談到更高的案件報酬呢?   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要做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誰一起共識,告別了上班趕著打卡的日常。然而,自由工作者真的這麼自由嗎?如果想轉職為自由工作者,該如何開始接案?哪些特質或技能是必備的呢?自由工作者能做一輩子嗎?如何談到更高的案件報酬呢?   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要做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