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老師你不必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無論公、私立教師,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兢兢業業、認真備課,期望每一個孩子在自己的教導下,都能夠成長茁壯,超越自己。
但是,不可諱言,有少部分的老師身心出了狀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有讓家長、同事頭痛的地方,但礙於法規、學校文化、體制,很多時候這樣的老師仍然在教學現場任教。(私立學校也是,只是比例較少)
這一篇文章開始前,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所謂親師溝通,絕對不是凡事只聽老師的,或者凡事只看自己孩子想要的,而是應該在了解彼此的難處下,各退一步,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是「可接受」的。
老師要了解孩子有其限制,不是家長「逼迫」或是加把勁就能夠達成的,而且要懂得尊重每一個孩子獨特的發展進程;家長要了解老師在體制下、全班不同聲音下,能夠做的事情有限。如果能夠在這個前提之下進行溝通,親師之間有很穩固的信任關係,對孩子的品格發展、學業成長,都是很大的助力。
家長也要了解,老師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我們自己在照顧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不小心犯錯了,更何況是老師呢?所以,老師犯錯是正常的,但是老師自己能不能承認犯錯?有沒有辦法跟孩子道歉?未來能不能改進,這些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揪著老師以前犯過的錯不放,稍有風吹草動,就敲鑼打鼓深怕大家不知道。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你根本無法各退一步?最好的方式就是轉學呢?

一、什麼事情都能對學生發火的老師,勇敢說再見。

身心狀況出問題的老師,很容易反應在他的班級經營以及教學上。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上課不專心的類型,卻時常跟你反應老師上課他聽不懂,這時候你應該要特別留意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情緒控管,以及孩子的學習狀況、行為表現。
情緒控管不佳的老師,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時不時都在惹老師生氣,不管什麼要求、需要通通都不敢說。與孩子的對談中,你可能會發現老師生氣的點不僅是秩序,又或是孩子認為其實班上已經很安靜了,但是老師還是不開心。
孩子長期在情緒控管有問題的教師經營的班級中學習,他也會不小心「有樣學樣」包含情緒不穩定、有攻擊及暴力傾向......等。內向一點的孩子可能極度怯弱、沒有自信等。
所以有些學校會把有狀況的老師排在「科任課」避免影響學生太深。那麼,是不是這樣就沒關係了呢?不是這樣的,只要是老師,不關教什麼科目,對孩子一定有影響,只是跟班導師比較起來,科任教師影響真的沒那麼大。
為什麼有些家長會打聽老師的風評?那也是因為前人跟老師打交道過,所以知道老師的一些狀況,如果你聽到孩子的老師情緒控管不佳,在還能選擇的狀況下,絕對不需要自己去一探虛實了。轉學吧!別拿孩子成長開玩笑。

二、會霸凌孩子的老師,不用捨不得。

老師要能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老師除了用引導的方式外,若是會根據他的行為後果,選擇處罰方式,這是正當管教。
身為父母,要特別小心不要剝奪孩子被管教的機會。很多心理師都說,正當的管教,給孩子行為規範,其實對孩子來說是有安全感的展現。他知道什麼事情可為、什麼事情不可為。
有些時候老師可能會處罰錯人。因為他沒有時間能夠仔細聽完孩子發生事情的脈絡,所以難免孩子會受到委屈。不過,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通常老師都會針對孩子做錯的事情進行處理。老師確保他看到的孩子行為被導正,至於他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行為?如果有時間,他可以引導;但如果沒時間,真的只能父母自己注意。所以如果是另外一個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導致他要用不對的行為應對,很有可能老師只會處理到你的孩子,而不會處理另一個孩子。
不要因為這樣覺得委屈,因為,管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的核心目標。你可以提醒老師另外一個孩子的狀況,但是老師是否處理,那不是你應該關心的焦點。如果因為老師沒有處理,導致更大的事情發生,那是老師的課題,他一定會比你更焦頭爛額。
會追根究底、把脈絡挖出來的老師,非 常 少 因為,這是非常消耗精力、教學時間、下課時間的事情。這也是學校老師力有未逮之處,這也是家庭教育要協助配合的部分。但只要後續老師能夠修正,這些都不算「霸凌」。
霸凌是長期的、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單方面壓迫,所以不要懷疑,老師非常容易霸凌學生,因為教師天然的權威使然,一個不注意,就是霸凌學生的根源。但他可能自己也沒有發現。其實就像很多父母在霸凌自己的孩子,他自己也沒發現一樣。
不管孩子做什麼,會被師長否定,這是一種霸凌;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事情,會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及懲罰,這也是一種霸凌;老師帶頭讓學生在班級地位持續下降,是一種霸凌;老師長期不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剝奪尊嚴,是一種霸凌。
以上,我說的是「都」、「長期」。如果發生1、2次被你發現,跟師長理性溝通後,沒有改善,轉學,不用留戀。

三、無法跟學生保持適當身體距離的老師,掰。

低年級的孩子跟老師可能還會像幼兒園那樣抱抱,但是升上中高年級對身體更有界限後,比較少有想跟老師擁抱的需求。基本上願意「擁抱」孩子的東方老師也不多。因為我們對身體的界線比起西方人要更為保守,界線萬一沒有拿捏好,不管對老師或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所謂的適當身體距離並不是指教師都不能碰觸學生,當然,男老師最好和女學生要保持適當距離,應該是要連碰都不能碰比較好。
孩子應該要被教育,「單獨」和老師相處時,老師不應該碰觸他的身體,包含擁抱等。如果孩子對於老師的觸碰感到不舒服時,也應該要立刻表明態度,回家也要有能力告知家長。
這一個部分是我最困擾的,因為這應該是要培養「敏銳」的身體意識,由孩子自己感知,自己告訴家長,家長才有辦法知道並立即做出反應。在他們懵懵懂懂的階段,對於喜歡的長輩會有親近的意識,但他們自己要知道這個親近應該要有個度,真的是好難。因此即便是我,對於這個部分,也是戰戰兢兢,要想辦法慢慢引導。
只要孩子提過類似的事情,不需要溝通,家長應該要立刻做出反應。而且,一定一定要告知校方。

結論

我們都期望自己是個理性能溝通的家長&老師,但是常常會一個不小心被困在情緒的籠子中,忘記跳出來用大局的眼光來看待整件事情。又或是一個不小心涉入太多,導致事情越來越複雜,偏離了自己原本的初衷。
有些時候你根本不要替老師想那麼多理由跟藉口,但有些時候,你需要更多的同理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一篇,是期望大家遇到這三種類型的老師時,不要猶豫,離開他們你會更好;但如果你遇到的老師都不是這樣,理性溝通,事情都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期盼我們的孩子都能夠順利成長與茁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14內容數
這是我對國際教育及國際學校的觀察與研究。歡迎勘誤指教。 畢業於台師大課程與教學所,熱愛教育。努力在公立學校現場實踐中,期許自己能在分享知識的路上,有一個小小的容身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什麼是瑜珈老師的必修學科?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avatar
C-IAYT 瑜伽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2024-02-25
如果有一位學生要當保全,身為老師的你該說什麼?一個很簡單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今天手把手Line群組在聊一件事情,有群友跟我說這一位學生的想法讓她很震撼,想要聽聽看我的說法。 我先摘要一下這位學生的說法: 從小被逼去讀書,讀到大學才發現一般工作怎麼(工資)這麼低,想要去當保全幾年(順便玩股票),但家裡反對,之前去xx實習,看到那佣金xx%,覺
Thumbnail
avatar
Jackie Chien
2024-02-02
【特教老師忙線中】你想要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學之後,生活中開始出現各種大小的考試,這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套自己思考過的教養「信念」,真的會被每天細碎的行程壓垮,到最後,搞得大家很緊張,當然也會順帶忘了,身為父母的我們,真正需要幫助小孩,該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灰寒
2023-08-31
『 氣質會帶來什麼影響?讓你的養育方式適應孩子的天性 』~亮亮老師的教學日記 27/22我們在台中舉辦了亮亮親子成長的【高效專注力免費體驗課程說明會】,有對兄弟參加了我們的活動,弟弟小言幼稚園大班、哥哥小言四年級。 弟弟一見到上課要用的教材,顯得特別開心,就說我最喜歡畫畫了!於是二話不說,拿起畫筆就開始 塗顏色。那哥哥呢?哥哥就是坐在那裡。聞風不動的。穩穩地坐在位子上。
Thumbnail
avatar
亮亮親子成長頻道
2023-08-30
對於個案與神祕學老師的關係,這個非常需要特別說明,讓你知道要問什麼-因為巴納姆效應為什麼要問事?到底怎麼問? 提供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做幾個大項來說明解釋清楚。 個體認同感 當個體接受一份描述自己個性的陳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這些描述非常貼切和適合自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描述是特別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忽視了這些描述實際上是模糊且普遍化的。若神秘學相關的老師接受到客戶只
Thumbnail
avatar
Anita(希塔療癒,人類圖,寵物溝通,塔羅,解夢)
2023-07-18
教學日誌 | 老師,妳為什麼不兇呢?近期在小班制的學習扶助(課後輔導)課堂中,學生干擾課堂的行為問題日益嚴重,於是趁著期中考結束,今天決定不上課,好好花兩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來一場對談,聊一聊他們對於課堂的想法,也分享我認為課堂最基本要做到不干擾別人的「尊重」。
Thumbnail
avatar
希子趣談
2023-04-26
家教老師碎碎念 03-為了達成目標你做了什麼?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即便方向對了,仍然需要努力。 我想考100分,但我只想練習1份考卷。 我想念外文系,但英文作文出了我不懂的題目,所以我不想寫。 我想成為工程師,但數學我只想跳著做,以前沒學好的部分也不想花時間練好。 這種類型的學生大多有一個共通點:
avatar
Celia
2022-12-10
閱讀心得《書名: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蔡佩娟小星星約莫在二歲左右時,我都會帶他去參與一些音樂律動課程,或是音樂繪本的團體班級,整體而言,在聆聽繪本故事與音樂律動時,小星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與歡樂性,同時也接觸認識不同的樂器。
Thumbnail
avatar
Kids_星星糖の童話森林
2022-10-17
244大學--為什麼你們的(課輔)老師沒有大學畢業,怎麼可以教我的小孩呢? 我們很希望有高學歷的老師來當課輔老師,但部落很難找到,我們又需要能夠每天或每兩天就能來上課的老師。另外,老師的學歷與程度固然重要,但是家長最應該在意的不應該是老師的學歷與程度,而是能不能把您的小孩教會不是嗎?如果老師的學歷與程度都很好,可以卻沒辦法把您的小孩教會,那這樣的老師對您來說是適合的老師嗎?
Thumbnail
avatar
吳文炎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