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孩子,打開禮物包】
《紫羅蘭班班親會/馮煜婷老師》
《文/魔女園長》
生活中的對話,會引發出各種結果。
想要讓孩子多說一點,
那麼你的引導對話技巧,
就有必須引導孩子可以繼續對話的這策略,
小班孩子,
自己做出來的饅頭在邀請試吃時,
一年級的大哥哥,眼睛發亮的比出一個讚,
然後說「太好吃了吧~」,
我問他,你知道誰做的嗎?
當我說小班的弟弟妹妹時,
他回答「這麼小,那也太酷了吧~」
這個回答讓我覺得驚喜。
因為年紀小的孩子,
思考與語言都還在發展,
要一步一步走進去探索與研究,
就必須經歷過許多實驗。
這反反覆覆的歷程,有時有趣,
有時令人著急。
因為答案,大人早就知道,
卻要認著假裝不知道。
給予思考的時間,
才能鍛鍊「找答案」的思考模式,
而不是「等答案」的思考模式。
課程的進行,有太多對話。
每一組對話要終結或繼續;
要發展或暫停或轉個灣,
都跟對話有關。
創造一個好的對話路徑,
通常如果可以以「貼近孩子」為導向,
而不是以「事件」為導向,
大抵都可以得到一個好的路徑。
什麼是貼近孩子為導向呢?
舉個例,當小孩跌倒了,
若以貼近孩子為導向,
父母會說出口的是「還好嗎?有沒有受傷?」(關注孩子)
若以是件為導向的對話,
父母說出口的關心便會成為
「你看你,早就叫你要慢慢走,
你不聽,現在跌倒了吧,活該」(關注事件)。
同樣的課程發展也是。
如果是貼近孩子為導向,
當麵粉搞得髒兮兮,還做失敗,
我們可能就會說「哇,發現問題了,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你覺得會是什麼問題呢?」(關注渴望)
如果是關注事件,老師可能就會說
「哇,真麻煩,剛剛都沒聽話,才會搞得亂七八糟,下次我們不做了」
在心裡也做了決定「孩子太小,他們的卻做不到~」
問問自己,我們關注在哪裡呢?
生活中,處處可見以「事件」為導向的親子對話,但話語是活的,只要將「關心事件的話語」停頓三秒,
轉個彎「換句話說」,
以貼近孩子為對話目標,
親子間的情感,也就能一點一滴,
建立起溝通的橋樑了。
這是一份扎扎實實的禮物包啊~
孩子信任老師,老師也相信孩子,
所以課程發展得既精彩又有意義。
班親會的課程發表成為一起學習的教養殿堂,既嚴肅又親和,
當我們可以嚴肅的對待教育時,
那麼學習的快樂將會真正看見與感受到。
未來一起努力仍是必要的,
因為他們才小班,
好寬廣的機會呀~
好近又好遠的教育呀~
好珍貴又快速的一段時光啊~
紫羅班班親會圓滿成功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