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隨想6:讓教授休息一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常常覺得,台灣的大學教授們是一群「非常忙」的人類:和中小學的老師不同,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升等,甚至有時候還要兼學校行政……

  是時候,該讓教授休息一下了。

外務太多,讓教授們無法專心在研究工作上

  一般來說,大學的教授們都是學術研究出身,除了部分有相關經驗的教授外,大多數教授的專長都是做學術研究,而不是教學或行政工作。

  但現在台灣的大學,卻要求教授不只要做研究,還要同時兼顧其他事務,這對於教授們來說,都是要另外付出時間或精力,還不一定有回報的任務。也因此,許多教授對於與研究無關的工作,不是無法上手,就是草草敷衍了事,但這樣的畸形制度下最大的受害者,並不是教授,而是大學裡的學生們。

教授教不好,學生成為最大受害者

  在現今台灣的制度下,對許多教授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寫好論文、做好研究,因為這些事是和未來的升遷與升等相關的。至於學生學到什麼、學得如何,很抱歉,這與升等無關,請你自己負責。

  當然,並非所有教授都是如此,在我將近四年的大學生涯中,我也遇見過許多教學認真,對學生關心的老師,有些老師的教學與言行,更是在我的求學與人生道路上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於這些教授,我相當敬佩,也非常感謝他們的用心,因為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額外的付出」— —對他們實質上的升遷與發展,是沒有太多幫助的。

  但我們的制度,為什麼反而讓這些老師的心血,成為「無法得到報酬的付出」?我們必須檢討這樣的制度。

在台灣,大學教授除了做研究之外,還要負責教學、做計劃、升等,有時甚至還要擔任部分行政工作,在如此壓縮的時間下,犧牲的是學生的教學品質

教學與研究,需要有更細膩的分工

  教學與研究,本來就不是相同的專業,所謂「術業有專攻」,我們應該讓擅長教學的專業老師在第一線教書,擅長研究的教授們則專心在研究上,透過更加細膩的分工,與不一樣的升級制度,讓教授們有更多學術產出之餘,也讓學生有更好的教學品質。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分為「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兩種,前者重視學術研究與論文產出,後者則更重視實務經驗,並透過小班制教學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經驗。

  當然,台灣和美國的國情不同,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照搬美國大學的分工制度,但在現行的體制下,我認為我們可以透過制度面的改變,讓教學與研究之間能夠彼此互補。

  舉例來說,目前台灣教授升等的條件中,還是以研究為主,但若能夠放寬條件,讓想專心教書的教授不一定要大量產出研究成果,而能透過教學表現得到升等機會,我想台灣大學的教學品質將會有不小的改變。

  相對地,對於專長在研究而非教學的教授而言,可以搭配一位專門的老師(並非助教),兩位老師共同開課,研究型老師負責課程規劃與課綱訂定,教學型老師老師負責教學,助教則負責處理改作業、登記成績等與學生較相關的工作。而專門老師也能透過放寬後的條件獲得升等機會,他們的付出也不會淪為「做白工」的處境。

研究與教學分屬不同專業,我們的大學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

研究與教學專業分工,學生是最大受益者

  另一方面,在更專業的分工下,師生都能因此受益:學生可以擁有更好的教學品質,老師們也能把時間留給自己更擅長的部分,不會像以前一樣要兼顧各方面的工作,少了更多壓力。

  此外,雙軌並行的分工,也能讓學生在生涯諮詢上有更多選擇權:對於想做學術研究的學生,可以向研究型教授諮詢,找到更多相關的人脈與機會;而想進入職場工作的學生,也能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學到未來職涯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

制度的改革,並非一蹴可幾,但有時小小的改變,就能帶來極大的影響。我們想要給未來的學生什麼樣的高等教育,就從這小小的一步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蔚藍Azure的沙龍
37會員
73內容數
這裡是蔚藍的歷史透視鏡,一個以歷史、時事議題與日韓文化觀察為題材的沙龍~~ 也會有關於旅遊、美食和流行文化的內容~
蔚藍Azu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0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6/20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2/29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2024/02/29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2024/02/08
隨著學測放榜,繁星、申請入學的高中生也將要面對選填大學志願的抉擇。這篇文章希望能從一名大四學生的身分分享選擇校系的心得,並探討不同科系適合選校或選系的特性。此外,也提供了選擇學校和學系時應該考慮的因素,例如學校的實務經驗、師資和同儕素質、轉系和雙主修的難易度及學長姊在學界/業界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2024/02/08
隨著學測放榜,繁星、申請入學的高中生也將要面對選填大學志願的抉擇。這篇文章希望能從一名大四學生的身分分享選擇校系的心得,並探討不同科系適合選校或選系的特性。此外,也提供了選擇學校和學系時應該考慮的因素,例如學校的實務經驗、師資和同儕素質、轉系和雙主修的難易度及學長姊在學界/業界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上週,幾個學生問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如果我不唸大學,會怎樣嗎?」 這是一個大哉問,甚至,他們問的,恐怕也是我這個前線高三教師,某一個藏在內心深處的疑惑。再三督責著小羊們用功念書,但把他們都送上理想大學,就是我的使命了嗎?
Thumbnail
上週,幾個學生問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如果我不唸大學,會怎樣嗎?」 這是一個大哉問,甚至,他們問的,恐怕也是我這個前線高三教師,某一個藏在內心深處的疑惑。再三督責著小羊們用功念書,但把他們都送上理想大學,就是我的使命了嗎?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什麼時候讀研究所,這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目標。如果您想要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或者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讀研究所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此外,如果您希望繼續學術研究或者從事相關的職業,讀研究所也是必要的。然而,讀研究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需要在個人情況
Thumbnail
什麼時候讀研究所,這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目標。如果您想要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或者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讀研究所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此外,如果您希望繼續學術研究或者從事相關的職業,讀研究所也是必要的。然而,讀研究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需要在個人情況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社會急遽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價值的多元轉換下,大學教育在過去所具有的傳承功能與主導地位,正面臨巨大的調整與改變。如今上大學雖然容易,畢業後要找到工作卻很難。大學畢業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比過去數十年,都還要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如何破解讀大學的「迷思」,重新看待上大學這件事,值得我們好好一同思考。
Thumbnail
社會急遽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價值的多元轉換下,大學教育在過去所具有的傳承功能與主導地位,正面臨巨大的調整與改變。如今上大學雖然容易,畢業後要找到工作卻很難。大學畢業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比過去數十年,都還要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如何破解讀大學的「迷思」,重新看待上大學這件事,值得我們好好一同思考。
Thumbnail
多年來台灣家長和學子對美國名校光環的崇拜始終不曾退潮,殊不知掀開鍋蓋裡面藏著許多被制度給黑的醜惡真相。作者在本書《謬誤與真相》的第四章裡告訴我們其實當名校生吃了多少悶虧。 1.選不到課畢不了業 教授排課可以按照個人方便選擇在甚麼時段開甚麼課程,以至於多數課程可能被安排在相同時段造成課程衝堂,讓學生
Thumbnail
多年來台灣家長和學子對美國名校光環的崇拜始終不曾退潮,殊不知掀開鍋蓋裡面藏著許多被制度給黑的醜惡真相。作者在本書《謬誤與真相》的第四章裡告訴我們其實當名校生吃了多少悶虧。 1.選不到課畢不了業 教授排課可以按照個人方便選擇在甚麼時段開甚麼課程,以至於多數課程可能被安排在相同時段造成課程衝堂,讓學生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