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尖,打哪個尖?

2023/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代的中文是從書寫的文言文轉成口語的書寫文,中間有許多口語音文字加入,那麼,這些口語字,有一部分即是音轉,音借字! 放到現今來看,方言文字一直被詬病的火星文! 拿來比較,那麼大哥不必笑二哥,閩南語有句俗諺,「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短短tue2-te2!」教育部字典寫 「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粗皮pe5」!

來看中文的「打尖」:

在旅途或勞動中休息進食。淸福格《聽雨叢談·打尖》:“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鏡花緣》第六三回:“即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聞是上等過客,必殺雞宰鴨。”李瑛《紅旗道班》詩:“累了,來歇腳;餓了,來打尖。”

重點是進食,不是住宿!

「尖」,同音字:間,監,煎。近音字:棧tsan6/tsian6,站tsam7/tam3/tiam3。顯然找不到什麼有意義的漢字!


語料來源:廈英大辭典 臉書

該臉書把正確的用字找到了! 從方言音,以及方言字典中! 這個字典就是日本學者所編撰的《台日大辭典》。可見當時日本人的漢學底蘊是如何的深厚! 當時的日語漢字都是用繁體字,可以無縫接軌中國的書籍!

台日典:tánn-tsian 打。官人旅行ê時tī客棧食飯。官人くゎんじんなど旅行りょかうの際宿場さいしゅくばにて食事しょくじする。

從宋開始,「打」字就是一個萬能字,與動詞,名詞單字相搭配,皆可成詞! 可謂一「打』天下無難詞!

《鶴林玉露》云:「陸象山家人,計口打飯。」
歐陽修《歸田錄》云:「今世俗言語之訛,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繆者,惟打字爾。打,丁雅反ta2。其義本謂『考擊』,故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打,而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可矣,蓋有槌作擊之義也。至於造舟車者,曰打船、打車,網魚曰打魚,汲水曰打水,役夫餉飯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從者執傘曰打傘,以糊黏紙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舉手試眼之昏明曰打試。至於名儒碩學,語皆如此,觸事皆謂之打,而遍 檢字書,了無此語。丁雅反者。其義主考擊之打,自音謫tik(疑當作滴)耿king2,以字學言之,打字,從手,從丁。丁又擊物之聲,故音謫耿ting2為是,不知因何轉為丁雅也。」 ting2 ->tan2->tann2 (音變參考:亭 ting5 ->tan5 ->tann5)
《俗呼小錄》云:「俗牽連之辭,如指其人至某人物及某物,皆曰打。丁晉公詩所謂赤洪崖打白洪崖是也。」

觸事,牽連,皆可稱呼打! 故,「打」是個組複字詞的萬用搭配字!

「打」介詞。猶自、從。表示處所、方向或時間。唐李德裕《代石雄與劉稹書》:“昨暮宿寨收得文書云:陳許遊奕使賀意密報云:官軍二十五日齊進雄牒報,王尙書請勘虛實。”元無名氏《集賢賓》套曲:“等閑間不敢園內行,羞得那花朵兒飄零,牡丹愁芍藥怕海棠驚。”《紅樓夢》第三一回:“你打那裏來?”老舍《柳家大院》:“事情不可能由這兒說起,得頭兒來。”

饘 tsian

它的音跟「煎」同音,故,常誤認為 煎字!,煎的本義是熬煮,如中草藥熬汁謂之煎藥,閩南語稱tsuann-ioh8! 又表示一種烹飪方法,指把食物放入熱油裡煮熟。如《齊民要術.炙法》:「熟油微火煎之,色赤便熟,可食。」

鹿港端午節的民俗是做饘䬾,麵粉,米粉加料混合成漿狀,形似糜,故稱饘,䬾:餌餅也!

raw-image

在各地的稱呼:

在福建泉州及台灣金門,這種煎糕叫做“滿煎糕”,傳到台灣稱為“麵煎餅”,下了南洋,於檳城登岸後則化作福建方言“曼煎粿”(Ban Chang Kueh),中文寫成“曼煎糕”或“慢煎糕”,到了怡保則稱為“大塊麵”,南下吉隆坡一帶廣東人把它誤稱為“煎燶包”(其實煎燶包是另種傳統煎餅的名稱),再到新加坡,則寫成 “麵煎糕”或 “米煎糕”。

《唐韻》和客家話讀音 饘字

2018-03-11 由 客語文字 發表于文化
「饘」《唐韻》諸延切,《廣韻》《集韻》旨善切,《說文解字》從食亶tan2聲。參考」亶「讀音《唐韻》多to旱han7切tan2。野僧早飢不能饘。——黃庭堅《武昌松風閣》{註: 啖 tam6/tam7?}
饘「字客家話海陸腔讀音:旨zh+善an=饘zhan。多d+旱on=饘don。饘字客家話為多音字,意思主要的意思。
客家話例子:饘zhan兩碗糜(吃兩碗粥)。打箸打碗三餐無啊饘don。(打碗筷三頓沒得吃。)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anmrax.html
53會員
869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