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生活》【理情行為療法經典】:Albert Ellis, Robert A. Harper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REBT理情行為療法的全貌—享受省思與採取行動的過程吧

J太太的非理性信念:「因為我過去曾遭遇痛苦,現在人們必須加倍對我好。」

一旦不成,她心情就會極差,也讓旁人變得跟她一樣慘。

一年半後,J太太瞭解了:「現在我明白自己的問題大多是透過自己那套反覆強化的內在信念所造成…我一直認為人們對我不好、不公平,那就是糟糕透頂的事。」

「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固然令人遺憾,但糟糕透頂?除非我自己就是這樣定義的!」

「而且,為什麼人們絕對不能用他們平常那種不友善的方式對待我呢?我希望他們別這麼做,但也找不到他們不該做的原因,這真的很難過,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可以靠照顧自己得到快樂的」(P102)


以上是REBT諮商的結果,雖然是認知行為操作,但J太太最初所講的話其實「充滿情緒」。情緒沒有被接納、宣洩前,要談理性也不可能,那REBT是怎麼做的?

我覺得大眾對REBT常有些誤解,此理論的核心:「ABCDE步驟」--分析抓漏、反駁絕對、回家作業、驗證修改,以檢視「非理性信念」為主,看起來很硬,其實是我們會錯意,若去讀REBT的全貌,作者艾利斯其實相當重視「對情緒--先要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有注意到J太太要歷經「一年半」才被反駁非理性信念嗎?

這段時間便是在無條件接納情緒,並對感受、反應展現興趣和好奇(如:這真是太奇怪了!為什麼我會這樣無邏輯的反應呢),接著檢視情緒背後的價值(信念是詮釋感受的,所以運用思考去想:原本我存有什麼樣的信念呢?跟過去經驗是否相關?)


REBT認為情緒才是關鍵,「無條件的自我接納」類似「愛罪人但不愛他們的罪」或「對他人無條件正向關懷」的意思。

REBT也認為人是整體性的:事件發生後,四種歷程同時發生:「五感知覺」、「情緒感受」、「行動」、「理性思考」,感受由思考決定,而思考也由感受決定。

負面情緒:《憤怒、挫折、失落、後悔》,是「逆境」+「理性信念」產生的健康結果,會促使我們對結果不滿意而採取新的行動。但是不健康的負面情緒:《憂鬱、絕望、羞恥和自我打擊》,即是「逆境」引發「非理性信念」,進而破壞自信、自我貶抑,不採取行動,它不是說「我做的不好」,而是對自己說「我有夠爛!糟糕透頂!」

所以要去區分情緒的影響,並做情緒的具像、表徵、操作(化為情緒教育)

例如:情緒是由偏差、偏見、評判的思維而產生以偏概全,毫無助益的行為,個人感受為真,但並非絕對和肯定的事實,這要區分。情緒是一時的,之後會降溫,可若一直持續不變的情緒能量,這表示是你一再地提醒自己(主動勾起錯誤連結)所致。

要感受情緒,就需要一套極度理性的方法(將情緒納入理性管理)

這套方法能重新教育與自我訓練,以減少內在胡思亂想、極端想法所製造的情緒障礙。他用的大原則是:

1.改變觀點:不同面向的語義治療

2.改變自我對話

會破壞自我的攻擊情緒,會繼續以偏概全譴責自己:全部都是我的錯。

但我們能換個角度說「今天麻煩大了」,而不是說「一切都毀了」

以上步驟簡單,但需要自我分析,練習挑戰過往的舊習慣

REBT是「自我覺察」並「積極調整自我挫敗」的行為操作


書裡的例子都很生動活用,作者本來就是針對普羅大眾來寫。

底下我用重點摘要,選出幾個REBT的重要理念與操作:

一、「自我挫敗」來自缺乏認識

在J太太的例子裡,是需要分三階段以讓案主自我覺察的:

第一洞見:案主知道自己有問題,也知道造成問題的特定事件(類似精神分析的早期經驗)

第二洞見:案主清楚知道自己仍維持著某些早年建立或習得的非理性信念—其實自己有意無意間一直努力並灌輸給內在的教條(類似精神分析的無意識重複模式概念、創傷理論)

第三洞見:案主明白前兩項洞見,且知道建立與維持的人是自己,而自己可以藉由訓練積極地改變這些信念,透過行動挑戰,最終減輕問題。

二、非理性信念

把個人的目標和期待,偏好無限上綱為絕對的需要,或升級成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內)都必須嚴格遵守的非理性原則/紀律

EX:案主因為這輩子遇到過這兩個爛男人,就上綱到任何男人都爛,所以自己永遠遇不上良人,可是又很需要伴侶。

非理性信念一定有「必須」、「總是」、「永遠不會」這些極端詞來帶動了情緒反應,且習慣成自然,變成習得性無助。另外還有「非黑即白的思考」、「草率做結論」、「自以為讀心術」、「災難化」、「糟糕化」、「完美主義」

EX:我必須有好表現,否則我是個爛人

EX:你必須溫柔、公平、體貼對我,否則你是個爛人

EX:環境必須善待我,否則我會瘋掉

其實只有自己才能允許讓這些攻擊持續影響自己(不然其實關卿屁事)

三、幾招做法

1.克服羞恥感的練習

公開做傻事,但別為此責備自己,親身體驗才能克服自責的習慣

2.想像技法

想像理性情緒,用健康的負面情緒取代,意思是你要為此生氣,而不是憂鬱

3.盡全力反駁你的非理性信念

辯論吧,駁倒你那毫無根據的信念。可以找人幫忙,不過關係還是要先建立,而且辯論時不能帶情緒,例如:「全世界都欠我!」,辯論則說「你是憑什麼這樣認為?即使別人不知道你的故事也要這樣做嗎?」,辯論不是人身攻擊:「你也配?看看你是誰?」

4.完成行動作業

對抗非理性信念,是需要行動驗證的,以真的推翻那只是個人想像而不是事實

包括認知、想像、情緒和行動方面的作業,或減敏感法、鼓勵和處罰

四、ABCDE步驟:

A-adversity/activating event:確認導火線事件(誘發性經歷或逆境)

B-belief:信念,解釋怎麼回事(用非理性信念說服自己夠爛)

C-consequence:結果(非客觀的,而是你主觀認定的)

D-dispute:反駁非理性信念

E-energize:採用不同觀點與新行動,驗證修改直到達到目標


小結:當然,REBT不能完全解釋或應付人性全部,有時情緒是本能的、有時情緒大到認知就是當機、有時沒有陪伴關係說什麼都沒用,那還是要看案主的議題與個人程度而言。不過整體而言,認知行為學派有架構清楚好學、案主容易有成就、可以解決多數問題,還是建議初學者優先學習此理論。

300會員
20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嗚嗚嗚,我覺得很不好。」 「好,先抱抱,等一下再說。」 這是「涵容」。 接納在理解之前。
每個人都需要心理上的歸屬 那是一個「你覺得你可以被理解的地方」 那段關係能聽懂你在講什麼、能接受你的各種思緒、能理解你難以言喻的苦衷 世界上總要有一段關係,能接納你連自己都很難接納的黑暗與複雜 心理上有所屬,就能寄望、寄託,才會有「然後」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我舉個相對的例子:「我」-「它(我家的狗)」VS「我」-「你」的關係就會不同,前者可以是真誠、善意的互動,但不會有開放、成長及創造的互相提昇。「你」是具靈性的完整人格,不是僅有表象、本能、被動決定的「它」。「我」-「你」不是「我-你」,表示兩個獨立的個體又是相連的關係。
伯恩的腳本理論並非嚇大家命運已定,其實是兩個概念,人類童年早期本來就只能依靠他人去認識世界(回到客體關係論的範疇),離開母體後文化社會家庭裡無不各種劇透,從中學習或受其影響很自然,重要的在後面,能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脫離既定的無用腳本,主動創造自己的新劇本。
講白點,次級作用是案主「打蒼蠅不打老虎」的防衛及自我治療,蒼蠅是可以控制和安全的,「打」的動作則有抒壓效果。心理師別過度討論蒼蠅,而接近老虎時要謹慎、做好安全網(如理解抗拒、如何建立同盟關係、引導方式…)。 除了傾聽辨識,我也提供自己的經驗:「對應原則」、「心理推理」、「情緒感受」。
「嗚嗚嗚,我覺得很不好。」 「好,先抱抱,等一下再說。」 這是「涵容」。 接納在理解之前。
每個人都需要心理上的歸屬 那是一個「你覺得你可以被理解的地方」 那段關係能聽懂你在講什麼、能接受你的各種思緒、能理解你難以言喻的苦衷 世界上總要有一段關係,能接納你連自己都很難接納的黑暗與複雜 心理上有所屬,就能寄望、寄託,才會有「然後」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我舉個相對的例子:「我」-「它(我家的狗)」VS「我」-「你」的關係就會不同,前者可以是真誠、善意的互動,但不會有開放、成長及創造的互相提昇。「你」是具靈性的完整人格,不是僅有表象、本能、被動決定的「它」。「我」-「你」不是「我-你」,表示兩個獨立的個體又是相連的關係。
伯恩的腳本理論並非嚇大家命運已定,其實是兩個概念,人類童年早期本來就只能依靠他人去認識世界(回到客體關係論的範疇),離開母體後文化社會家庭裡無不各種劇透,從中學習或受其影響很自然,重要的在後面,能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脫離既定的無用腳本,主動創造自己的新劇本。
講白點,次級作用是案主「打蒼蠅不打老虎」的防衛及自我治療,蒼蠅是可以控制和安全的,「打」的動作則有抒壓效果。心理師別過度討論蒼蠅,而接近老虎時要謹慎、做好安全網(如理解抗拒、如何建立同盟關係、引導方式…)。 除了傾聽辨識,我也提供自己的經驗:「對應原則」、「心理推理」、「情緒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Thumbnail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Thumbnail
眼前的AK就是炭治郎,《黑之呼吸》,就是他的......絕招?這是我們看著他的Resting face而已;真實的他,結他一樣乾脆,絲毫不拖泥帶水,跟天衡、徐浩賦予的搖滾一樣堅強而硬朗。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學生說,申請科系是物化(把自己包裝成商品給甄試委員挑選),準備指考是物化(把自己當成是純粹考試機器)。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少女們的奔跑在羅曼史,或是小說的原野上犁出一條換日線來。這是我個人粗糙的公式,愛情來得非常快,可似乎越古老的故事,愛情發生得越早。而越靠近現代,那個「體認到愛」的瞬間被啟動得越慢。隨著小說史的演近,「愛」不是過去式,正逐漸成為現在式,乃至於未來式—我將會愛上你。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Thumbnail
文化包覆著人對外在世界當中人類表象的一切認知,人類透過文化掌握關於人類「普遍」行為的邏輯和知識,文化構成了人類個體尋找生命出口的道路,沒有文化的認知,人們便無法得知其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Thumbnail
眼前的AK就是炭治郎,《黑之呼吸》,就是他的......絕招?這是我們看著他的Resting face而已;真實的他,結他一樣乾脆,絲毫不拖泥帶水,跟天衡、徐浩賦予的搖滾一樣堅強而硬朗。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學生說,申請科系是物化(把自己包裝成商品給甄試委員挑選),準備指考是物化(把自己當成是純粹考試機器)。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少女們的奔跑在羅曼史,或是小說的原野上犁出一條換日線來。這是我個人粗糙的公式,愛情來得非常快,可似乎越古老的故事,愛情發生得越早。而越靠近現代,那個「體認到愛」的瞬間被啟動得越慢。隨著小說史的演近,「愛」不是過去式,正逐漸成為現在式,乃至於未來式—我將會愛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