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生家庭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係緊密卻界線模糊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阿德勒)

曾經以為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世界最溫暖的地方,但隨著自己年紀越大,父母不溝通的狀況,手足之間的爭吵,身為長女的我,常常周旋在兩個家庭間,自己已經置產,卻像個小孩樣,每天下班都往原生家庭跑。

「當女兒賊很好啊!我們多羨慕妳。」旁人聽到我每天下班可以散步走回家探望父母,表示心羨,但實際上,我被原生家庭綁住很久很久了,因為手足能力不夠,以及相處上的問題,我總是得回家協商家事分工,以及成為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樑。

除了手足間的問題,更嚴重的是父母之間的狀況,掌握經濟大權的父親從來不聽他人建議,往往一意孤行,一開口就是批評,而家庭主婦的母親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鎮日鬱鬱寡歡,在父親身上得不到愛與關懷,就往孩子身上要。

當婚變發生,開始一個人住時,選擇跟家裡保持距離,換來母親的不諒解,認為我拋下了家,沒有責任心。母親好幾次在家崩潰大哭,手足總是很煩惱的打給我,希望我能回家探望。

我和手足間感情不錯,因為我們有共同要處理的人—我們的父母但也就是這原因,邊界感相當模糊,早已分不清哪些是父母的事,哪些是子女的事。

把自己還給自己,他人還給他人

當我選擇抽身先照顧自己,跟家庭保持距離後,才覺察到我的過度介入,來自於「我以為家裡需要我,沒有我家會垮掉,我不想家垮掉,所以努力撐住父母該做的事,希望手足能在健全的家成長」,這種焦慮,應該是童年時母親常在我耳邊說要離開家的緣故。

我永遠無法取代父母的角色,把父母的角色還給父母,我還給我自己。母親對於愛的索取,我無法處理,我遭遇婚變引發的焦慮與痛苦,也只能靠我自己走出。經過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我感受到人的能力有限,但生命總是能在有限的能力中發揮無限的生命力

經過半年大亂和調整,家裡也逐步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模式,彼此知道對方需要逃離喘口氣時,都能互相尊重。今天手足還開玩笑地說,這個家最長只能待五天,第六天很容易吵架,雖然聽起來有些好笑,但這不也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嗎?

我不會說原生家庭的錯誤,畢竟有緣才能成為一家人,看著父母日漸老去的身影,做子女的還有什麼好抱怨的,能做就做,做不到也不用苛責自己,凡事以自己為優先,行有餘力,再回頭照顧父母。

家庭真的是一輩子的功課呢!



avatar-img
41會員
35內容數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離」開對物品的執著。30天斷捨離是針對心靈層面的割捨,由於太執著、太重情,故需要一步一步的練習,希望能逐漸解開過往的依賴,迎來更加勇敢的自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儂軟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人世界好苦 真不想長大,最近對外在物質漸趨無感,以往很累時,一杯珍奶可以療癒我的身心,現在即使喝春水堂的珍奶,都無法提振自己的心情。 看著天真無邪的小孩在公園溜滑梯,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對比在旁一臉倦容深感無趣的我,形成強烈反差。曾經我也想活出精采人生,探索大人口中的「社會」。現在卻好希望時間暫
「他真的很孬耶,遇到事情只會躲起來,丟給你處理,這男人有什麼用?」朋友們各個氣憤地在我面前批評我選擇的男人。 「妳是不是對人性期待太高?他躲起來是一種防衛機制阿,妳就耐心等嘛.......」經驗豐富的諮商師緩緩地說著。 以下為我個人的思考(或許不符合大眾思維唷!) 兩性平權的時代,男人的角色
一定是妳沒生小孩,他才外遇的 這句話真實發生在我身上,且不只一人對我說過。身為一位現代女性,在聽到他人(無論男女)脫口而出,談及這個看法之際,內心衝擊之大,不亞於被人拿刀刺傷,簡直是在我的傷口上盡情灑鹽。 我們拿出邏輯來推論這個問題的正確性:第一、有孩子男人就不會外遇嗎?隨意在網路上打上“外遇、
陶瓷兔子在〈成熟〉一書中提到: 那些能給你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的東西,才是乘著你蹚過孤獨的那條船。照顧好自己,不倚靠另一人替你披荊斬棘。理順自己的內心,不把孤獨和時間託付給自己以外的人。敢一個人生活,也能一個人生活得很好。無論嫁與不嫁,那才是你最好的底氣。 需要的背後是匱乏 「你還需要我嗎?」當
你是來玩遊戲的 老天創造了一個體驗場,場中不斷在製造問題,解決問題,而你就是一切的問題來源,答案也在你自身。 每次跟朋友更新後續如同八點檔的劇情,深深體悟到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腦袋都知道一切人間鬼故事都源自真實生活,一旦發生卻又嚴重懷疑其真實性。最近聽到一個有趣講法—生命的一切都是場遊戲。 既
成年人未必成年 叢非從-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當你感覺到悲傷難過憤怒的時候,你是希望別人來為你負責,安慰你,保護你,還是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當你沒有歸屬感、安全感的時候,你是拼命想抓住一個人,還是可以發展出「人在,心在,夢在」的自信? 我們都以為出了社會,脫離父母的保護,可以全權做主
大人世界好苦 真不想長大,最近對外在物質漸趨無感,以往很累時,一杯珍奶可以療癒我的身心,現在即使喝春水堂的珍奶,都無法提振自己的心情。 看著天真無邪的小孩在公園溜滑梯,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對比在旁一臉倦容深感無趣的我,形成強烈反差。曾經我也想活出精采人生,探索大人口中的「社會」。現在卻好希望時間暫
「他真的很孬耶,遇到事情只會躲起來,丟給你處理,這男人有什麼用?」朋友們各個氣憤地在我面前批評我選擇的男人。 「妳是不是對人性期待太高?他躲起來是一種防衛機制阿,妳就耐心等嘛.......」經驗豐富的諮商師緩緩地說著。 以下為我個人的思考(或許不符合大眾思維唷!) 兩性平權的時代,男人的角色
一定是妳沒生小孩,他才外遇的 這句話真實發生在我身上,且不只一人對我說過。身為一位現代女性,在聽到他人(無論男女)脫口而出,談及這個看法之際,內心衝擊之大,不亞於被人拿刀刺傷,簡直是在我的傷口上盡情灑鹽。 我們拿出邏輯來推論這個問題的正確性:第一、有孩子男人就不會外遇嗎?隨意在網路上打上“外遇、
陶瓷兔子在〈成熟〉一書中提到: 那些能給你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的東西,才是乘著你蹚過孤獨的那條船。照顧好自己,不倚靠另一人替你披荊斬棘。理順自己的內心,不把孤獨和時間託付給自己以外的人。敢一個人生活,也能一個人生活得很好。無論嫁與不嫁,那才是你最好的底氣。 需要的背後是匱乏 「你還需要我嗎?」當
你是來玩遊戲的 老天創造了一個體驗場,場中不斷在製造問題,解決問題,而你就是一切的問題來源,答案也在你自身。 每次跟朋友更新後續如同八點檔的劇情,深深體悟到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腦袋都知道一切人間鬼故事都源自真實生活,一旦發生卻又嚴重懷疑其真實性。最近聽到一個有趣講法—生命的一切都是場遊戲。 既
成年人未必成年 叢非從-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當你感覺到悲傷難過憤怒的時候,你是希望別人來為你負責,安慰你,保護你,還是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當你沒有歸屬感、安全感的時候,你是拼命想抓住一個人,還是可以發展出「人在,心在,夢在」的自信? 我們都以為出了社會,脫離父母的保護,可以全權做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