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須激發你的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學為真正的道德律:去感覺美的敏感度,因為神以美來臨

在一朵玫瑰花或一朵蓮花裡,在日出或日落裡,在星星裡,小鳥在清晨歌唱,或是露珠,一隻小鳥在飛翔……真正的教育必須把你帶到越來越接近自然,因為唯有藉著越來越接近自然,你才會越來越接近神。

raw-image

🍃神變成了世界

❤️神跟這個世界並不是分開的:神變成了世界。你曾經一再一再地聽說神創造了世界,我要告訴你們:神變成了世界

除了世界以外沒有其他的神。創造者在祂的創造裡。神只是一個創造的力量,祂是創造力。拋掉祂是一個創造者的概念。將祂想成創造力本身,將祂沈思成創造力本身,祂散佈在所有的地方

​在兩個愛人❤️會合的地方,祂存在。
在你的眼睛看到美的地方,祂存在。
當你被繁星的夜晚所淹沒,祂存在。
當你深入去看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的眼睛,祂存在。

🍃目前的教育,服務了既得利益

直到目前為止所存在的教育並不是真正的教育,它服務了既得利益。它服務了過去,老師是過去的一個代理人,他以一個過去信念的仲介者來運作,他傳給下一代來自過去的方向和假設,這是一種污染,污染著正在浮現的新意識

因為教育,人類的進化一直是非常雜亂無章的、曲曲折折地前進。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其他的方式,因為在過去有一件事:知識成長得非常緩慢,好幾世紀以來它幾乎都原封不動,所以老師在做他們的工作的時候非常非常有效率。任何已知的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它並沒有在成長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事情的改變非常快速,整個教育系統都變成過時了、落伍了。它必須被拋棄,然後一個全新的教育系統必須出現。只有在現在,它才可能,現在之前,它都不可能。

現在的改變非常大,老師已經無法再以過去的方式來服務,教育已經無法再以過去的方式來服務。過去的方式是幫助人們記憶。直到目前為止的教育並不是在教育聰明才智,而只是在教導記憶,上一代將他們的知識傳給下一代,新一代的必須記住它,所以那些記性好的被認為是聰明的

教育必須服務革新,但是一般而言它是在服務政府、教士、和教會。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它在培養一些奴隸——國家的奴隸、教會的奴隸

教育真正的目的必須是顛覆過時的態度、信念、和假設——那些已經不再服務人類成長的,已經變成有害的、自毀的。


🍃教育必須也教你心❤️的方式

真正的教育將能夠幫助你拋掉所有荒謬的東西——不論它們是如何地古老,如何地受人尊敬,如何地受人尊崇。它將會教你那個真實的,它將不會教你任何迷信,而是教你如何更喜悅地生活。它將會教你肯定生命,它將會教你尊崇生命,而不尊崇其他的東西,它將會教你如何深深地愛上存在。它將不只是屬於頭腦的,它也會是屬於❤️的。

頭腦是好的,有用的,但它不是你的全部。也有心❤️,它事實上是遠比頭腦來得更重要,因為頭腦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科技,能夠給你更好的機器,更好的道路,更好的房子,但是無法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它無法使你變得更有愛心、更詩意、更優雅,它無法給你生命的喜悅和慶祝,它無法使你變成一首歌和一支舞。

真正的教育必須也教你心❤️的方式,真正的教育必須也教你那個超越的。頭腦適合用在科學,心適合用在藝術、詩、和音樂,那個超越的適合用在宗教。除非一種教育服務所有這些,否則它不是真正的教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教育系統這樣做。


​🍃美的方式回應每個人內心❤️對幸福的親密渴望

在每一個美麗物體中表達的美,才有能力喚醒靈魂中的美感。因此,藝術家的成功取決於他將美表達融入作品的能力。我們欣賞他的作品的樂趣的秘訣在於,它把我們心中的理想帶入了我們的意識中

對於基督信仰者來說,美超越了審美,在上帝身上找到了它的原型。在道成肉身和救贖的奧秘中默觀基督,是基督徒藝術家從中獲得靈感來講述上帝的奧秘和在耶穌基督裡得救的人的奧秘的活生生的源泉。

所有的基督教藝術品都有這樣的意義:本質上,它是一個“象徵”,一個超越自身的現實,它沿著揭示我們地球旅程的意義起源和終點的道路前進。它的美的特點是能夠從“為自我”的內在轉變為“超越自我”的內在

這段經文(約翰福音 14、6)
在耶穌基督身上變得真實,
他自己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完全的真理”。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迷宮和太極圖隱喻十字路口 人在「迷宮」中 在這個意喻使理智和邏輯獲勝的世界裡,倖存下來的惟有花園迷宮,即被馴服的森林。 ~在集體無意識中,森林到那時為止一直是以敵人、邪惡 和危險的巢穴的姿態出現的。 雅克‧阿達利(Jacques Attali) 人們常用「十字路口」來形容面對煩惱或抉擇時的
🍃什麼是冥想迷宮? 迷宮冥想,它出現於3000年前的印度、北美與歐洲文明。它是一種引導沉思與感知的冥想工具。 典型的迷宮冥想由一條蜿蜒曲折最後引入中心再原路導向出口的單一路徑構成。迷宮冥想不是一般的尋路迷宮,它沒有死胡同(撞牆)。相比之下,尋路迷宮更為複雜,需要...
共情者Empaths和HSP高度敏感的人有什麼區別? 共情者俱有“高度敏感的人”(HSP)的所有特徵。這些包括:刺激閾值低;需要獨處的時間;對光、聲音和 氣味敏感;以及對...
每一個人不論外表偽裝得再好,內心都有一段痛苦的經歷,不論經歷多麼傷痛,都是靈性成長路上的基石,經歷過了痛過了,面對了穿越了走過了才是真實的你自己!
靈魂飢渴:21世紀無聲的流行病。 靈魂飢渴是用來描述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或空虛的術語。它常常表現為一種不滿、缺乏目標或渴望生活中更有意義的東西。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的期望之間存在差距時,靈魂飢餓就會出現。 除了定義我的所有角色之外,我是誰? 當我們談論角色時,指的是我們在生活
人隨時隨地都在編織故事 我們對生活的意義感,也來源於我們對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說,我們的整個人生,都在完成一個獨特的故事。我們一邊當觀眾,一邊當編劇,一邊經歷,一邊修改故事大綱。 故事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我們會把那些符合故事大綱的重要情節在記憶中保存下來,同時忘掉那些與故事無關的旁枝末節。
迷宮和太極圖隱喻十字路口 人在「迷宮」中 在這個意喻使理智和邏輯獲勝的世界裡,倖存下來的惟有花園迷宮,即被馴服的森林。 ~在集體無意識中,森林到那時為止一直是以敵人、邪惡 和危險的巢穴的姿態出現的。 雅克‧阿達利(Jacques Attali) 人們常用「十字路口」來形容面對煩惱或抉擇時的
🍃什麼是冥想迷宮? 迷宮冥想,它出現於3000年前的印度、北美與歐洲文明。它是一種引導沉思與感知的冥想工具。 典型的迷宮冥想由一條蜿蜒曲折最後引入中心再原路導向出口的單一路徑構成。迷宮冥想不是一般的尋路迷宮,它沒有死胡同(撞牆)。相比之下,尋路迷宮更為複雜,需要...
共情者Empaths和HSP高度敏感的人有什麼區別? 共情者俱有“高度敏感的人”(HSP)的所有特徵。這些包括:刺激閾值低;需要獨處的時間;對光、聲音和 氣味敏感;以及對...
每一個人不論外表偽裝得再好,內心都有一段痛苦的經歷,不論經歷多麼傷痛,都是靈性成長路上的基石,經歷過了痛過了,面對了穿越了走過了才是真實的你自己!
靈魂飢渴:21世紀無聲的流行病。 靈魂飢渴是用來描述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或空虛的術語。它常常表現為一種不滿、缺乏目標或渴望生活中更有意義的東西。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的期望之間存在差距時,靈魂飢餓就會出現。 除了定義我的所有角色之外,我是誰? 當我們談論角色時,指的是我們在生活
人隨時隨地都在編織故事 我們對生活的意義感,也來源於我們對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說,我們的整個人生,都在完成一個獨特的故事。我們一邊當觀眾,一邊當編劇,一邊經歷,一邊修改故事大綱。 故事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我們會把那些符合故事大綱的重要情節在記憶中保存下來,同時忘掉那些與故事無關的旁枝末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