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第九篇:開始寫博士班旅程前的反思

2023/09/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一直很猶豫要分享給讀者哪些博士班的經歷會對讀者很有幫助,所以暫停了幾天讓自己沈澱一下。沈澱了這幾天依然是沒有很清晰的頭緒,所以我決定先把一些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偶爾會想到的畫面與事件寫下來分享給讀者,希望這些片片斷斷的畫面可以先給讀者們一點體驗。

終於成功申請到博士班了!

我對申請博士班的把握有大概八成的成功機率,所以在我家人過來德國慶祝我碩班畢業的行程裡,很自動的加入了耶拿的行程,也就是我預計要讀博士班的城市。我記得那一天,媽媽、哥哥還有我的姪子在我圖賓根的分租公寓裡一起收拾行李準備往東邊的德國開去。我隨手檢查了我的e-mail信箱,發現了指導教授寄給我的錄取信件。

很顫抖的點開了信,很慢很慢的把信給讀完之後,我被錄取了。媽媽坐在客人睡覺用的床墊上,我走過去想抱著她,但身體卻莫名的軟軟的趴在媽媽的腳邊,一句話說不出來。那心情很複雜,我以為我會尖叫,大哭,喜極而泣,但其實這些心情混雜在一起之後,我反而只是呆住了。多年來積壓在心裡,對於自己的懷疑也默默地散開了。當初毅然決然的辭職了台灣的工作,雖然是壯士斷腕般的決心,但讀書時還是會懷疑自己當初是真的做了正確的決定嗎?很多害怕跟焦慮,總是想著讀完這一個碩班之後,要是還沒有申請到博班,我該怎麼辦?

情緒默默地消化,然後才是眼淚流出來,我看著媽媽有點驚嚇的眼神,跟她報喜。她鬆了口氣,笑了。姪子也好開心的撲上我。哥哥則是很酷的說了句恭喜。

這一刻,在我腦袋裡留存到現在,而這種情緒我也一併把它記住了,這是當自己成功的做到某一件事情時的感動。在日後的歲月裡,當我很想放棄某件事堅持已久的事情時,我就會從腦海裡抓出幾個自己成功時的片段,而這件事情是其中之一。然後,我就會開始有點動力繼續堅持下去。

如果當初沒有離開圖賓根

在讀博士班的幾年裡,這個問題其實是三不五時就會冒出來的。我被錄取的是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眾多的分支中的其中一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是德國最大的研究機構之一,每年錄取的博士研究員人數不算多。一旦錄取了,身份就是一個博士研究員的工作,有薪水可以領,也會有很多研究資源,競爭是相對激烈的。所以我的目標一直都是擺在這一個研究機構給出的職缺。

在這邊工作的幾年裡,我一直想著如果目標不擺在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如果我堅持在原本的實驗室打工,找個老師來指導我的博士論文但不要求他支薪,單純的以學生的身份當個博士生,那我最後也可以獲得一個博士學位,不需要重新適應一個新的環境,新的城市。我可能也不會這麼早就去體驗到研究員之間的競爭吧?可能我的指導教授會更和藹可親一點吧?可能...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際之間的紛爭吧?

但這些都只是可能而已。事實是,我就是奔著這個機構而去了。遇上的這些人事物,有令人開心的,當然也有令人忿忿不平的,甚至會擔驚受怕的時候。但往另外一方面看,如果當初沒有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我可能不會遇上這位對我很呵護的另一半,我感謝他給我很溫暖的支持,讓一個在異鄉打拼的遊子不再感受到孤軍奮戰。我的另一半非常鼓勵我在工作需要之餘多學習新的技能,也鼓勵我多與不同產業的人聊天,如果沒有當初這樣的引導,我不會在拿到博士學位之後還有能力可以踏入非學術圈,可能會一直在學術界裡載浮載沉。

我記得當初搬進同居的房子時,我抱怨搬家真的很累又諸事不順。我的另一半說“你看我們很厲害,我們兩個把一個三間房間的家整理好了,我們租得起,買得起家具,把家整理得很舒服耶!” 那一刻,我感激身邊有人引導我往我沒有看到的面向去思考。人生沒有後悔藥,這件事情都聽膩了。而我的感受是與其後悔選擇了其中一個道路,不如多方的想想自己是真的選錯了嗎?還是因禍得福了呢?

照顧自己不只是身體,還有心靈

在讀博士班的過程,難免遇上一些挫折。小挫折讓人振奮,但是持續不斷的挫折就會容易讓人陷入沮喪,甚至可能發展出憂鬱傾向。每一次跟父母通電話,父母就是問你好嗎?你身體好不好?吃得好不好?之類的問話。其實在國外生活了這麼久,照顧自己吃穿一定都不會有問題的,反正冷了就加外套,熱了就穿少一點,餓了就做點好吃的食物嘛!但是,我們在拼搏之餘,往往忘記要照顧自己心靈的健康。

讀博士班的人一定都知道,一份研究的分析絕對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實驗一做再做,期刊稿件一改再改。改到最後,實驗在做啥可能都暈頭轉向,稿件到底改到哪一版才是研究合作者們的心頭好,也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如果研究合作者是一個懂得引導人的人,那可能方向很好抓,幾次就成功了。如果是一個無法具體說明他內心期待的完美稿件,那會越改越迷失,然後就完全沒有動力了。很不巧的,十個博士班的學生大概有九個會跟你說他們遇上第二個合作者的機率比遇上第一個合作者的機率還要高。

千萬不要說我玻璃心,當一個人被挑惕到從頭到尾都沒有一處是做對做好的時候,會陷入一種沮喪,甚至是自責,開始自我批評到體無完膚的境界。除了寫作以外,研究方向因為合作者的考量(或是喜好??)一改再改也是很常見的事情。改到最後,常常懷疑這真的是我當初提博士班申請時想做的方向嗎?林林總總加起來,非常多的疑惑,轉變成對自己的指責,然後變成迷失方向,最後我發現自己很認真工作,超長時間的做著研究想趕進度,但是怎麼沒有一件事情是真的推得動的?好像陷入泥沼裡想要奔跑的人,卻漸漸的被泥沼給淹沒了。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通了,這是我的博士論文,我必須對自己的研究方向負責,而不是讓自己陷入一個很多聲音嘈嘈雜雜的環境,東邊抓一點西邊湊一點做出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別人的挑惕以及說不清楚之類的問題,不應該自責抓不到別人的重點,畢竟沒有人會讀心術。照顧自己的心靈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完全無法滿意自己最後做出來的研究論文,那為什麼要走這一條路?所以,與碩士班的研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博士班的論文必須把自己的計畫給從頭到尾順一遍,整理好一個思路,接下來才是融入別人的意見,做適當的修改。要做到這件事情,首先要先有一顆健康的心靈,當明顯感受到別人就是意圖曲解你的研究,或是把研究方向硬是更動到不對的方向上,不要先反過來把自己給罵一遍。請當自己的心靈上最堅實最忠貞的朋友在必要的時候捍衛自己的立場

(未完待續:下一篇我會恢復正常的敘事時序喔!)

當初扛著一咖浪跡天涯行李箱隻身到德國,想著應該讀完書就會回家的孩子,八年之後竟然在德國生根發芽! 這幾年的流浪,高興,難過,生氣都有經歷,希望能夠將我的經歷一點一滴的分享出去,希望有興趣來德國讀書與工作的朋友們能夠從中擷取一些有用的資訊,或是跟已經在德國落地生根的各位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