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深秋變方茶飲、經典粥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防秋涼、潤秋燥

        先前,介紹了中醫秋日“明目、疏肝” 的知名養生飲品「杞菊飲」。加了另外一寶的變化方,也很適宜在秋日飲用:「桑菊茶」、「椹杞飲」。
        運用“補益肝腎”的「桑椹」、“疏風清肝”的「桑葉」,來與枸杞、菊花交替搭配,平常居家、辦公都很適宜。


        秋末涼燥,容易引起風熱、肝火、肺燥等,因此有眼睛搔癢、頭暈熱、咽乾咳嗽等現象,「杞菊飲」、「桑菊茶」、「椹杞飲」都可作為保健飲品。

        此外,由「四神湯」變化而來的“防秋涼、潤秋燥、健脾胃”「四神松子牛奶粥」;以及潤燥、美膚的「胡蘿蔔玉米枸杞粥」,都是深秋初冬的好選擇。


桑椹枸杞飲

桑椹枸杞飲

蘿蔔玉米枸杞粥

蘿蔔玉米枸杞粥

四神松子粥

四神松子粥


avatar-img
27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容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防秋涼、潤秋燥         先前,介紹了中醫秋日“明目、疏肝” 的知名養生飲品「杞菊飲」。加了另外一寶的變化方,也很適宜在秋日飲用:「桑菊茶」、「椹杞飲」。         運用“補益肝腎”的「桑椹」、“疏風清肝”的「桑葉」,來與枸杞、菊花交替搭配,平常居家、辦公都很適
       「元氣茶」,是台灣民眾很喜愛自行採購材料,日常烹煮保健飲用的一帖流傳中藥方,在許多商家、賣場也都可以買到已經製作成沖泡方便的茶包包裝。         近日,巧遇一位偶爾常碰到的不太熟悉的友人,閒聊之餘,茹素的她,提到平日每天都會沖泡些「元氣茶」飲用,不過,已經退休好幾年、又長期服用
      先前,我們聊東方本草學裡,葉子、葉梗的不同特性妙用,舉了「藿香」、「紫蘇」為例。今天,再來看看大眾不太注意的「皮」這一部位~ ➤ 東方本草學 --- 皮       談到東方本草學看植物的皮,以中藥方劑為比喻,不得不談最具代表性的「五皮飲」了。顧名思義,「五皮飲」是五種植物的皮組成的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容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防秋涼、潤秋燥         先前,介紹了中醫秋日“明目、疏肝” 的知名養生飲品「杞菊飲」。加了另外一寶的變化方,也很適宜在秋日飲用:「桑菊茶」、「椹杞飲」。         運用“補益肝腎”的「桑椹」、“疏風清肝”的「桑葉」,來與枸杞、菊花交替搭配,平常居家、辦公都很適
       「元氣茶」,是台灣民眾很喜愛自行採購材料,日常烹煮保健飲用的一帖流傳中藥方,在許多商家、賣場也都可以買到已經製作成沖泡方便的茶包包裝。         近日,巧遇一位偶爾常碰到的不太熟悉的友人,閒聊之餘,茹素的她,提到平日每天都會沖泡些「元氣茶」飲用,不過,已經退休好幾年、又長期服用
      先前,我們聊東方本草學裡,葉子、葉梗的不同特性妙用,舉了「藿香」、「紫蘇」為例。今天,再來看看大眾不太注意的「皮」這一部位~ ➤ 東方本草學 --- 皮       談到東方本草學看植物的皮,以中藥方劑為比喻,不得不談最具代表性的「五皮飲」了。顧名思義,「五皮飲」是五種植物的皮組成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降與收◆滋陰潤肺◆祛溼養脾》 最近秋氣已出,暑氣降了些,乍暖還寒(初春)和忽冷還熱(入秋)的時節最難保養,這幾天已經可以開始使用秋收能量元素保養了。(夏長能量元素仍然可以繼續用到立秋後十天) ❇【秋收能量元素】為針對秋季的特性設計的配方,其調理重點在於: 🔶滋養夏季的能量消
Thumbnail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隨著氣溫驟降,我們需要調整飲食與作息以應對季節變化。適合霜降的飲食包括芝麻、梨子、銀耳等,有助於滋潤身體和增強免疫力。此外,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進行輕柔運動,還可以緩解因天氣變化帶來的疲乏。霜降提醒我們重視身心健康,讓冬季生活更加順暢與健康。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霜降,氣候正值秋冬交替之時,也是萬物儲備冬天糧食的季節,濕氣重體質虛的人正是好好滋補的時侯,中醫建議此時可以開始每天ㄧ杯「枸杞薑茶」,驅寒保暖排除濕邪;體質燥熱者用嫩薑,體質虛者適合用老薑,最好再配合腰背及伸展俯仰相關運動有助增補腎氣。 「秋收、冬藏」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有想打的架冒的險衝動的
Thumbnail
霜降將至,天氣轉涼乾燥,正是潤肺養生的關鍵時期!建議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來碗熱騰騰的「蒜頭蛤蠣雞湯」或是品嚐食補聖品「鰻魚」等,其豐富營養皆能強健體魄、增強抵抗力!
Thumbnail
秋分是秋季的轉折點,白天與黑夜相等,而涼意與乾燥的氣候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身心健康。這篇文章討論了秋分的重要性,提供了適合這個時期的飲食建議,如梨子、蓮子、山藥等,並強調調整作息的重要性。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能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與迎接冬天的到來。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清明時節,春風拂面,萬物生機盎然。在這個美好的節氣裡,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過一個健康愉悅的清明。 在中醫的理論中,清明時節宜溫食,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以幫助身體調整和適應春季的氣候變化。山藥、薺菜、菠菜等食物被認為具有「柔肝養肺」的功效,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春季容易出現的
Thumbnail
宋人愛梅成癡,認為梅花在天寒地凍、生機閉塞的冬天盛放,是天地間的至清之氣,因此凡事都想跟梅沾個邊,以襲得一身的清氣。今天就來介紹一道出自《山家清供》的「素醒酒冰」,也就是梅花凍。這道點心是用石花菜去熬的,加上新鮮的梅花,佐以薑橙醬。因具有清涼醒酒的功效,又是純素的,所以被稱為「素醒酒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降與收◆滋陰潤肺◆祛溼養脾》 最近秋氣已出,暑氣降了些,乍暖還寒(初春)和忽冷還熱(入秋)的時節最難保養,這幾天已經可以開始使用秋收能量元素保養了。(夏長能量元素仍然可以繼續用到立秋後十天) ❇【秋收能量元素】為針對秋季的特性設計的配方,其調理重點在於: 🔶滋養夏季的能量消
Thumbnail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隨著氣溫驟降,我們需要調整飲食與作息以應對季節變化。適合霜降的飲食包括芝麻、梨子、銀耳等,有助於滋潤身體和增強免疫力。此外,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進行輕柔運動,還可以緩解因天氣變化帶來的疲乏。霜降提醒我們重視身心健康,讓冬季生活更加順暢與健康。
Thumbnail
台灣地區的秋季保養重點( 台灣限定 )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食療 補陽補氣:秋天是陽氣漸漸衰退的時候,可以進食補陽補氣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乾薑、蘿蔔等。 滋陰涼血:選擇一些滋陰涼血的食材,如蘆筍、冬瓜、藕、蓮子等,以調和體內陽氣。 減少辛辣食物:避免過多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和
霜降,氣候正值秋冬交替之時,也是萬物儲備冬天糧食的季節,濕氣重體質虛的人正是好好滋補的時侯,中醫建議此時可以開始每天ㄧ杯「枸杞薑茶」,驅寒保暖排除濕邪;體質燥熱者用嫩薑,體質虛者適合用老薑,最好再配合腰背及伸展俯仰相關運動有助增補腎氣。 「秋收、冬藏」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有想打的架冒的險衝動的
Thumbnail
霜降將至,天氣轉涼乾燥,正是潤肺養生的關鍵時期!建議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來碗熱騰騰的「蒜頭蛤蠣雞湯」或是品嚐食補聖品「鰻魚」等,其豐富營養皆能強健體魄、增強抵抗力!
Thumbnail
秋分是秋季的轉折點,白天與黑夜相等,而涼意與乾燥的氣候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身心健康。這篇文章討論了秋分的重要性,提供了適合這個時期的飲食建議,如梨子、蓮子、山藥等,並強調調整作息的重要性。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能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與迎接冬天的到來。
Thumbnail
白露是秋季的標誌,隨著天氣變涼,適宜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成為調理身心的關鍵。此時,選擇「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可潤肺補養,搭配飲水和運動,能夠有效對抗秋燥。保持規律作息與心情放鬆,讓我們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中,享受健康與心靈的平衡。
Thumbnail
清明時節,春風拂面,萬物生機盎然。在這個美好的節氣裡,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過一個健康愉悅的清明。 在中醫的理論中,清明時節宜溫食,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以幫助身體調整和適應春季的氣候變化。山藥、薺菜、菠菜等食物被認為具有「柔肝養肺」的功效,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春季容易出現的
Thumbnail
宋人愛梅成癡,認為梅花在天寒地凍、生機閉塞的冬天盛放,是天地間的至清之氣,因此凡事都想跟梅沾個邊,以襲得一身的清氣。今天就來介紹一道出自《山家清供》的「素醒酒冰」,也就是梅花凍。這道點心是用石花菜去熬的,加上新鮮的梅花,佐以薑橙醬。因具有清涼醒酒的功效,又是純素的,所以被稱為「素醒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