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大人們如嚮導般的引導,認識探索世界,孩子也需要明確的界線、清楚的規範,才能真正地自由和感到安全。而當孩子漸漸長大,周圍的嚮導們,是否也同時需要更新路線?地圖?探索的方式?互動的方式?等等。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我們的上一代,可能難以想像這一代可以網路買衣服、買家電。我們對下一代的,可能也無法全部知道,什麼樣的能力、知識、技能,是下一代孩子所必備的?所需要的?

面對未來的變化、未知,我們大人對於孩子的期待,有時,是否也可能出自於大人的擔憂與焦慮?

希望孩子乖又聽話,因為面對抽象的情緒,我們大人可能也很陌生,不知怎麼辦?

希望孩子好好讀書,因為擔心孩子未來變做工的人,但現今技術好的水電師傅、建造業工人、戰門力高的工班,常常是有錢也不一定請得到的。

在多年的工作中,遇過許多被大人的焦慮推動著學習的孩子,有時孩子感興趣的領域因大人覺得「這沒用啦」、「你未來會餓死」、「你還小你不懂」、「不要浪費時間」,孩子感受到被否定、無奈、無望,失去了學習動力、失去對生活的探索與樂趣。也遇過許多辛苦的大人,對孩子投注著滿滿的愛,卻與孩子成了世界上最遙遠距離的人之一。

以上這些常在工作中的反思、情況,我沒有標準答案、或任何SOP。

因為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也一直相信,每位父母,都是照顧自己孩子最合適、也會最了解孩子的人。

養育孩子,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在親職的路上,請記得,無須完美,當足夠好的父母就好,也記得關照自己的需求,適時好好照顧自己,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當家長能好好照顧自己,意識、明白是誰的需求、誰的期待,讓議題/界線劃分清楚,

孩子知道守護他的天與地是安穩的,自然會共振,也會感覺到安全、有勇氣向外探索。

因為天與地自己會『好好活著』,也會在孩子需要時,畫出一條線拉著或撐住孩子。」

這是有次與一群充滿活力和勇氣的家長們,討論出的一段話,也與大家分享。

#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 #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的沙龍
12會員
42內容數
2024/08/30
接續上次有關談幼稚園事件的文章- - 《凍結,是身體的保護機制,不代表沒有發生》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 1.對創傷壓力反應的誤解 2.陪伴孩子重建安全感、掌握感 3.規律作息與重複經驗對於受創孩子復原的重要 4.平常可以做什麼預防 5.社會環境系統的重要 (下篇從第四點開始)
2024/08/30
接續上次有關談幼稚園事件的文章- - 《凍結,是身體的保護機制,不代表沒有發生》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 1.對創傷壓力反應的誤解 2.陪伴孩子重建安全感、掌握感 3.規律作息與重複經驗對於受創孩子復原的重要 4.平常可以做什麼預防 5.社會環境系統的重要 (下篇從第四點開始)
2024/08/30
花了一些時間消化報導者有關幼兒園事件的專訪(連結 https://pse.is/6c49kg),有關「小孩沒有表達不願意或抵抗」,讓長期與受創孩子進行心理工作的我,覺得很心痛,也因「如果我們不關注問題所存在的這個社會系統,我們的治療工作,就僅只是風中的稻草」*,讓我想寫這篇文章,談談以下幾點:
2024/08/30
花了一些時間消化報導者有關幼兒園事件的專訪(連結 https://pse.is/6c49kg),有關「小孩沒有表達不願意或抵抗」,讓長期與受創孩子進行心理工作的我,覺得很心痛,也因「如果我們不關注問題所存在的這個社會系統,我們的治療工作,就僅只是風中的稻草」*,讓我想寫這篇文章,談談以下幾點:
2024/03/05
有沒有什麼方式,面對不確定時,不會感覺焦慮、緊張? 沒有。 因為感覺緊張、焦慮,也是提醒我們,要留意或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訊號。 「但,或許有什麼方式,可以減低或陪伴我們對不確定、變化的焦慮或恐懼。」這也是我在各種即興練習中發現也持續好奇的。
Thumbnail
2024/03/05
有沒有什麼方式,面對不確定時,不會感覺焦慮、緊張? 沒有。 因為感覺緊張、焦慮,也是提醒我們,要留意或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訊號。 「但,或許有什麼方式,可以減低或陪伴我們對不確定、變化的焦慮或恐懼。」這也是我在各種即興練習中發現也持續好奇的。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