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會消失只是被自己殘忍的隱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鶯歌陶瓷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


那些未曾被好好處理的情緒,

你會發現它會試圖用各種形式,

在適當時機反撲,

讓我們重新感受和看見,


直到我們願意接住這些,

我們不願意接住的…

憤怒、失望、羞愧、自卑、難過等,

不那麼正向卻又那麼珍貴的情緒,


漸漸的我覺察到不接受自己所有感覺的我,

如同沒有完整一般的不踏實的存在,

我現在一點點的看見,

又有種漸漸完整的跡象⋯⋯


如果有一天我勇敢溫柔的跟你坦白那些,

請珍惜我的勇敢!


#情緒

#覺察

#覺察學派

#符愛鈴coach


人生高高低低的成長故事,如果你仔細地窺探,都逃不掉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家庭成長背景相關聯,透過文字的書寫與紀錄,試著將混亂的劇情整理歸納,將過去該道別的捨去,如果你願意再細細向下探詢,還能覺察每個人生轉彎處的關鍵因素,每個小小的覺察讓我更靠近自己,理解自己,與接納自己,我稱呼它是一個充滿覺察的破蛋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最終會找到底層的渴望 人生兜兜轉轉,最終會回到自己心所嚮往之處, 回頭想想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人生地圖, 是我們每個階段的每個小決定串連起來的。 如果, 現在你準備啟程邁向你的人生, 你只能選擇攜帶3件物品, 人事物都可以選擇,你要帶什麼呢? 我一開始選擇了 #勇氣 #好奇心 #
小時候,我想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電影名著「侏羅紀公園」吧 不知道你們記得的畫面是什麼? 一直停留在我記憶裡的場景是, 小恐龍急著想探索外面世界,接著蛋殼出現裂縫,小恐龍破殼而出的畫面, 那時留下了一個經典名言,你們應該都想起來了吧! 生命會找出路
我們最終會找到底層的渴望 人生兜兜轉轉,最終會回到自己心所嚮往之處, 回頭想想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人生地圖, 是我們每個階段的每個小決定串連起來的。 如果, 現在你準備啟程邁向你的人生, 你只能選擇攜帶3件物品, 人事物都可以選擇,你要帶什麼呢? 我一開始選擇了 #勇氣 #好奇心 #
小時候,我想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電影名著「侏羅紀公園」吧 不知道你們記得的畫面是什麼? 一直停留在我記憶裡的場景是, 小恐龍急著想探索外面世界,接著蛋殼出現裂縫,小恐龍破殼而出的畫面, 那時留下了一個經典名言,你們應該都想起來了吧! 生命會找出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Thumbnail
情緒療癒是一個複雜又曲折的旅程,面對和處理情緒是一種挑戰,之所以有些人中斷旅程,甚至有些人會感到卻步,因為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挑戰 面對內在情緒:情緒療癒需要人們直接面對內在深層的情緒和痛苦,這些情緒可能長時間被壓抑或忽視,當人們開始探索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害怕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