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2】賓語省略句

2023/12/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句子裡有很多成分,而且大部分都有省略的情形。先前我們講了主語省略句,這個是在現在的華語也很常見的語言現象。但本章要說的「賓語省略」,則是比較侷限在文言文的語言現象。

1. 避免賓語的重複

文言文的行文特色是簡略、避免重複,因此一段文字中重複的詞語通常會進行抽換或省略。文言文句子的賓語也是如此,賓語常出現在句中的及物動詞或介詞之後,若在與前後文文字重複,很多時候會以代詞「之」取代,如以下例句:

1-A. 許,夜縋而出。
   (燭之武)答應了他(鄭文公),夜晚利用繩子偷偷垂吊出城。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B. 食竟,餘肉亂切,送前食
   (李靖、虬髯客、紅拂女)吃飽後,把剩下的肉隨便切了,拿到驢子面前餵
   (杜光庭《虬髯客傳》)

從上面兩句例句,可以發現為了避免語詞的重複產生冗贅的感覺,所以寫文章者通常會降重複出現的賓語用「之」替換。其實這個現象在白話文也有,只不過我們會以第三人稱代名詞替代,如同上面兩句的白話翻譯,其實都是為了避免言語過多的重複。


2. 文言文的賓語省略[註一]

不過「之」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進一步省略,不會影響文意解讀。大抵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 ①兼語句式[註二]的第一個述語動詞之後
2-A.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孟嘗君就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的用的,不使他(母親)有所缺乏。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B. ()所從來,具答之,便()還家。
   (村民)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回答他們。(村民)便邀漁人到家裡。
   (陶淵明《桃花源記》)
  • ②介詞「於」、「以」的前面
2-C. 左右以君賤之也,()草具。
   左右的人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所以只給粗糙的飲食。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 ③介詞「與」、「為」、「以」的後面
2-D. 願()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願意為父親去買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木蘭詩》)

上面例句中應該有賓語但被省略的地方,我們以空括號「()」表現。雖然文字上因為行文簡潔而省略;但在文意判讀上,則需要將這些賓語補回來,文意才會完整。


3. 判讀小技巧

賓語不像主語一定會出現在句子中,所以一個句子中有沒有賓語省略,通常只能透過句子的詞彙特性或文意去判讀。

因為賓語通常出現在動詞或介詞後面,所以當你在閱讀時看到介詞,就要注意介詞後面應該要接賓語;如果看到動詞時,要先判斷這是一個及物動詞還是不及物動詞,只要是及物動詞,後面也應該接上賓語。而賓語所指涉的對象是誰,則需要從上下文來判斷。


4. 小結

【本章重點小結】

  • 文言文行文時,為了簡潔,會將重複的賓語名詞組用代詞「之」代替。
  • 文言文的代詞「之」,在「兼語句式的第一個述語動詞之後」、「介詞『於』、『以』的前面」、「介詞『與』、『為』、『以』的後面」等三種情況下,也會省略不寫,不影響文意判讀。
  • 文言文賓語會出現在介詞以及及物動詞之後,因此閱讀時要注意其後是否省略賓語。

賓語省略是文言文句子中常見的現象,本章也歸納出一些特殊的句子讓同學在閱讀時能夠注意,避免在判讀文意時產生誤會,希望大家能夠運用這些技巧讓文言文的閱讀更加順利。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原來華語有文法[文言篇]】這個專題系列,讓我們一起發掘語言的奧妙。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賓語省略的情形與舉例,詳見劉景農,《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2),頁184-188。

註二:兼語指的是兩個句子有重疊兼用的情形,例如(2-A.)的「使(之)乏」,其實是「使(之)」、「(之)乏」兩個小句的合併;(2-B.)「問(漁人)所從來」其實是「問(漁人)」、「(漁人)所從來」兩個小句的合併。這種前一子句的賓語是後一子句主語的情形,就稱為兼語


26會員
50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