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冒牌者症候群: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怎麼看?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真的有那麼好嗎?

凱芮在一家運動用品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工作表現認真,因感情及工作壓力來身心科診所就診半年。上個月她被老闆稱讚並獲升遷,但她反倒出現某種不安感:「我真的有那麼好嗎?」從小到大,無論是壁報比賽得名、完成碩士學位或通過求職面試,她都會出現類似的疑問。返診時她鼓起勇氣問我:「醫生,我是不是有冒牌者症候群?」

raw-image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對自己的成就、智識等產生嚴重自我懷疑,無法內化自己獲得的成功,並因此導致焦慮憂鬱,特別容易發生在高成就者身上,尤其是在學術圈和醫療場域。此名詞於1978年首次被提出,亦可稱為冒牌者現象(imposter phenomenon)。

冒牌者個案內心經常出現的糾結如下[1]

經常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揭穿,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好。

認為別人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是薪水小偷。

覺得自己得到的這一切都只是僥倖。

在學校、公司或群體當中覺得自己配不上現在的位置與成就。

 

冒牌者個案信奉完美主義,自己經常給自己樹立一個實際上難以達成的標準;面對任務過度準備,想表現出不只勝任而且是游刃有餘;否認自己的能力,傾向於將失敗內化,將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例如運氣;既害怕失敗,又害怕成功,因為她預期成功將導致別人對她有更高的期待,或工作量增加。追求完美的壓力造成兩種可能結果:其一是過度工作,努力達成各項高標準;其二則恰恰相反,開始越做越慢,拖拖拉拉,沉溺在自我懷疑裡。不過,後者通常會在期限截止前瘋狂趕工完成任務。

雖然冒牌者始終抱持著非常負面的想法,但結果經常是成功的,可是他們卻沒有歡欣慶祝的感覺,就算有也非常短暫。過度工作型相信,成功是因為自己的付出遠遠勝過他人;拖延型則相信,成功只是臨時抱佛腳的僥倖結果。

「教授稱讚的人真的是我嗎?」「我好像欺騙了長官和同事,我是個冒牌貨。」這類心情透露出一種自我感覺的不穩定性,我相信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這種感受,因此絕非不正常,也從未列入正式的精神醫學診斷之中。但如果過於強烈且重複發生,就會打擊自尊自信,造成職業過勞,影響生活品質。許多精神分析的視角對理解此一心理現象很有幫忙,例如超我過度嚴苛、自體心理學談論的自體障礙(self disorder)等等。然而,關於一個人面向外在世界的那個部分,好似戴上一層虛假的面具,這一點特別讓我想起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關於假我(false self)跟真我(true self)的論述。


raw-image


假如我是真的

小時候我記得有部國片片名叫做《假如我是真的》[2],雖未完整看過,但當年這個片名讓我非常困惑,無法理解其義。現在年紀大了我知道,片名意味著「其實我是假的」,我面對世人眼光那一部分的存在是虛假的,也就是冒牌者的心情。

我對溫尼考特相關理論[3]的粗淺理解是這樣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1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神分析圓舞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09會員
38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P夢拓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診所長期治療的一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去年一整年的門診,除藥物部分有給付外,治療項目費用突遭健保局全部刪除。我覺得相當錯愕,而且深切認為今日台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這事件讓我想起韓劇《未生》。政府口口聲聲感謝醫療人員,健保卻刪光疫情期間所有治療費用,這種兩面手法,真的不公不義,叫人心寒!
賴佩霞女士一週前爆出跟心理諮商有關的爭議,在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社群討論得沸狒揚揚,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開出的諮詢天價。我認為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專科醫師這樣的專業認定,絕非執行心理治療與諮商時最重要的元素。有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嚴謹訓練,才是最重要的考量點。
本文希望表達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與正向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相關性。溫尼考特替眾多臨床上的困難情境,點亮了希望的火炬。他說「精神分析是一種高度專門的遊戲形式。」他果然是最懂小孩的精神分析師無誤!我期盼透過這種閱讀溫尼考特的方式,可以體現他理論的當代性,毫不過時,依然是活跳跳的,即便他早已離世。
記錄2005年7月7日發生在倫敦市中心的恐怖攻擊事件,當時的我在倫敦進修,是我生命中關於心理創傷的震撼教育,也讓我看到這個城市的韌性。我們都該珍惜居住在台灣卓越的安全性。
看完電影《怪物》後,心裡出現一種未完成的牽掛感,使得我很想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儘管兩片相差近二十年,但都在描述約莫小五小六年紀的男孩,如何面對大人世界的難題。在《怪物》中,湊跟依里可能認為學校師生和家長都不會理解和接受他們之間的感情,或將招致更多嘲笑、輕蔑或霸凌,於是只能甚麼都不說。
獲金鐘獎多項提名、Netflix台劇《她和她的她》對性暴力心理創傷的刻畫相當有誠意與細膩,用心描繪出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許多特徵,本文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角度深入探討,包括解離的概念,呼應目前me too的社會浪潮。
我在診所長期治療的一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去年一整年的門診,除藥物部分有給付外,治療項目費用突遭健保局全部刪除。我覺得相當錯愕,而且深切認為今日台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這事件讓我想起韓劇《未生》。政府口口聲聲感謝醫療人員,健保卻刪光疫情期間所有治療費用,這種兩面手法,真的不公不義,叫人心寒!
賴佩霞女士一週前爆出跟心理諮商有關的爭議,在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社群討論得沸狒揚揚,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開出的諮詢天價。我認為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專科醫師這樣的專業認定,絕非執行心理治療與諮商時最重要的元素。有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嚴謹訓練,才是最重要的考量點。
本文希望表達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與正向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相關性。溫尼考特替眾多臨床上的困難情境,點亮了希望的火炬。他說「精神分析是一種高度專門的遊戲形式。」他果然是最懂小孩的精神分析師無誤!我期盼透過這種閱讀溫尼考特的方式,可以體現他理論的當代性,毫不過時,依然是活跳跳的,即便他早已離世。
記錄2005年7月7日發生在倫敦市中心的恐怖攻擊事件,當時的我在倫敦進修,是我生命中關於心理創傷的震撼教育,也讓我看到這個城市的韌性。我們都該珍惜居住在台灣卓越的安全性。
看完電影《怪物》後,心裡出現一種未完成的牽掛感,使得我很想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儘管兩片相差近二十年,但都在描述約莫小五小六年紀的男孩,如何面對大人世界的難題。在《怪物》中,湊跟依里可能認為學校師生和家長都不會理解和接受他們之間的感情,或將招致更多嘲笑、輕蔑或霸凌,於是只能甚麼都不說。
獲金鐘獎多項提名、Netflix台劇《她和她的她》對性暴力心理創傷的刻畫相當有誠意與細膩,用心描繪出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許多特徵,本文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角度深入探討,包括解離的概念,呼應目前me too的社會浪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建議在找工作時放開一點想像力、打破限制,申請更多管理帶人職位,盡量避免自己有太多腦中小劇場阻擋找到夢幻工作。
Thumbnail
記得"冒牌者症候群"這個詞在前幾年好像蠻多人在討論的,但我都沒有進一步去探索,因為覺得好像自己沒有這個症頭,沒想到收到瀞仁的書時,照著裡面的測驗表一測,不得了,也是高達72分,順便幫自己取了一個"民間草包"的暱稱。(我的冒牌者經驗類型是完美主義者與專家)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本文提供4個方法幫助你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包括設定更遠大的目標、拒絕把完美當做藉口、專注於自己和可以掌控的事、運用姿勢和自我暗示催眠。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無懼地迎接挑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建議在找工作時放開一點想像力、打破限制,申請更多管理帶人職位,盡量避免自己有太多腦中小劇場阻擋找到夢幻工作。
Thumbnail
記得"冒牌者症候群"這個詞在前幾年好像蠻多人在討論的,但我都沒有進一步去探索,因為覺得好像自己沒有這個症頭,沒想到收到瀞仁的書時,照著裡面的測驗表一測,不得了,也是高達72分,順便幫自己取了一個"民間草包"的暱稱。(我的冒牌者經驗類型是完美主義者與專家)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本文提供4個方法幫助你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包括設定更遠大的目標、拒絕把完美當做藉口、專注於自己和可以掌控的事、運用姿勢和自我暗示催眠。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無懼地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