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冒牌者症候群: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怎麼看?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我真的有那麼好嗎?

凱芮在一家運動用品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工作表現認真,因感情及工作壓力來身心科診所就診半年。上個月她被老闆稱讚並獲升遷,但她反倒出現某種不安感:「我真的有那麼好嗎?」從小到大,無論是壁報比賽得名、完成碩士學位或通過求職面試,她都會出現類似的疑問。返診時她鼓起勇氣問我:「醫生,我是不是有冒牌者症候群?」

raw-image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對自己的成就、智識等產生嚴重自我懷疑,無法內化自己獲得的成功,並因此導致焦慮憂鬱,特別容易發生在高成就者身上,尤其是在學術圈和醫療場域。此名詞於1978年首次被提出,亦可稱為冒牌者現象(imposter phenomenon)。

冒牌者個案內心經常出現的糾結如下[1]

經常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揭穿,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好。

認為別人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是薪水小偷。

覺得自己得到的這一切都只是僥倖。

在學校、公司或群體當中覺得自己配不上現在的位置與成就。

 

冒牌者個案信奉完美主義,自己經常給自己樹立一個實際上難以達成的標準;面對任務過度準備,想表現出不只勝任而且是游刃有餘;否認自己的能力,傾向於將失敗內化,將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例如運氣;既害怕失敗,又害怕成功,因為她預期成功將導致別人對她有更高的期待,或工作量增加。追求完美的壓力造成兩種可能結果:其一是過度工作,努力達成各項高標準;其二則恰恰相反,開始越做越慢,拖拖拉拉,沉溺在自我懷疑裡。不過,後者通常會在期限截止前瘋狂趕工完成任務。

雖然冒牌者始終抱持著非常負面的想法,但結果經常是成功的,可是他們卻沒有歡欣慶祝的感覺,就算有也非常短暫。過度工作型相信,成功是因為自己的付出遠遠勝過他人;拖延型則相信,成功只是臨時抱佛腳的僥倖結果。

「教授稱讚的人真的是我嗎?」「我好像欺騙了長官和同事,我是個冒牌貨。」這類心情透露出一種自我感覺的不穩定性,我相信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這種感受,因此絕非不正常,也從未列入正式的精神醫學診斷之中。但如果過於強烈且重複發生,就會打擊自尊自信,造成職業過勞,影響生活品質。許多精神分析的視角對理解此一心理現象很有幫忙,例如超我過度嚴苛、自體心理學談論的自體障礙(self disorder)等等。然而,關於一個人面向外在世界的那個部分,好似戴上一層虛假的面具,這一點特別讓我想起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關於假我(false self)跟真我(true self)的論述。


raw-image


假如我是真的

小時候我記得有部國片片名叫做《假如我是真的》[2],雖未完整看過,但當年這個片名讓我非常困惑,無法理解其義。現在年紀大了我知道,片名意味著「其實我是假的」,我面對世人眼光那一部分的存在是虛假的,也就是冒牌者的心情。

我對溫尼考特相關理論[3]的粗淺理解是這樣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1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神分析圓舞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43會員
60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3P夢拓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是否該坦承自身因個案的自殺傾向而產生的擔憂。文章從英國和美國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出發,分析治療師展現真實情緒的利弊。英國學派強調治療師的「涵容」,指出治療師的掙扎也具有治療性;美國關係學派則認為,適度的自我揭露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的真誠,促進個案的分析參與。
Thumbnail
2025/01/16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中治療師的「失敗」如何促成成功的治療。文章以溫尼考特的理論為基礎,闡述「負面」經驗在治療中的正向價值,以及治療師如何透過覺察和修補自身的不足,協助個案在主觀經驗與外在現實間取得平衡,最終抵達他們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5/01/16
本文探討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中治療師的「失敗」如何促成成功的治療。文章以溫尼考特的理論為基礎,闡述「負面」經驗在治療中的正向價值,以及治療師如何透過覺察和修補自身的不足,協助個案在主觀經驗與外在現實間取得平衡,最終抵達他們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4/10/06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伊德與他寵物狗之間的深厚情感,從阿狼到喬菲等多隻狗狗,牠們在佛洛伊德的晚年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佛洛伊德的愛犬不僅陪伴他度過生命中的艱難時刻,也成為他分析治療的一部分。狗狗所帶來的無條件愛與陪伴,似乎讓他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本文將帶領讀者瞭解佛洛伊德作為寵物主人的一面。
Thumbnail
2024/10/06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伊德與他寵物狗之間的深厚情感,從阿狼到喬菲等多隻狗狗,牠們在佛洛伊德的晚年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佛洛伊德的愛犬不僅陪伴他度過生命中的艱難時刻,也成為他分析治療的一部分。狗狗所帶來的無條件愛與陪伴,似乎讓他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本文將帶領讀者瞭解佛洛伊德作為寵物主人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心理師需要如何避免專業的傲慢,並分析了專業的傲慢可能導致的兩大後果。同時提出了避免專業的傲慢的方法,以及冒牌者症候群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心理師需要如何避免專業的傲慢,並分析了專業的傲慢可能導致的兩大後果。同時提出了避免專業的傲慢的方法,以及冒牌者症候群的問題。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