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一份公文被退了十幾遍過不了,很多時候對於行政工作的繁文縟節感到煩躁,搞不清楚在枝微末節的詞句上著墨推敲,究竟有什麼意義。但煩躁背後影幢幢的跳動著的似乎是對自我的質疑,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當然怎樣才算是好? 那個標準或許也是一種非理性的偏執,但今天就不寫這個了。
“ 欸這一頁的表得轉成直式,但下次再說好了。”
“ 謝謝前輩教我。”
“ 別嫌煩就好,不是我要吹毛求疵,而是從我們這裡出去的文連這種東西都錯的話,那人家會怎麼看我們單位? ”
又忙活了一陣,文總算是過了,放下一塊心中的大石。一期過後又是下一期的活動,活動就這樣在來來回回的文書裡緩慢推行,進行到頭了,就又是一年。那些來來回回的行政都關乎著職場上的信任,對我、我所屬的單位或團隊、甚至類推到我的服務品質。信任關係的建立是如此不易的,從瑣碎的日常裡累積起來的。
還是再多檢查幾次好了。
職涯諮詢時來了個不精神的精神小夥,不精神的點是他的身體,姿勢與動作的態勢看起來畏縮而封閉;精神的是,即使這樣侷限的勢態,他仍可以滔滔不絕,而且義憤填膺地持續傾訴,前主管對他的不公,並將此詮釋為惡意的攻擊與重傷。
當然,在受傷的狀況下還要求人穿透傷人的詞彙去理解對方的意圖似乎太殘酷,但責備與單純惡意的言語,大概還是不一樣的吧?
想想生命中嚴厲的貴人們,在心裡向其道謝,那些藏在言語背後的恨鐵不成鋼,或許現在能理解這些的我也多少有些成長了吧!心裡有一點寬慰。
隔壁單位來了位新同事,這陣子總會看到隔壁單位的前輩帶他,他也就跟著忙來忙去。或許是辦公室文化的差異,比起針對單一的任務要如何操作,前輩會仔細地分享他的工作SOP,尤其是那些縝密、精細的小習慣,我也就跟著聽,跟著偷師,一邊期許自己也能在工作上的種種細節裡逐漸精緻。
每個人在工作上運用時間的方式與節奏感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人或許都能在不經意的時刻教會自己一些其實不難,但卻極為重要的事。
要仔細聽。
能自動化地執行每天的daily routine,就不用一直分散注意力了,將規劃與執行的部分拆解,就免去邊工作邊分散注意力去做瑣碎決定時候品質下降的風險。
每天早上閱讀完今日的To Do list,剩下的就只剩按部就班地執行了,清楚地知道開始與結束的期程,心情總是踏實且安心。
或許這就是常保服務品質與狀態穩定的魔法之一。
如果工作只是為了等領薪與下班,那每天至少就少8個小時有意義的時間、每周少40個小時、每30天直到領薪日才會經驗到寬慰。
當金錢成為唯一衡量工作選擇的標準,那的確會有非常無聊的危險。
當然也有些時候就是得先考慮薪資沒有錯,但我也沒有唯心的說意義與興趣是唯一的,對吧?
生活不由自主地會流失掉太多的浪漫,但我也不要浪漫到失去現實感,所以我想就輕輕地保有、維護浪漫的部分就好,沒有人知道或許也沒有關係。
--------------------------------------------------------------------------------
若你從文章裡找到樂趣或價值,歡迎你點讚、分享或告訴我你的想法,若你還沒訂閱,請訂閱、追蹤星子的頻道。透過贊助鼓勵創作者會持續創作,共創生活裡的美好與奇蹟,我們下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