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愛動》讀後心得:人類懶惰是本性,我們為何要運動?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運動,你知道嗎?

從演化角度來說,人類天生就不愛動。你這時候一定會有疑問,人不是動物嗎? 怎麼會不愛動?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你現在的狀態吧~

你現在是躺在沙發上滑手機嗎? 還是久坐了一整天?,一動也不動? 看看周圍,尤其是上班族,似乎沒什麼人整天都在動來動去吧?

隨著生活越來越不動,肥胖率越來越高,引發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現代疾病。活動太少導致每年全球約有530萬人死亡,這數字跟吸菸造成的死亡人數相當,然而仍有70%的成人表示閒暇時不愛運動。

所有人都知道要活就要動,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可是就是懶得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天生不愛動》,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大學的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他透過自然史和演化的角度,帶我們探討現代人經常久坐、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還有越來越多慢性疾病的健康危機。

他的目標是改變我們對身體活動和靜止的看法,並打破媒體上對於身體知識的種種誤解。尤其想讓大家明白,為什麼我們很難持之以恆地運動,以及我們為什麼應該運動。

他還建議現代人應該讓運動變得更有趣,不管你現在幾歲,開始運動都會對身體有益,活到老動到老,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運動絕對不嫌晚。



人類為何天生不愛動

人類身體其實很消耗能量

你知道嗎?就算你整天就在沙發上發呆,其實你一直在燃燒卡路里。因為就算你休息,身體也在偷偷運轉著,保持著基本的生理運作,像是呼吸、器官運轉和保持體溫。所以,即使你連擺動都不想擺,卡路里還是會被消耗掉。這個叫做基礎代謝率,簡稱 BMR。


BMR 會隨著年紀增加或體重減輕而降低,會隨著肌肉量增加而上升。舉個例子,假設有個身高170公分,體重75公斤,年紀30歲的男生,他的基礎代謝率每天大約要1669卡路里。真是意想不到吧?就算整天宅在沙發上,也要燃燒這麼多的能量。怎麼知道我們身體會這樣燃燒能量呢?這邊就不得不得著名的明尼蘇達飢餓實驗

raw-image

1944年,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營養學家安瑟爾.凱斯(Ancel Keys)的帶領下,展開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們在飢餓狀態下新陳代謝的變化。當時二次世界大戰接近結束,美國擔心歐洲可能會面臨大規模飢荒,所以他們想了解維持最基本生存所需的最佳「節食」方法。

這個實驗招募了三十六個男性志願者。他們的計畫是這樣的:

一開始的十二週,每天都忙碌活動,正常吃,攝取約3200大卡的熱量。然後,接下來的二十四週,他們開始節食,每天只能吃約1500大卡的食物。觀察他們的體重、心情和新陳代謝速率。最後二十四週,他們回到不限制飲食的狀態,觀察身體的變化。


研究的結果發現,在這二十四週的節食期間,參與者的體重確實減輕了大約25%,但比起體重,新陳代謝降得更多。心跳變慢,肌肉減少,甚至容易感到冷。因為身體為了應付飢餓,自動降低了能量消耗,所以基礎代謝率也降低了。從此我們知道了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說你在沙發上發呆,就算一動不動,每次呼吸都在進行新陳代謝、以及消耗能量


如果你有興趣,想查一下自己現在的基礎代謝率,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基礎代謝率計算機」,計算看看自己耍廢躺在沙發上,每天會消耗多少卡路里吧。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我們的身體這麼消耗能量,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節省體力其實是正常的本能。現在我們明白了,就算你一動也不動,身體也在不斷燃燒能量。那平時要怎麼節省能量呢?


其實不外乎就是坐著跟躺著。但你知道嗎? 久坐一小時,傷害等同於吸兩根菸!可是老祖先也是坐著來節省能量啊,怎麼現代人坐著會出事?

接著我們來聊聊「人為什麼要坐著?」



人類為何坐?如何坐?

我們都知道坐著比站立輕鬆舒服多了,

有些研究比較了站立和坐著時消耗的能量,結果發現,站立時消耗的熱量比坐在椅子上多了大約8%到10%。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坐著能省能量是理所當然的,但只是坐在椅子上休息個幾小時,怎麼可能會影響健康呢


原因在於長時間坐著可能讓肌肉長時間處於不動,這可能引發發炎。最常見的情況是,長時間久坐可能導致變胖。肥胖最大的問題是脂肪細胞過度膨脹,當內臟的脂肪細胞膨脹,會釋放出大量蛋白質(細胞激素)進入血液,這就引起發炎。


丹麥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驚人的實驗,他們花錢讓一群年輕健康的人長時間坐著,沒想到只花了兩週的時間,腹部的脂肪就增加了7%,久坐的威力不容小覷啊。


或許你會想,運動是不是可以緩解久坐的影響呢?

事實上,就算你每週花七個小時以上從事中度到高強度的運動,如果你還是經常久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是可能高出50%。

總之,許多研究都顯示,即使你活動量很大、身體健康,但坐著的時間愈長,罹患與發炎相關的慢性疾病風險也就愈高。


既然久坐這麼危險,那現代人和我們的祖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人類其實使用椅子的歷史並不長。我們原本大多是坐在地上或蹲著的,這樣的坐姿讓小腿和下背肌肉都得工作。

而且,我們的祖先坐著時也不是閒著的,他們通常空出雙手做一些工作。

但到了工業時代,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我們開始有了舒適的靠背椅,舒舒服服坐在椅子上,所以下背肌肉也不再那麼強壯,


現在我們大多使用電腦、機器,雙手多半是拿著滑鼠,眼睛則長時間盯著螢幕。所以說,坐著節省能量本來就是演化的結果,只是現代的工作型態與過去完全不同,這導致我們不僅久坐,還長時間一動不動,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引起各種慢性疾病和癌症。


那麼有沒有方法能坐得更健康、不容易發炎呢?

其實有兩種方法:

▪︎ 第一種,久坐時要保持一些動作。

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坐著時也不要閒著,你可以伸展身體,做些家務,像是摺衣服、整理等。

▪︎ 第二種,久坐一段時間後起來動一動。

如果你工作時無法常常動,例如整天對著電腦,那就試試番茄鐘工作法。

設定25分鐘的專注時間,然後每過5分鐘就站起來伸展身體,去喝杯水,這比整天一動也不動好太多了。


雖然每個人的專注時間可能不一樣,但關鍵是要每隔一段時間休息5分鐘。時間到了就強制自己站起來動一動,有些穿戴裝置也有提醒功能,會提醒你久坐一會兒要站起來動動。

所以說,坐著對人類來說不是問題,歷史上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問題不在於坐著本身,而是連續坐好幾小時不動。

不過有個有趣的問題是,既然長時間久坐有害,為什麼我們還要花更多時間一動不動,進入半昏迷的睡眠狀態呢?



需要一夜好眠的是身體還是腦?

你知道嗎?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睡覺呢?是為了讓身體休息,還是讓腦袋休息?

睡覺確實可以讓我們恢復體力,當我們睡覺時,新陳代謝會放慢,這樣就能節省能量。

但要說我們一定需要睡覺來省能量,那倒未必是必要的。

事實上,在遠古時代睡覺也有代價和風險。

如果我們睡著了,就無法進行一些重要的活動,像是找食物或找尋伴侶等活動。而且,隨時都可能被獅子或老虎給吃掉。

所以,人類為什麼還要花時間睡覺呢?

首先,是為了我們的大腦。

睡眠對大腦而言有個超級重要的功能,就是清理。

當大腦運作時,會產生許多代謝物,而這些廢物分子可能會堵塞神經元,比如腺苷酸,堆積就會讓我們感到想睡。

只有在睡覺時,大腦才有足夠的時間來清理這些代謝物,因為進行這種清理工作時,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進行思考。所以,我們需要睡覺,來讓大腦清理一整天積累的垃圾。

而且,睡眠也有助於我們記憶重要的事物,同時也幫助我們綜合和整理資訊。有點神奇的是,當我們睡覺時,腦部會將資訊歸檔和分析。

其次,睡覺還有助於減壓。

這裡你得了解一下是什麼機制讓我們能保持清醒和入睡。

我們在早上的時候會有充沛的精神,晚上則變得昏昏欲睡。這主要是因為白天我們的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荷爾蒙,它幫助我們保持清醒。

而褪黑激素是另一種重要的荷爾蒙,被戲稱為「吸血鬼荷爾蒙」,有助於讓我們入睡。

這兩種系統就像是我們身體的時鐘,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節奏。

然而,有兩個情況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 第一是皮質醇,也稱為壓力荷爾蒙。

現代人壓力大,工作忙碌,所以皮質醇的分泌往往過高,這會讓我們在應該入睡的時候卻感覺清醒。而當我們因為睡眠不足而更加分泌皮質醇,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 第二是光線影響我們的生活節奏。

以前,夜晚是漆黑一片,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自從有了燈泡後,我們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晚上睡得越來越晚。這樣一來,我們的褪黑激素分泌就受到了影響,因為我們的身體會誤以為還是白天。結果,我們該入睡的時間卻無法入睡,自然就容易失眠了。

失眠會導致皮質醇水平升高,同時會抑制免疫系統,也會促使身體儲存更多脂肪。因為身體認為皮質醇水平升高,可能是因為外在環境有危險,所以需要儲存更多能量以備不時之需。

這也就是為什麼睡不足時你會感到更餓,所以你可能會吃更多零食,同時身體也容易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

要保持好的睡眠,有什麼方法呢?

一項研究發現,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度或激烈運動的人,他們的睡眠品質提升了65%,白天也不容易昏昏欲睡。

合適的運動通常能改善睡眠品質(只是別在睡前運動),而定期運動效果更好。

所以,人類不愛動是因為動的話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一切能不動就不動,節省能量的方式主要就是坐著和睡覺。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坐著可以讓我們節省能量,而睡覺則是讓我們的大腦得以休息,好迎接明天的挑戰。

但運動呢?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何需要運動?既然能量這麼寶貴,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花費能量與時間去運動呢?好像沒有哪種動物像人類一樣特別需要特地去運動。



人為什麼要運動?

在討論人為什麼要運動之前,先來看看去運動的兩個問題:


▪︎ 第一點,浪費節省下的能量

首先,現代社會太過便利了,想用水扭開水龍頭就有水,想出門去遠地開車就好,方便又快速,根本就不用浪費體力就能輕鬆搞定許多勞力工作。

我們知道人體光是新陳代謝就非常耗能,

已經節省下許多體力來工作,那又為何要運動去浪費體力,從這個角度去想,運動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 第二點,浪費時間

除了能量,運動還要花費寶貴的時間,讓我們進行其他更重要的活動,像是有的人工作很長,下班還要照顧家庭,要挪出多餘的時間去運動就更難了。


究竟人是為何而特別去運動,書中給出的解釋是運動本身不是必要的,沒有運動我們也可以生存,所以我們大多為了心理或生理上的獎勵而運動。從心理方面的解釋是近百萬年來,人類很少單獨、長時間做高強度的活動。

狩獵、採集、覓食時通常群體行動,一邊聊八卦、互相陪伴,一邊 步行尋找食物、挖掘薯類、採摘莓果等等。男性通常兩人以上成群結隊打獵或採蜂蜜。農民翻土、播種、除草和收割時也是團體行動。


為什麼會建議找一群人一起運動。

人類是社會性很強的生物,我們和沒有關係的陌生人合作的程度也超越其他物種。我們曾經一起狩獵和採集,現在依然共享食物、居所和其他資源。我們互相幫忙扶養小孩、一起戰鬥、一起玩鬧。因此,我們因為天擇而喜歡群體活動,互相協助,並且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想法。

生理上的解釋是「運動能讓我們感到舒暢」,激烈運動後,腦部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其他化學物質,讓我們覺得舒暢,願意再來一次。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遠古人類根本就不缺乏活動,人類的活動向來都是為了覓食或其他延續生命的行為,

以狩獵來說,必須經由大量的活動才能捕獲到獵物,

多巴胺的分泌有助於我們更積極去行動,增加狩獵到獵物的機會。

對現代人來說,運動的缺點是那些愛運動的人,才能感受到多巴胺 的激勵。

如果是尋求多巴胺的刺激,吃糖或是使用手機、社群媒體帶來的多巴胺,那是更快更有效率。


也因此進入資訊時代之後,人類就變得越來越不愛動,主要的理由有三種:

第一種、節省能量

第二種、社群媒體取代社交功能

第三種、追求多巴胺有更快更有效的方式

綜合以上三點,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就是最佳解,既然從心理與生理上,都告訴我們有更有效率的方案了,這樣運動還會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現代人還要特別浪費能量與時間去運動呢?



運動的好處

我們祖先之所以不需要特別去運動,因為狩獵會需要耐力,我們會需要強大的心肺能力與肌耐力,找尋獵物把獵物累死。

在搬運、攀爬、挖掘則又需要強大的爆發力,而抓到獵物之後,又需要負重把獵物給扛回家,這時又需要負重能力。

所以人類是耐力其強的掠食者,有看過紀錄片「致命追逐」就知道,傳統非洲打獵方式其實是把獵物給累死的,所以可以推測我們祖先狩獵時,會需要耐力、爆發力與負重力,不然抓不到獵物可是會餓肚子的。


不過到了現代問題來了,我們突然以祖先們無法想像的方式,輕鬆過生活。

我們不需要走路、背負、挖掘、奔跑和投擲,要用水打開水龍頭就有,要出遠門有交通工具,要吃東西去超商、大賣場就有,現代人已經不需要狩獵了就能生存。

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仍然從高活動量的祖先那裡,繼承了節省能量的基因。

因此,久坐不動加上精緻的飲食,缺乏活動量的現代人,更容易罹患各種以往十分少見甚至不知道的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許多種癌症、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和阿茲海默症等。

所以我們就從各種慢性病,如老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癌症,還有肌少症等等,來解釋運動改善這些慢性病的好處。



▪︎ 抗老化

有研究發現運動也能抗老化,但是很少解釋為什麼。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在2002年做了一個研究,找了7個年輕運動員,叫他們做了30分鐘的高強度重訓,包括握推、挺舉、深蹲等動作。研究人員在結束後38小時內監測他們的氧氣消耗量,發現他們運動後的氧氣消耗量比之前高。氧氣是燃燒熱量時需要的,所以這些運動員在重訓後還持續消耗熱量,這叫「後燃效應」。


後燃效應可能解釋了運動如何延緩衰老。

在後燃效應時,身體修復和保養開始,心跳放慢,皮質醇減少,同時把未用的能量送回肌肉和脂肪細胞,儲存能量。

身體處理運動造成的損傷時,會啟動初期發炎反應,然後再啟動抗發炎反應。還會產生強效抗氧化物,清除粒線體釋放的活性含氧物。

然後,身體會清理細胞中的廢物,修復DNA突變和損壞的蛋白質,同時修補骨骼裂縫,更新粒線體等等。

這也許就是運動能抗老化的推測。



▪︎ 代謝症候群

運動在改善代謝症候群方面具有顯著的效益。

透過運動搭配健康飲食,我們可以降低內臟脂肪積聚、高血壓,以及血糖、血脂和膽固醇的過高風險。

此外,運動還有助於減少發炎反應,緩解壓力,對身體有害的影響。尤其重要的是,運動能夠修復胰島素受體功能,提升肌肉細胞的運輸能力,改善胰島素的效果。

在丹麥的研究顯示,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組合可以改善第二型糖尿病。

在一年的時間內,定期運動的組別中,有一半的人不再需要依賴糖尿病藥物,另外20%的人甚至能夠減少藥量。運動的頻率越高,身體的正常機能恢復程度也越高。

相比之下,只依賴節食的方法,藥物減少的效果相對較低。

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夠減少藥物的使用,而40%的人即使在接受標準醫療下,仍然需要增加藥物的使用量。

綜合來看,運動在代謝症候群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改善生理指標,還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這種無聲無息的病症持續對心臟、動脈和許多器官施加壓力。

心臟每天跳動至少十萬次,推送五公升的血液流過總長數千公里的動脈,動脈承受每次壓送而產生壓力。

我們運動時,血壓短暫升高,使得心臟的腔室隨之適應,方法通常是變得更壯、更大和更有彈性,以便每次跳動能推送更多血液。

同樣重要的是,動脈也會隨之適應、降低血壓,方法通常是擴張、增生和維持彈性。

然而,當血壓長期居高不下時,心臟會為了保護自己而使肌肉壁變厚。增厚的肌肉壁會變硬並結痂,最後使心臟衰弱,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心臟推送血液的能力降低,我們更難運動和控制高血壓。心臟越來越衰弱,血壓逐漸升高,最後衰竭的心臟無法支撐或維持正常血壓,死亡便隨之而來。

心肺運動不僅能預防疾病,還有助於降低高血壓。

▪︎ 運動讓癌細胞無法取得能量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統合研究指出,運動如爬山、有氧活動(快走、慢跑、競走、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舞、跳繩)、重量訓練(舉重)等休閒活動可降低12%-28%罹癌風險。

目前我們還不完全了解為什麼運動可以降低罹癌風險的成因。

但從演化觀點預測,也許是與能量有關。

無論整個人或體內的一個細胞,只要是生物就需要能量。

同樣地,癌細胞也同樣需要能量,因為細胞複製自己也需要能量,書中介紹四種讓癌細胞難以取得能量的途徑。

(1) 生殖荷爾蒙

能量花費在身體活動就不可能花費在繁殖上,這個決定權由雌激素等生殖荷爾蒙所決定。

中度運動量女性製造的荷爾蒙剛好足以應付繁衍所需,缺乏活動女性的身體則會自然地把更多能量分配給繁衍,因此製造的雌激素量會高出25%。

雌激素等生殖荷爾蒙促使乳房組織進行細胞分裂,所以缺乏活動將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所以運動則有降低風險的效果。

(2) 糖

有些癌細胞愛吃糖,許多癌細胞偏好直接由糖取得能量,因為糖不需要氧就能燃燒。因此,代謝症候群造成的高血糖與癌症罹患率提高有關。

所以推測運動的效果,也許能讓癌細胞難以輕易取得能量,有助於預防和對抗癌症。

(3) 發炎

發炎可導致各種細胞受損,細胞經常受損則可能突變導致癌症。

所以運動可以直接或間接降低或預防身體發炎程度,進而間接對抗癌症。

(4) 抗氧化物和免疫機能

運動可激發身體把能量花費在修復和維護系統、消除運動造成的損傷上。

目前有一項發現是激烈運動可大幅強化自然殺手細胞(NK)的效果。

自然殺手細胞是免疫系統辨識和摧毀癌細胞的主要武器。


▪︎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

現代人一進入老年最怕就是走路沒力、骨質疏鬆,一骨折往往就臥病在床。

書中提到一個觀念叫「高活動量祖父母假說」。

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中老年狩獵採集者,可以為兒孫提供食物、照顧小孩、處理食物、提供專業知識,以及在各方面協助年輕世代,加強自己的繁衍成功率。所以天擇選擇了長壽。依據這假說,勤奮提供支援的祖父母既照顧他人又擁有長壽基因,因此擁有更多兒孫,進而把這些基因傳下去。


所以人類長壽的目的,不是讓老人退休後整天無所事事,待在家裡看電視看到睡著。相反地,遠古時代時的老年人需要進行許多走路、挖掘、搬運等各種形式的身體活動。

但是現代人似乎認為越老越不動是正常的,在美國有一樣研究結果發現,從18歲到40歲的女性,平均每天走大約5756步(約3到5公里)。隨著年齡增長,走路步數迅速下降,70多歲的美國人活動量只有40多歲時的一半。


但從「高活動量祖父母假說」來看,反而是越活越要動,像我老家隔壁鄰居有位退伍老兵,九十幾歲了每天都還在爬高爬低,自己刷油漆做木工,身體健康的要命,活到老動到老看來是有其道理的,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因為老化而不去運動,而是因為沒去運動而老化。


身體是會老化沒錯,可是肌肉是超過八十歲仍然可以鍛鍊的。

在《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一書提到,作者何立安博士帶著自己80多歲的父母一起做重訓

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會減少8%,再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偏向「靜態」,身體有個向下適應的過程,維持肌肉是需要能量的,你少用肌肉,身體就會認為不需要而漸漸減少肌肉。


而人體老化的過程基本上就是從肌肉的流失讓代謝變低,我們力量會減弱,骨質的流失會讓我們的骨頭變得很脆弱,導致我們容易骨折。


骨質你可以想像是混擬土,如果負重加壓是不是能夠更扎實,肌肉的生長也需要刺激,刺激最好的方式就是重量訓練。


負重你可以同時刺激骨骼與肌肉,肌肉強壯就能更負重,同時也能減緩骨質的流失速度。雖然遠古人類並不運動,是為了對抗飢餓而去狩獵活動,現代人沒有飢餓這個問題,可惜我們的身體跟不上時代,身體一沒活動,各種疾病就開始找上門,為了健康,我們就只能乖乖去運動。

但就算知道運動的好處了,就是提不起勁出門,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呢?




天生不愛動,那要怎麼動

在《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一書裡提到一個方法,叫做推力。

你可以想像一個陌生人敲你家的大門,問你是否願意在自家的草坪樹立告示牌,上面寫著「小心駕駛」。

這個告示牌又大又醜,而且完全會擋住你家,而且你要樹立一週,

你是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這是1966年在北加州某個社區進行的實驗,

你想都想不到,竟然有76%的屋主答應,

研究人員是如何做到的? 用高額獎金、是靠嘴砲,還是恐嚇居民?

其實都不是,他們採用一種得寸進尺技巧法。

大約一週以前,有一位研究人員已經問過同一個屋主說,是否願意在住家的窗戶或車子上貼一張10X10公分的「小心駕駛」貼紙。

幾乎每位屋主都會同意這個小要求,之後研究人員得寸進尺,直接詢問是否同意自家的草坪樹立告示牌,你一定會想「反正才一個禮拜,之前貼紙都貼了,告示牌應該也還好吧」

最後的結果就是多數的屋主都同意了,

這招背後的心理機制就是巧妙地善用小小的推力,讓你的心理產生行為動力

所以想要運動的人,也許能試試各種助推的方式,

例如:

▪︎ 運動前一晚準備好運動服,這樣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穿上,準備去運動(也可以直接穿運動服睡覺)。

▪︎ 把運動設定為預設活動。

▪︎ 找朋友或使用軟體提醒自己運動。

▪︎ 讓走樓梯比坐電梯或電扶梯更方便。

如果輕推沒有用的話,可以下猛藥來個強推。

▪︎ 事先安排與朋友或團體一起運動。這樣就會有一定要到場的社交義務

▪︎ 參加團體運動,如果開始動搖,團體會讓我們堅持下去

▪︎ 參加比賽或必須練習的其他活動

▪︎ 把運動貼上網路,讓其他人看到自己正在(或沒有)運動

▪︎ 請朋友、親戚或乾脆付錢找教練,定期檢查進度




結語:運動就是模擬狩獵活動

最後我想下個總結,你今天運動了嗎?

人類的大腦與身體跟不上現代社會,大腦與新陳代謝特別耗能,於是我們不狩獵時大多會是休息狀態,只有狩獵時才會需要超強耐力、爆發力、負重力。

到了現代社會既沒有危機也不需要狩獵,我們仍然保持過去的本能,大腦轉向關注負面新聞、八卦、抱怨,身體因為不需要狩獵,降低了我們的活動量,各種疾病、癌症就找上門了。

因此模擬祖先們的狩獵活動就應運而生了,

有氧運動訓練我們的耐力,間歇運動訓練我們的爆發力,重量訓練可以訓練我們的負重力,運動越接近我們的祖先,我們就越健康。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難題,「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你的答案也許已經被某人寫在書裡了,唯有閱讀能解決你的問題,擴展個人的視野,希望遇到瓶頸的你,在這裡能聽到你需要的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這是一本希望引起你閱讀興趣的入門書,章節與篇幅很短,輕輕鬆鬆很快就能看完,誠如書中所提的,當你選書時發現一句話能打動你, 那就買下去吧。 如果一本書能找到一句話能夠幫助你,這本書不管程度深淺,即便是漫畫書也沒關係,就絕對值回票價了,只要持續閱讀,遲早都會遇見影響你人生的一句話。
回顧我2023年看了許多書,我覺得改變最大的就是「視野」「生活習慣」「價值觀」,許多書籍介紹的方法,我自己親身實驗過,真的是非常實用,至少對我自身的想法還有習慣,形成了巨大的改變,2023年我精選了你不能錯過的八本書,一定能幫助你破局,協助你跳出倉鼠人生
松井社長認為只要打造出好的制度,無論在任何時代都能培養出致勝的組織文化,想要激發每個員工的工作動機,引出他們最大的潛能,讓組織強盛起來,靠的不是激烈改革,而是需要一個能提升工作動機的制度,《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正是一本介紹無印良品怎麼提升工作動機的書籍
「咖啡」這個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可幫助瘦身,並有預防糖尿病、失智症、降低罹癌與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究竟我們應該要如何喝咖啡呢? 就讓日本知名營養師安中千繪告訴你,為何要推廣大家1天喝3杯咖啡,怎麼喝才會最有效果呢?
白馬就是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為的成功模板,你可能會想到巴菲特,或者是老虎伍茲、比爾蓋茲這些人,而黑馬就像橫空出世,突然殺出一條血路的人,他們不走尋常路,只專注在自我實現上,黑馬告訴我們,成功不只一條路,就算不走標準化這條路,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會出現有一條屬於你個人才能走的路。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這是一本希望引起你閱讀興趣的入門書,章節與篇幅很短,輕輕鬆鬆很快就能看完,誠如書中所提的,當你選書時發現一句話能打動你, 那就買下去吧。 如果一本書能找到一句話能夠幫助你,這本書不管程度深淺,即便是漫畫書也沒關係,就絕對值回票價了,只要持續閱讀,遲早都會遇見影響你人生的一句話。
回顧我2023年看了許多書,我覺得改變最大的就是「視野」「生活習慣」「價值觀」,許多書籍介紹的方法,我自己親身實驗過,真的是非常實用,至少對我自身的想法還有習慣,形成了巨大的改變,2023年我精選了你不能錯過的八本書,一定能幫助你破局,協助你跳出倉鼠人生
松井社長認為只要打造出好的制度,無論在任何時代都能培養出致勝的組織文化,想要激發每個員工的工作動機,引出他們最大的潛能,讓組織強盛起來,靠的不是激烈改革,而是需要一個能提升工作動機的制度,《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正是一本介紹無印良品怎麼提升工作動機的書籍
「咖啡」這個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可幫助瘦身,並有預防糖尿病、失智症、降低罹癌與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究竟我們應該要如何喝咖啡呢? 就讓日本知名營養師安中千繪告訴你,為何要推廣大家1天喝3杯咖啡,怎麼喝才會最有效果呢?
白馬就是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為的成功模板,你可能會想到巴菲特,或者是老虎伍茲、比爾蓋茲這些人,而黑馬就像橫空出世,突然殺出一條血路的人,他們不走尋常路,只專注在自我實現上,黑馬告訴我們,成功不只一條路,就算不走標準化這條路,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會出現有一條屬於你個人才能走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書名:天生相士在末世 作者:雞鴨魚肉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末世 主題分類【自分類】: 關鍵字【自分類】:末世生存、異能、修真、空間、生子 評分【滿分5顆星】:2顆星 心得: 此文文筆尚可且誤字太多,有時看不太懂在表達什麼,劇情則是虎頭蛇尾,而且這個尾是結局很糟糕的爛尾
Thumbnail
電影改編自瑞典作家菲特烈.貝克曼的暢銷小說《明天別再來敲門》, 此作品在美國銷售超過三百萬本,故事帶著低調的片名,劇情內容卻深入動人。男主角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找不回人生的意義,每一次活不下去時,卻對生活裡的人事物依依不捨,人生跑馬燈走完,還是希望自己繼續活著。 或許你只是不想承認自己需要被愛。
Thumbnail
沒什麼比眼睜睜看著朋友發財更擾亂一個人的心智。 我們所認識的那位牛頓公爵,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也當過韭菜,他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算不出人類的瘋狂。 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從128英磅開始飆漲,在起漲沒多久,聰明的牛頓公爵就看出這波漲勢的投機性,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基本面支撐,所以他早早的脫
Thumbnail
《超難搞先生》 (a man called Otto)改編自小說 《A Man Called Ove》 ,由湯姆漢克飾演憤世嫉俗的63歲喪妻男子「奧托」(Otto),兒子楚門漢克則飾演年輕版奧托,在時空折返相互對照之下,生命的意義也益發鮮明。 Otto多次嘗試自殺以追隨愛妻,迴光反照之際閃現往
Thumbnail
看著封面圖,我以為是個「奇幻」故事,又或者是「長腿叔叔」那樣的故事,結果......不是! 我覺得這是一個從故事開始,也從故事結束的故事。是一個會讓人感覺到觸動也很令人感動的故事!(小虐怡情~)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一個心理變態可以偽裝出關心他人或充滿悔意的樣子, 但是他的大腦卻會說實話。
Thumbnail
劇情大綱 鹿皮奇談的導演昆丁杜皮爾,今年又推出新作。兩個終日都在打混摸魚的無業遊民,在有一天收到一件輕鬆的送貨工作,於是沒有車的他們,就在路邊偷一台破賓士上路。 隨後發現,這破車的後車廂關了一隻巨型蒼蠅,兩人決定訓練牠偷竊的技巧,開始把牠當寵物養。
Thumbnail
Jace陳凱詠就是帶著少女專有的任性,摒棄一切「大歌方程式」,反其道而行,哼著跟自己一樣俏皮的旋律,倒是擦亮了樂迷的耳朵。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書名:天生相士在末世 作者:雞鴨魚肉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末世 主題分類【自分類】: 關鍵字【自分類】:末世生存、異能、修真、空間、生子 評分【滿分5顆星】:2顆星 心得: 此文文筆尚可且誤字太多,有時看不太懂在表達什麼,劇情則是虎頭蛇尾,而且這個尾是結局很糟糕的爛尾
Thumbnail
電影改編自瑞典作家菲特烈.貝克曼的暢銷小說《明天別再來敲門》, 此作品在美國銷售超過三百萬本,故事帶著低調的片名,劇情內容卻深入動人。男主角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找不回人生的意義,每一次活不下去時,卻對生活裡的人事物依依不捨,人生跑馬燈走完,還是希望自己繼續活著。 或許你只是不想承認自己需要被愛。
Thumbnail
沒什麼比眼睜睜看著朋友發財更擾亂一個人的心智。 我們所認識的那位牛頓公爵,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也當過韭菜,他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算不出人類的瘋狂。 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從128英磅開始飆漲,在起漲沒多久,聰明的牛頓公爵就看出這波漲勢的投機性,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基本面支撐,所以他早早的脫
Thumbnail
《超難搞先生》 (a man called Otto)改編自小說 《A Man Called Ove》 ,由湯姆漢克飾演憤世嫉俗的63歲喪妻男子「奧托」(Otto),兒子楚門漢克則飾演年輕版奧托,在時空折返相互對照之下,生命的意義也益發鮮明。 Otto多次嘗試自殺以追隨愛妻,迴光反照之際閃現往
Thumbnail
看著封面圖,我以為是個「奇幻」故事,又或者是「長腿叔叔」那樣的故事,結果......不是! 我覺得這是一個從故事開始,也從故事結束的故事。是一個會讓人感覺到觸動也很令人感動的故事!(小虐怡情~)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一個心理變態可以偽裝出關心他人或充滿悔意的樣子, 但是他的大腦卻會說實話。
Thumbnail
劇情大綱 鹿皮奇談的導演昆丁杜皮爾,今年又推出新作。兩個終日都在打混摸魚的無業遊民,在有一天收到一件輕鬆的送貨工作,於是沒有車的他們,就在路邊偷一台破賓士上路。 隨後發現,這破車的後車廂關了一隻巨型蒼蠅,兩人決定訓練牠偷竊的技巧,開始把牠當寵物養。
Thumbnail
Jace陳凱詠就是帶著少女專有的任性,摒棄一切「大歌方程式」,反其道而行,哼著跟自己一樣俏皮的旋律,倒是擦亮了樂迷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