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溫水裡的青蛙_《下流老人》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意間看到了這本書過去的暢銷書(2017年出版),內容是預測未來的事情,想著現在都2024了,來看一下作者的預測狀況,加上字也不多,應該不會為花太久時間,就決定拿來翻翻看看。

raw-image



書名1: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暢銷紀念版)
作者:藤田孝典;譯者:吳怡文;2023年5月二版。

如果因為聳動標題而想趕緊閱讀的人,我想說:別緊張,先緩緩,沒這麼嚴重;如果是像我一樣,想看看「現在」跟「當初作者預測的未來」是否相同,我想說:這本書不是這樣讀的⋯⋯

簡介

第一本書的內容在介紹那些變成下流老人的人的案例。有銀行行員、自由業者、大公司主管卻中年被裁員⋯⋯等,多的是像現在自己生活周遭也會遇到的人,可能看他經濟狀況還行,但最終卻還是落得下流老人的下場。

訪問這些變成下流老人的人怎麼會這樣?最多的回答都是:『沒想到!』

作者列出可能原因(我僅列出我認為較符合台灣社會的原因):

生重病,臨時急需一筆大錢、突然被裁員而失去固定收入、需繼續撫養後代。

書中還提到社會風氣是如何助長下流老人的誕生,如:黑心公司(如:無預警裁員)、醫療制度(如:開刀費用)、勞動體系(如:協助二度就業)、救濟制度(如:補助申請辦法)、社會觀感、憲政體系等,並非是個人問題所致。

讀者看完一定會想瞭解該如何預防,所以⋯⋯

第二本作者繼續舉例,還更仔細的分析背後所牽涉的到的各種原因,讓讀者知道下流老人不是因為個人好吃懶做,他活該。而是因為社會環境。

同時,提出解方:

買保險、加稅、解決貧富差距、使相關體系與制度更完善、培養人際關係。

我認為應該還要再加一個:增加被動收入!

書名2: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作者:藤田孝典;譯者:吳海青;2017年5月初版。

讀後感

我認為這本書像是在衛教日本人民,變成下流老人不是個人的問題,請社會大眾不要貼標籤。(或許日本社會排擠這類人很嚴重?)雖說這兩本書在2017年出版,但放到現在2024年來看還是很有感。少子化、安樂死、延後退休(銀髮族職場)、粉紅收屍隊、慫恿購買看不到的靈骨塔、後代的情緒勒索⋯⋯等,這些都是台灣社會的現在進行式。

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一位青年,年輕時到城市打拼。二十年後,四、五十歲因故失業。原本想回鄉生活,因為可以省房租。然而,鄉下的就業機會較少,加上他的專業是鄉下沒有的產業,只好變賣家產,在城市租房子。另外,他的小孩因為國中被霸凌而休學至成人,每當與孩子提起工作的事,小孩就情緒勒索他(我這種人怎麼找得到工作?你現在就是嫌我沒用就是了?)所以有一筆固定支出。而,因為他年紀的關係,人資推薦的公司薪資都不如當初。正當他還在猶豫要不要將就這間公司時,結婚二十幾年的妻子突然中風(要假設提離婚也可以ww )他急著需要一筆錢應急。就這樣一步步淪為人人鄙視的下流老人。

要說這個案例的主角很辛苦,確實辛苦,但要說活該⋯⋯也不至於。我認為他少了人生規劃。年輕時到處打拼的時候是否就可以省一點買房讓自己有退路?中年被裁員與找不到較好的第二份工作是否就不會將就(作者認為二度就業環境不友善)?妻子中風部分,如果當初有買保險是否不會這麼吃重?被提離婚是否當初疏於經營關係?雖然聽起來向馬後炮,但也可以審視自己是否也像溫水裡的青蛙?具有成為下流老人的特質?

外部環境尚須大家努力,但我認為自己還是有可改進的空間。上述問題原因都可以歸咎成一個:無被動收入,也就是讓自己沒有為退路。(看錢多重要www )這也是大家應該思考的:「當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了,你還能靠什麼養活自己?」安樂死法案台灣目前還沒通過,想一走了之也沒這麼容易。這些都是不急迫卻非常重要的議題!

為了能夠老了能過上普普的生活,現在必須得非常拼命努力!

儘管這本書出版超過五年,但我還是覺得值得推薦。特別是常常不想努力、只想耍廢的人(我說的就是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5會員
119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紀漁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6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2024/05/06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2024/04/12
基因決定百分之九十。 這是我大學時,聽到某位教授說的話。講這句話的人,他的背景、專業、年紀,我完全沒有印象。我只知道那時候講師說話的語調很無奈又很淡然。而我,非常震驚⋯⋯ 經過多年運動防護的實務經驗發現,這句話偶爾會在我心中默默的放送著。 一樣不良的動作模式,為什麼有人會受傷,有人不會? 一樣
Thumbnail
2024/04/12
基因決定百分之九十。 這是我大學時,聽到某位教授說的話。講這句話的人,他的背景、專業、年紀,我完全沒有印象。我只知道那時候講師說話的語調很無奈又很淡然。而我,非常震驚⋯⋯ 經過多年運動防護的實務經驗發現,這句話偶爾會在我心中默默的放送著。 一樣不良的動作模式,為什麼有人會受傷,有人不會? 一樣
Thumbnail
2024/03/22
本文介紹斷食對運動員的影響,以及斷食的方法和效果。作者提到斷食的好處和風險,並分享斷食的科學解釋和建議方法。文章也探討斷食對運動表現和身體修復反應的影響。(AI)
Thumbnail
2024/03/22
本文介紹斷食對運動員的影響,以及斷食的方法和效果。作者提到斷食的好處和風險,並分享斷食的科學解釋和建議方法。文章也探討斷食對運動表現和身體修復反應的影響。(A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