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遇到挫折不放棄?解讀心理韌性的秘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孩子不想學才藝了一文,是我在面對孩子中途放棄的內心掙扎,而格友的留言促使我思考我的擔憂背後藏著什麼。才藝對我沒那麼重要,但當時聽到孩子不想繼續,卻感到些許不安,這種不安感的來源在哪裡? 

直到讀到臨床心理師陳品皓所寫的心理韌性,才恍然大悟,原來讓我擔心的不是學或不學,而是孩子是否具備嘗試的勇氣、面對挑戰的能力,而這其實就是心理韌性?! 


什麼是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也就是遇到逆境能「彈回來」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從逆境中復原,」書中提到,「真正更重要的是,他具備了一種心理素質,能幫助他從適度的傷害、錯誤、挑戰、壓力或挫折中『獲益』。」 

所以,心理韌性不只能幫助復原,而是成長,在挑戰的過程中進化和升級。換言之,有了心理韌性,你不僅僅是隻打不死的蟑螂,而是蛻變為能躲避拖鞋、不怕殺蟲劑甚至會飛會隱形的超 級 蟑 螂! 


心理韌性的重要性:升級進化的秘密武器

成年人都知道,人生不缺各種困難和挑戰,所以心理韌性的培養就像是為孩子裝備一項強大的武器,在風浪中保持平衡、在困境中找到出路、還能變得更強大。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一篇建立孩子與年輕人心理韌性的報告指出,心理韌性不但與技能培養、就業機會、心理健康有關,擁有心理韌性的人還能更快從疾病中復原。可以說,心理韌性增加未來晉升人生勝利組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韌性不是某些人個性的固有特徵,而是可以塑造的心理素質。那麼這種珍貴的心理素質要怎麼培養? 


如何打造心理韌性? 

「要有韌性就該多點逆風鍛鍊不就好了?」媽媽我有時也忍不住想「現在孩子太幸福了,怎麼吃的了苦。」,然而事實與許多人想的不同,並非逆境就能生出韌性否則也不會動不動就想躺平(咦不小心說出心聲?)孩子心理韌性的培養需要資源,倘若沒有適當的資源,韌性是生不出來的。 

所以到底如何提供資源,幫助孩子打造心理韌性呢?


第一、用愛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敢探索世界。心理安全感的來源是知道無論如何,都有人傾聽我、理解我、愛我。安全感在親子互動中一點一滴累積,原則說來也十分簡單: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這對孩子來說就很足夠了。 

如果父母能理解並處理孩子的情緒,孩子會感受到自己有價值、被重視和被接納,也就逐步建立堅實的心理安全堡壘,而有了堡壘,他也才能與外界建立起健康積極的連結。

 

第二、建立失敗和成功一樣重要的重要價值觀 

面對失敗不容易,面對孩子的失敗更加不容易。其實還不用失敗呢,當孩子表現出面對「挫折」、「挑戰」的負面情緒,媽媽我的直覺反應常常是想「逃避」、「扭轉」、甚至「責備」,或許正因為自己並未真正健康的看待失敗。 

比如說,難免上演的習慣性回應,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努力一點」、「不會吧,不要想太多,試試看」、「你看我之前就跟你說吧」、「ㄟ有沒有太誇張」,然而這些「鼓勵」和「暗自責備」的話並不能為孩子帶來什麼實際幫助,更別說學習、提升和進步了。 

親子教養作家李儀婷在本書推薦序中說的好:『當孩子失敗時,我們要求他繼續努力,其中的努力,不該只是單一面向的訴求,而是擁有全面的意涵,「努力」應該包含:接納失敗、重新面對問題、再次鼓起勇氣,這才是生命全貌應有的豐富。』也就是,要接住孩子的失敗情緒,也要鼓勵孩子珍視一整個或許沒那麼愉快的過程,為挫折、失敗帶來意義。 

第三、用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往往透過成功的經驗而建立的,可是沒有人會一直贏、一直100分、一直得獎。書中提供了三個方法,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1 提供孩子選擇與承擔的機會。也就是不要萬事包辦,要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走一遭。 

2 保留孩子願意嘗試的動機。嘗試本身就應該予以肯定的。可以和孩子說「願意去嘗試很不錯喔,值得肯定。」 

3 聚焦在事後學到了什麼。即使嘗試之後結果不如預期,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不如預期的原因,下次還可以嘗試其他哪些方法,「下次怎麼做好呢?」 。 


結語

這下媽媽我總算安心了,原來有沒有繼續接下來的舞蹈課並不會影響「心理韌性」,關鍵是孩子有沒有感受到被理解與被愛。 

知名小兒科醫師黃聰寧推薦序中說:「所有的心理學研究都告訴我們,打造孩子心理韌性的最佳環境,就是擁有一個安全的家,以及願意傾聽、願意溝通的陪伴者。」 

原來我們的陪伴就是孩子心理韌性的最大來源。如何使我們的陪伴變得更有質感、更有價值、更能讓孩子感覺到愛,那就是為人父母努力的方向了,同樣的,育兒挫折和挑戰人人都有,期許自己從中也淬鍊出「心理韌性」吧!



如果你像我一樣期待培養孩子(或自己的)的心理韌性,很推薦你找這本書來看,完整書名為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陳品皓著)

書中的觀念會讓你豁然開朗腦洞大開,而書中的方法都有具體實例,深入淺出的告訴你該怎麼行動、要如何避雷,而且作者的幽默的文筆常令人莞爾一笑,是本不可多得的教養書/自我教養書籍。 

書中也提到相當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其實也不限於親子),因為篇幅有限,未來有機會再來寫文章分享。


特別感謝格友的留言,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帶來很多啟發和感動!媽媽的日常很多徬徨,同時卻也獲得很多重新思考、自我觀照的機會,很開心育兒路上在方格子彼此陪伴。感謝有你。

如果孩子抱怨當前的困難或挫折,你會怎麼做呢?哪個得分會最高呢?

A 這哪有難 不要怕難啊

B 嘿 這個我最強了 我來教你

C 是喔~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D 其它

歡迎您的分享~期待在留言區與您相會。



85會員
35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掃除不僅是一項傳統習俗,還能為我們帶來好運。而透過大掃除,可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紓解壓力、提升效率,同時也整理了心情和思緒。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大掃除過程中的體悟和方法,以及科學研究中關於打掃好處的相關觀點。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大掃除不僅是一項傳統習俗,還能為我們帶來好運。而透過大掃除,可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紓解壓力、提升效率,同時也整理了心情和思緒。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大掃除過程中的體悟和方法,以及科學研究中關於打掃好處的相關觀點。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資優生」呢?又有俗語說「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資優究竟是天生就註定,還是能夠靠後天的努力來翻轉呢?接下來這篇文,都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孩子學習英文單字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教導孩子英文單字可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家長們創造一個趣味且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輕鬆學習兒童英文單字。
Thumbnail
閱讀其實是一種對話,要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進而愛上寫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和孩子們建立對話。不只是實際上的對話,而是心靈層次的對話,進一步去了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投其所好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壓力。 像兒子不愛看書,愛聽故事,就用聽Podcast的方式閱讀。我甚至還買了寶可夢圖鑑,想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
Thumbnail
🌱雞腿排最迷人之處就是有脆脆的雞皮啊!美哉那個雞皮啊!酥脆的那個雞皮啊!萬惡的那個雞皮啊!你是肚皮的救星,你是飢民的燈塔啊!
Thumbnail
有陣子我小孩自己不吃飯,吃幾口就找理由,椅子不對、餐具不對、手痠、這個不好吃、玩食物等等,想耍賴自己不吃,但如果你餵食她就吃。
Thumbnail
國際觀也不只是知識上可以對外國的首都或物產人口如屬家珍,甚至即便你讓孩子讀著與外國學生一樣的教材,也不見得孩子就能有國際視野。因此,該如何把可以背誦的知識,變成孩子實際生活中的體會,這種與生命經驗及情
Thumbnail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資優生」呢?又有俗語說「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資優究竟是天生就註定,還是能夠靠後天的努力來翻轉呢?接下來這篇文,都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孩子學習英文單字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教導孩子英文單字可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家長們創造一個趣味且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輕鬆學習兒童英文單字。
Thumbnail
閱讀其實是一種對話,要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進而愛上寫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和孩子們建立對話。不只是實際上的對話,而是心靈層次的對話,進一步去了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投其所好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壓力。 像兒子不愛看書,愛聽故事,就用聽Podcast的方式閱讀。我甚至還買了寶可夢圖鑑,想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
Thumbnail
🌱雞腿排最迷人之處就是有脆脆的雞皮啊!美哉那個雞皮啊!酥脆的那個雞皮啊!萬惡的那個雞皮啊!你是肚皮的救星,你是飢民的燈塔啊!
Thumbnail
有陣子我小孩自己不吃飯,吃幾口就找理由,椅子不對、餐具不對、手痠、這個不好吃、玩食物等等,想耍賴自己不吃,但如果你餵食她就吃。
Thumbnail
國際觀也不只是知識上可以對外國的首都或物產人口如屬家珍,甚至即便你讓孩子讀著與外國學生一樣的教材,也不見得孩子就能有國際視野。因此,該如何把可以背誦的知識,變成孩子實際生活中的體會,這種與生命經驗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