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WHAT TO DO WHEN I’M GONE》

✍️作者:蘇西.霍普金斯

原文作者:Suzy Hopkins

譯者: 吳愉萱

🎨繪者: 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05/03

raw-image

📝閱讀記錄:

這本書突顯了一位母親是多麼懂得享受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她也引領著她的孩子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生活。

書裡的「第15天:烤一塊布朗尼」提到:「自從我離開之後,妳有很多事要忙,忙到沒有太多時間思考。然而失去的本質就是體認與接受,這將會成為妳的新日常。妳永遠無法擺脫它,但妳會慢慢撐過去的。」

這段話很觸動我,我們所能夠為自己做的,就是陪伴與接納在當下無論是什麼狀態下的自己,唯有這樣,才能在悲痛時刻還能夠繼續生活。


我與母親的關係並不熟悉,被她肢體和語言家暴長大,對她敬畏也不親近。

她是屬於社會菁英人士(中學老師),自己刻苦學習,在她們那個艱困的時代和生活環境裡,半工半讀大學畢業,當上老師,結婚生了二個孩子後,還利用暑假完成了師範大學的碩士學位,因此對於我這個不愛讀學校課業,只有高中學歷,考不上大學的第一個孩子,她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加上她的強勢和情緒控管不好,我幼時被她責打得很嚴重,曾經全身是竹條鞭打的傷痕嚇壞我外婆,所以對於母親,在與不在,我真的沒有什麼感覺。有敬重,但是沒有太多感情。


但我也是一位母親,我的女兒跟我的感情卻是非常深厚,當我看完這本書,被書裡的話語深深感動,拿給我的女兒看,她立刻抱緊我,我說我也要寫下如果我不在了,希望留給她的話,讓她也能繼續順利生活的小冊子給她,都已經高中一年級的她,聽了還抱著我撒嬌。我失去過的是我的伴侶,這本書其實也是幫助我們看懂「失去」後,可以怎麼「繼續前進」的心情。

raw-image

書裡有好多食譜,我想找會做點心的我妹妹來試著做呢。還有提到結交伴侶、相愛與婚姻,我覺得好適合送給我的女兒閱讀。


這是一本滿滿的愛的成人繪本,對我而言,作者和繪圖者的母女檔,讓這本書充滿了美好親子關係的想像。或許閱讀後會又哭又笑,又或許會像我一樣,有滿滿地感動,彌補了缺失的母愛。

raw-image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蘋果怎麼這麼好吃 Wie gut der Apfel schmeckt 》 ✍️作者:薇蘭尼梅爾玆 原文作者:Vreni Merz 譯者: 闕旭玲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05/12/07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
《好好照顧蜘蛛》 ✍️作者: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譯者: 林真美 繪者: 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阿布拉 出版日期:2021/08/25 📝閱讀記錄: 我在這本繪本2010年10月初版的時候購入的,大寶當時七歲,小寶二歲,我唸給他們聽的時候,他們都
《大樹,你給我記住 おぼえていろよ おおきな木》 ✍️作者:佐野洋子 譯者: 林真美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步步 出版日期:2019/03/06 ✍️作者:佐野洋子 譯者: 郭清華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3/03 📝閱讀記錄: 我購買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作者:幾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04/03 📝閱讀記錄: 幾米的繪本我們家收藏了五本,因為他的畫風和文字風格我們很喜歡。這本《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閱讀起來非常有趣,圖畫更是生動精彩。我個人對於內容倒是很有感觸,閱讀本來就
《教出閱讀力》 ✍️作者:柯華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06/11/08 📝閱讀記錄: 我在懷孕開始,就買了很多關於孩子們教養的書籍,其中包括關於繪本介紹和閱讀能力教育的書,在孩子們長大到青少年後,就幾乎都捐給圖書館了,這本《教出閱讀力》我留了下來,因為它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 ✍️作者:張蕙芬 , 黃一峰 🎨繪者: 林松霖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28 📖書籍簡介(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以台灣都會100堂自然課為編輯主軸 按月份精選出100個主題 讓生活在台灣的人再
《蘋果怎麼這麼好吃 Wie gut der Apfel schmeckt 》 ✍️作者:薇蘭尼梅爾玆 原文作者:Vreni Merz 譯者: 闕旭玲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05/12/07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
《好好照顧蜘蛛》 ✍️作者: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譯者: 林真美 繪者: 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阿布拉 出版日期:2021/08/25 📝閱讀記錄: 我在這本繪本2010年10月初版的時候購入的,大寶當時七歲,小寶二歲,我唸給他們聽的時候,他們都
《大樹,你給我記住 おぼえていろよ おおきな木》 ✍️作者:佐野洋子 譯者: 林真美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步步 出版日期:2019/03/06 ✍️作者:佐野洋子 譯者: 郭清華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3/03 📝閱讀記錄: 我購買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作者:幾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04/03 📝閱讀記錄: 幾米的繪本我們家收藏了五本,因為他的畫風和文字風格我們很喜歡。這本《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閱讀起來非常有趣,圖畫更是生動精彩。我個人對於內容倒是很有感觸,閱讀本來就
《教出閱讀力》 ✍️作者:柯華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06/11/08 📝閱讀記錄: 我在懷孕開始,就買了很多關於孩子們教養的書籍,其中包括關於繪本介紹和閱讀能力教育的書,在孩子們長大到青少年後,就幾乎都捐給圖書館了,這本《教出閱讀力》我留了下來,因為它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 ✍️作者:張蕙芬 , 黃一峰 🎨繪者: 林松霖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28 📖書籍簡介(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以台灣都會100堂自然課為編輯主軸 按月份精選出100個主題 讓生活在台灣的人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A mother's wisdom to her daughter. 一位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這是一本關於失去母親的故事, 是一對母女的合作繪本,其中一位寫文字,另一位畫圖創作出來的繪本, 主題是女兒要如何應對母親離開的那一天, 所以每一頁都有一段媽媽寫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她走以後,元宵到今日一百多天了。 至今仍然會很想很想她,也很愛很愛她。 也終於有勇氣,寫下紀念她的文章,重啟寫作這條路,跟她是如此的緊密相關。 「你還記得當初為什麼會養她嗎?」精通希塔及塔羅的朋友佳倫問道。 「我忘了,好久了。」 「她說,因為你想要【一個陪伴】,一個【回家】時活的存在」
Thumbnail
在去到妳在的地方前 我會在這好好待著 好好過著每分每秒
Thumbnail
對於家庭,我總是後知後覺,就連我的太太離開了也是。
Thumbnail
旅行充滿驚喜的母親分享了自己和孩子旅途上的點點滴滴,兒子是她最好的旅伴,並分享了旅途中的趣事和感動時刻,以及兒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互動情況。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A mother's wisdom to her daughter. 一位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這是一本關於失去母親的故事, 是一對母女的合作繪本,其中一位寫文字,另一位畫圖創作出來的繪本, 主題是女兒要如何應對母親離開的那一天, 所以每一頁都有一段媽媽寫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她走以後,元宵到今日一百多天了。 至今仍然會很想很想她,也很愛很愛她。 也終於有勇氣,寫下紀念她的文章,重啟寫作這條路,跟她是如此的緊密相關。 「你還記得當初為什麼會養她嗎?」精通希塔及塔羅的朋友佳倫問道。 「我忘了,好久了。」 「她說,因為你想要【一個陪伴】,一個【回家】時活的存在」
Thumbnail
在去到妳在的地方前 我會在這好好待著 好好過著每分每秒
Thumbnail
對於家庭,我總是後知後覺,就連我的太太離開了也是。
Thumbnail
旅行充滿驚喜的母親分享了自己和孩子旅途上的點點滴滴,兒子是她最好的旅伴,並分享了旅途中的趣事和感動時刻,以及兒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互動情況。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