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書摘【老年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思我生命之旅


Thomas R. Cole/Mary G. Winkler主編

梁永安譯

(本書第七章由鄧伯宸翻譯)


2011  立緒文化


❍ ❍ ❍ ❍ ❍❍ ❍ ❍ ❍ ❍❍ ❍


緒言


  • 布萊思相信,再過不久,人們便有必要在學會如何長大時就要去學習如何入老。(一九七九,英國作家布萊思《冬天觀點》(The View in Winter)
  • 入選的詩文都是獨立的文本,完全容許讀者自行作出詮釋和反應。


CHAPTER 1  階段/旅程


《天文集》第四卷第十章  西元二世紀/托勒密

  • 月亮:人從出生到大約四歲為止
  • 水星:童年,為期十載。(5~15)
  • 金星:青年,歷時八載。(16~24)
  • 太陽:成年早期,持續十九年。(25~44)
  • 火星:成年,為期十五載。(45~60)
  • 木星:中老年,為時十二載。(61~73)
  • 土星:老年,直到壽終為止。

(條列整理筆記非摘要)


《詞源》第十一卷,第二章,名西元七世紀   伊西多爾

  • 襁褓:始自人的誕生,延續七年。
  • 兒時:延續至十四歲。
  • 少時:延伸至二十八歲。
  • 青年:結束於第五十年。
  • 壯年:始於人生第五十年,結束於第七十年。
  • 老年:剩下的餘年。

(條列整理筆記非摘要)


CHAPTER 2  變遷/變形


〈靈魂與死亡〉,1934年 /榮格

  • 既然相信人的誕生富含著意義,則何以不能相信死亡也是如此?既然一個小孩要花二十多年時間為充分發揮自己潛質而準備,則一個成人何以不能花二十年或以上的時間為死亡預作準備呢?
  • 基督教和佛教這活躍至今的兩大宗教都認定,生命的意義是在生命的末端達到極致。


CHAPTER 4  工作


《薄伽梵歌》,約西元前四世紀

人若是老想著物境,

執戀之心便會日增,

而執戀會生出慾望,

慾望又會生出嗔怒。


嗔怒會生出迷亂,

迷亂會讓人記憶衰退,

記憶衰退會讓智慧失滅。

人的智慧一失滅便萬事皆休。


有所為而無所求,

無我執亦無我慢,

則此人可獲得寧靜。



❍ ❍ ❍ ❍ ❍❍ ❍ ❍ ❍ ❍❍ ❍

avatar-img
88會員
1.1K內容數
我想優化當下小日子的實驗小配方,歡迎一起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J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汪培珽著 2007 時報出版 ❍ ❍ ❍ ❍ ❍❍ ❍ ❍ ❍ ❍❍ ❍ 我讓孩子到了五歲才上學,也就是幼稚園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宵夜,聽媽媽唸故事書。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過大量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一英一中唸完三次,
劉鴻蔭譯 民80,光啓出版社 ❍ ❍ ❍ ❍ ❍❍ ❍ ❍ ❍ ❍❍ ❍ 這種人生短暫的思想給我勇氣,它幫助我支持旅途的疲勞。 他認為你當得起為愛他而受苦,這是他偏愛你的最大證據,因為是痛苦使我們像似他。 我還有一項要求,一旦你有空,我希望你把生活的要點寫給我,如此我可以與你聯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用戲劇轉化人生 張嘉容著 2019  張老師文化 ❍ ❍ ❍ ❍ ❍❍ ❍ ❍ ❍ ❍❍ ❍ 「優雅,就是用最少的步驟,完成生活所需的動作。」 一次把一件事專注細緻地做好,這樣實踐後,就會帶來真正的活力和放鬆。 社會的勇氣是指跟他人建立聯繫的勇氣。 創造的勇氣是指透過創
施寄青與紫靈破解現代奇案 施寄青著 2014 群星文化 ❍ ❍ ❍ ❍ ❍❍ ❍ ❍ ❍ ❍❍ ❍ 佛法說:「萬法唯心造。」我們累世的遭遇不過是自己心識的投射,而神識(心識)是不滅的。無怪乎「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謂「因」即人的「念」,一念不放,便因執念而在六道輾轉輪迴。 這
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notes on returning to America after twenty years away 比爾•布萊森著 林靜華譯 2001 皇冠 ❍ ❍ ❍ ❍ ❍❍ ❍ ❍ ❍ ❍❍ ❍ 田園恨 美國的花園多
汪培珽著 2007 時報出版 ❍ ❍ ❍ ❍ ❍❍ ❍ ❍ ❍ ❍❍ ❍ 我讓孩子到了五歲才上學,也就是幼稚園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宵夜,聽媽媽唸故事書。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過大量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一英一中唸完三次,
劉鴻蔭譯 民80,光啓出版社 ❍ ❍ ❍ ❍ ❍❍ ❍ ❍ ❍ ❍❍ ❍ 這種人生短暫的思想給我勇氣,它幫助我支持旅途的疲勞。 他認為你當得起為愛他而受苦,這是他偏愛你的最大證據,因為是痛苦使我們像似他。 我還有一項要求,一旦你有空,我希望你把生活的要點寫給我,如此我可以與你聯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用戲劇轉化人生 張嘉容著 2019  張老師文化 ❍ ❍ ❍ ❍ ❍❍ ❍ ❍ ❍ ❍❍ ❍ 「優雅,就是用最少的步驟,完成生活所需的動作。」 一次把一件事專注細緻地做好,這樣實踐後,就會帶來真正的活力和放鬆。 社會的勇氣是指跟他人建立聯繫的勇氣。 創造的勇氣是指透過創
施寄青與紫靈破解現代奇案 施寄青著 2014 群星文化 ❍ ❍ ❍ ❍ ❍❍ ❍ ❍ ❍ ❍❍ ❍ 佛法說:「萬法唯心造。」我們累世的遭遇不過是自己心識的投射,而神識(心識)是不滅的。無怪乎「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謂「因」即人的「念」,一念不放,便因執念而在六道輾轉輪迴。 這
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notes on returning to America after twenty years away 比爾•布萊森著 林靜華譯 2001 皇冠 ❍ ❍ ❍ ❍ ❍❍ ❍ ❍ ❍ ❍❍ ❍ 田園恨 美國的花園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感謝方舟文化號稱已經’離職‘的小編,分享了這本書。 (離職的小編,前情提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YNBcfznBjHy52mDD/?mibextid=WC7FNe ) 最近比較忙,所以先來分享一下,再抽空細寫這本書的內容。   顧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感謝方舟文化號稱已經’離職‘的小編,分享了這本書。 (離職的小編,前情提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YNBcfznBjHy52mDD/?mibextid=WC7FNe ) 最近比較忙,所以先來分享一下,再抽空細寫這本書的內容。   顧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