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是一種病嗎?

更新於 2024/07/2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前言

有一個寓言故事叫「兩個和尚」:

甲和尚與乙和尚是兩個不同廟宇的住持,他們都想到天竺取經。

甲和尚在一間香火鼎盛的廟宇,他把自己要去天竺取經所需的各項花銷列了一張表,將此表向信徒公告,信徒紛紛捐款響應。過程中,甲和尚會想到一些新的需要,於是儘管收到不少善款,他仍覺得需要更多時間準備。

乙和尚在一間小廟,香火不旺。他大抵列了一些旅程需要的花銷,募得差不多款項後,他便決定上路。有些民眾聽到乙和尚要上路,問他是否還缺點什麼,乙和尚說:「我是和尚,要是路上缺了什麼,我化緣便是。」

幾年過去,乙和尚滿載經書回鄉,甲和尚仍未踏上取經之路。

在我的工作現場,經常會遇到一種求助者。他們有些是未成年的學生,有些是成人,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甲和尚困境」,想得很多,卻無法實質性地邁進一步。

他們會陷入困境,不代表他們的能力有問題,或是缺乏需要的資源,亦即並非因為個人能力或資源無法滿足他們的企圖,所以他們才沒辦法去行動,去實現他們的目標。

當中有些人,甚至比一般人在學識、思想和認知能力上更有積累和優勢,但他們就是無法在需要選擇的時候,痛痛快快的做出選擇。而是在過程中耗費許多心力、時間和精力,導致還沒選擇,就先累倒了。

有時候,旁人無法理解他們的彆扭,因為這些人在別人看來往往「選擇很多」,而這對於沒有什麼選擇空間的人來說,無疑是令人羨慕的。這也讓選擇很多,也想很多的這些人更不願意訴說痛苦,畢竟他們也不喜歡聽別人說他們凡爾賽。

這種「想很多,卻無法付諸行動」的困擾是怎麼形成的,又該如何解決,下面我們就談談這個心理現象。

 

§冗思:祝福或詛咒?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輕易把一種現象用二分法,分成「正面」或「負面」的,因為人類的心理現象和活動,如果沒有放在一個現實的情境中思考,就輕易做正面或負面的評價,只會流於簡單粗暴,讓我們對心理現象和活動產生誤解。

比如談到「暴力」,我們一般都認為暴力是不好的。但暴力的本質是一種「攻擊性」,當我們能把攻擊性用在抵御外在危險,或者合理的運用於競爭中,那麼這時似乎也沒那麼不好了。

同樣的,我們一般把「溫柔」視為正面的,但如果一個人碰到欺負他的人也很溫柔,這可能更像是一種軟弱,而且這個人可能會因為軟弱而受害。這時,溫柔還是正面的嗎?

回到「想很多,卻無法付諸行動」的困擾,這可能是一個人陷入「冗思」的內耗狀態。

冗思(rumination),指的是:一個人想很多,並且他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

就像有些人明明只是想要在淘寶上買個幾塊錢的小東西,結果他一刷淘寶,看了幾十家店,卻遲遲下不了決心。他在這件事上付出的時間成本,遠遠超過那樣東西的售價。比如他可能是個一小時咨詢費上百元的律師,結果他卻為了幾塊錢的東西,幾天都沒辦法好好工作,影響收入,顯然得不償失。

與冗思類似的心理現象叫「反思」,反思(Reflection)同樣指一個人不斷在想事情。差別在於,處於反思的人,他不會因思考而妨礙行動,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停下思考。

比如同樣是刷淘寶,他看了幾家店,覺得差不多滿足心意就下單,跟著就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他不會因小失大,不會出現失控的狀況。

兩者的差別,除了冗思的人處於失控狀態,反思的人不會處於失控狀態。還有一個不同是,冗思者會呈現「過度的完美主義」,他們好像一定要做出最完美的方案,才能進行後續的行動。

可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規劃,畢竟想跟做、理想和現實是不同的。就像前面故事中的乙和尚,他看旅行所需的物品準備的差不多,他就上路了。他知道過程中難免會有差池,必定不可能事事都像預期的那樣完美,但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所以過度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其實有著過於理想化的思維模式。他們活在一種奇特的想像中,認為「如果我能做好萬全的準備,我就肯定能控制一切」。

完美主義者的操控感特別強,但這也導致他們難以面對絲毫的變化。從中衍生出冗思的人和反思的人,當中的另一項差異,就在於他們對於變化出現的反應。

當事情不如預期,比如一個小家庭,先生為了假期出遊做了許多準備,結果當天剛好碰到預料之外的意外,他會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但他不會責怪他人,包括責怪自己「怎麼那麼笨!」、「都是XXX的錯!」

他會就事論事的思考,好解決問題。

但冗思者,他們通常會有責怪自己,或責怪他人的言行,因為他們太需要控制一切了!一點點失控都會讓他們抓狂。所以他們才會不停的想、不停的想,畢竟有些事情只要不去做,那就不會失控了。然而,「抱持不切實際的想法,無法走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失控。

畢竟想多想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活得自在、放鬆,而不是總處在憂慮、緊張,導致身心失調,生活也飽受負面影響的狀況。

 

§不編故事,而是去體驗故事

通過上述解釋,不難發現,冗思者特別善於「編故事」,導致他們活在故事之中,這些故事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情節:

・過去:某一次事情沒辦法,都是因為我不夠細心……

・現在:現在我要比過去更仔細,避免任何意外……

・未來:如果我實現目標,一定是我事先規劃的夠完美;如果我沒有實現目標,一定是我事前作業有問題……

若要舒緩我們的冗思狀態,讓我們不再因此焦慮、緊張,我們得一定程度告訴自己,我們不是人生故事的「編撰者」,我們是人生的「體驗者」。

所以我們可以在我們處於冗思時,提醒自己是否處在編造三個情節的狀態,然後提醒自己,要去體驗故事,也就是體驗生活本身,這時我們要主動告訴自己去體驗過去、現在與未來帶給我們的「感受」。

如果你願意嘗試,你會發現,當我們願意接觸那些感受是確實存在的,我們就會放鬆一點,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在做事,而是在跟自己打架,而我們需要的是停下跟自己打架,停止跟自己鬧彆扭。有些事情很糟糕,但那些是感受,而非現實:

・過去

那一次,我確實犯了一些錯誤,事情弄得很糟糕。回想起來,我仍覺得丟臉、不好意思。是的,這些感受糟透了。我不喜歡那些感受,也不喜歡那樣的自己。

・現在

現在的我比過去更有能力,更能把事情做好,但我老是想起當年犯錯所帶給我的負面感受,我知道這才是我不想面對的。我渴望被看見、被肯定和被認同。

是的!我想要好的感受,但我也要承認會有負面的感受。(做幾個深呼吸,然後說出所有當下的感受,直到覺得都表達完了,去感受自己的身體是否放鬆了些)

・未來

寫下給自己的祝福,還有一些加油打氣的話。還可以尋求身邊的人給予支持,讓他們為自己加油、祈禱。在徬徨的時候告訴自己:阻礙我的不是能力,而是我內心對負面感受的害怕,比如旁人看我的眼光,所以我可以去做,因為感受不等於行動本身。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我們徹底想像失敗,要想的非常非常徹底,然後我們會發現,徹底失敗其實還挺難的,相較之下,有一點點失敗也許沒那麼糟糕。(上述做法和想法都能一定程度舒緩我們的焦慮)

 

§結語:我們既是特別的,又是平凡的

某個角度來說,思考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有時當我們想到開心的事情,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樂呵呵的。

但當思考成為一種負擔,那就不怎麼讓人開心了。

背後的動力,在於人總想感受「我是特別的」,因此會有一連串自我驗證的行動,但我們並不是通過「一定要成功」、通過「成為不會犯錯的人」才顯現我們的特別,這都是社會上某些偏頗價值觀加諸於我們的壓力。

我們很特別,但我們同時也兼具人性,包括我們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做得好的時候,也有做得不夠好的時候。

我們要接納我們自己,如實的,這不需要思考。因為接納自我是一種愛,而愛人不通過思考,而是通過感受。所以處理冗思,依靠的是感受,依靠的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愛。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
avatar-img
77會員
79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真正的孤獨源於「無法逃脫自我的存在」。對於這些母親來說,她們被困在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中,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這種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狀態,更是一種存在的處境。
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人生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如果我們不加思索的接受了這個觀點,每時每刻當自己是牛馬一般鞭策自己,卻忽略了每個階段,我們是否活出我們自己,是否獲得真實的幸福?那我們就被騙了!就活在謊言中而不自知。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真正的孤獨源於「無法逃脫自我的存在」。對於這些母親來說,她們被困在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中,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這種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狀態,更是一種存在的處境。
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人生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如果我們不加思索的接受了這個觀點,每時每刻當自己是牛馬一般鞭策自己,卻忽略了每個階段,我們是否活出我們自己,是否獲得真實的幸福?那我們就被騙了!就活在謊言中而不自知。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從親歷403暴龍級5強地震,是日後,所泛開的漣漪餘震,都會讓我覺得所處的大地,是不是快要碎了。我們所依傍的地球,儼然以另一種態度在進行著不可預知的反懟,那是負向的饋贈,但錯不在她。 這段日子,情緒總是處於一種搖晃,雖然我不會暈船。但我渴望重新回到柔軟而慈藹的土地之上,土地的上方是小橋流水
想像力既是我們的盟友,也可能成為我們的敵人。它是我們創造、探索和實現夢想的關鍵,可以激發我們的創意和創造力,引領我們走向未知的領域。然而,當想像力失控時,它也可能變成我們的阻礙,使我們陷入過度思考、焦慮和無法實現的幻想之中。 想像力最大的幫手之一在於它能夠激勵我們追求夢想,推動我們超越現實的侷限,
Thumbnail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還常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 成為「為什麼專家」,有時卻是問題製造者,就像本書破題即言:「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台灣採取加權指數,如果你的股票符合平均數,到底需要擔心什麼? 如果表現和系統一樣,無需過度解釋多空。 這個月指數大多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你的股票合理也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但因為本蛙其他股票太強,職業酸民一煽動,你就覺得每一檔都有問題。 推薦的股票,第七檔山富創下歷史新高,抽空解釋一下諸位迷思。
Thumbnail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問題一:我在擔憂什麼? 問題二:我能做些什麼嗎? 問題三:有什麼是我現在能做的嗎?
Thumbnail
今天分享這本書非常合適 因為我身體力行了本書的關鍵Key point:#先行動後思考 疫情趨緩可以運動的時刻,我便首度嘗試#空中瑜伽 原先最害怕的倒掛,相信自己的全然放鬆 依照老師的步驟,每項動作都確實到位 老師稱讚膽子很大👍 倒掛時原以為會腦充血,但沒想到頗舒服的 沒嘗試過,真的別用腦袋侷限😌
Thumbnail
通常我們在一個平台註冊或是開始玩耍時,總是會想太多,譬如,我希望在這個平台上得到什麼?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寫些什麼?什麼東西才是這個平台的朋友們喜歡看的,愛看的,會拍手的,會點讚的?什麼東西寫了會讓人覺得我沒水平,沒文化,沒涵養,文字修為很不夠?......等等之類的。
Thumbnail
過去執導《麻辣賤諜》、《麻辣嬌鋒》,以及因為角色性轉而引發爭議的《魔鬼剋星》2016等電影,導演保羅費格這次所執導的《失蹤網紅》,可說是繳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片展現了他擅長描寫女性角色的敘事手法,對喜劇的敏銳度,以及洞察人性面的細膩筆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從親歷403暴龍級5強地震,是日後,所泛開的漣漪餘震,都會讓我覺得所處的大地,是不是快要碎了。我們所依傍的地球,儼然以另一種態度在進行著不可預知的反懟,那是負向的饋贈,但錯不在她。 這段日子,情緒總是處於一種搖晃,雖然我不會暈船。但我渴望重新回到柔軟而慈藹的土地之上,土地的上方是小橋流水
想像力既是我們的盟友,也可能成為我們的敵人。它是我們創造、探索和實現夢想的關鍵,可以激發我們的創意和創造力,引領我們走向未知的領域。然而,當想像力失控時,它也可能變成我們的阻礙,使我們陷入過度思考、焦慮和無法實現的幻想之中。 想像力最大的幫手之一在於它能夠激勵我們追求夢想,推動我們超越現實的侷限,
Thumbnail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還常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 成為「為什麼專家」,有時卻是問題製造者,就像本書破題即言:「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台灣採取加權指數,如果你的股票符合平均數,到底需要擔心什麼? 如果表現和系統一樣,無需過度解釋多空。 這個月指數大多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你的股票合理也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但因為本蛙其他股票太強,職業酸民一煽動,你就覺得每一檔都有問題。 推薦的股票,第七檔山富創下歷史新高,抽空解釋一下諸位迷思。
Thumbnail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問題一:我在擔憂什麼? 問題二:我能做些什麼嗎? 問題三:有什麼是我現在能做的嗎?
Thumbnail
今天分享這本書非常合適 因為我身體力行了本書的關鍵Key point:#先行動後思考 疫情趨緩可以運動的時刻,我便首度嘗試#空中瑜伽 原先最害怕的倒掛,相信自己的全然放鬆 依照老師的步驟,每項動作都確實到位 老師稱讚膽子很大👍 倒掛時原以為會腦充血,但沒想到頗舒服的 沒嘗試過,真的別用腦袋侷限😌
Thumbnail
通常我們在一個平台註冊或是開始玩耍時,總是會想太多,譬如,我希望在這個平台上得到什麼?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寫些什麼?什麼東西才是這個平台的朋友們喜歡看的,愛看的,會拍手的,會點讚的?什麼東西寫了會讓人覺得我沒水平,沒文化,沒涵養,文字修為很不夠?......等等之類的。
Thumbnail
過去執導《麻辣賤諜》、《麻辣嬌鋒》,以及因為角色性轉而引發爭議的《魔鬼剋星》2016等電影,導演保羅費格這次所執導的《失蹤網紅》,可說是繳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片展現了他擅長描寫女性角色的敘事手法,對喜劇的敏銳度,以及洞察人性面的細膩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