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平靜的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平靜的力量:正念研究經典,科學實證持續練心即可重塑大腦迴路,提升內心素質,脫離耗損身心的負面情緒


📝閱讀心得

這本書提到「同理心、利他」觀點:

對於受苦之人懷著同理心時,會啟動這個區域。因此,較大的杏仁核可能賦予人們感同他人痛苦的不尋常能力,因而推動人們利他,極度利他乃至於捐出一枚腎臟來救人一命。這個從慈心練習而來的神經改變(甚至初學者也浮現這樣的特徵),跟捐贈腎臟的超級撒瑪利亞人的大腦反應相同。

一般提到同理心比較常從鏡像神經元切入,在《恐懼的力量》一書則從杏仁核切入:

利他主義最有效的預測指標是人們辨認臉部恐懼表情的能力。而作為預測因素,辨識恐懼表情比辨識其他臉部表情的預測力都好,有時甚至比其他號稱可引發利他主義的特性,如性別、情緒、或人們自認的同理心多寡,恐懼表情的刺激效果都來得更好。

利他主義者對他人恐懼顯現強烈同情,這揭露一項重要事實:無畏和勇敢之間存在重要的區別。許多心理病態者真的什麼都不怕,因此他們很難理解他人的恐懼。利他者對他人恐懼有如此強烈的同理反應,表明他們對恐懼非常敏感,而不是無所畏懼。—《恐懼的力量》

而此書也從「杏仁核可能賦予人們感同他人痛苦的不尋常能力,因而推動人們利他」觀點論述同理心、利他主義,這意味著焦慮、恐懼敏感的人可能也較有同理心與利他心,這延伸到佛法的菩提心、利他心等,可能也與杏仁核敏感有關:

大腦掃描發現,這些慈悲的人右側的杏仁核,比起其他同年齡、同性別的人大。

更進一步,提到「杏仁核和伏隔核。這些區域很可能導致傳統經論所謂苦的根源」:

禪修各種傳承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放下不間歇的執取,即對我們念頭、情緒和衝動的「沾黏」(stickiness),這樣的目標引導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和生命,專業術語稱為「去物化」(dereification)。這關鍵的智慧讓禪修者領會到,念頭、感覺和衝動是稍縱即逝、沒有實在性的心理事件。有了這樣的智慧,我們不必相信自己的念頭,不隨之起舞,便放下了。

「沾黏」反映大腦情緒神經迴路的動態,其中包括杏仁核和伏隔核。這些區域很可能導致傳統經論所謂苦的根源,也就是貪心和瞋心,內心執迷著想要獎勵,要不,就想趕走不愉快的東西。

我以前也提過認為杏仁核與俱生我執有關,很高興在此書中找到了相同的觀點。此書中葛印卡內觀、藏傳達賴喇嘛對我而言都很熟悉,比較可惜的是書中較少提及漢傳禪宗,而是以日本禪宗為主。不過,有學習過佛法的人應該會發現,佛法體系已經發展出非常完整的層次劃分,而科學實證研究則還在門口徘徊。

最後,書中提到:

從歷史上來說,禪修從來不是用來改善健康、放鬆自己或促進事業,雖然這些都是今天禪修風行的吸引力。但幾世紀以來,這些益處只是巧合、不受看重的副產品,真正的禪修目標一直是改變內心素質。

這讓我想到《探索奇蹟:認識第四道大師葛吉夫》第四章的〈知識與素質〉:

人類的發展沿著兩條線進行,也就是知識線和素質線。在正確的進化中這兩條線會平行發展,而且互相幫助。但是如果知識線的發展遠超過素質線,或是素質線的發展遠超過知識線,人的發展就會出錯,早晚會碰到瓶頸。

假如知識的發展超過素質,就變成抽象的理論,不能應用於生活,甚至還會有害,因為它不能為生活服務,或是幫助人們應付難題,反而使生活變得更複雜,帶來新的困難、麻煩、和不幸。

如果知識的發展勝過素質,一個人能知卻沒有能力做,這是無用的知識。反過來說,如果素質勝過知識,一個人有力量做,卻不知道要做什麽,這樣的素質漫無目標,所做的努力也只是白費。

簡言之,書呆子、佛油子就是「知識的發展超過素質,就變成抽象的理論,不能應用於生活,甚至還會有害」,因為他們並不「瞭解」:

為了瞭解知識和素質的性質,以及彼此的關連,我們必須瞭解知識、素質與『瞭解』的關連。知識是一回事,瞭解則是另一回事。人們常常混淆這兩個觀念,而無法清楚掌握它們之間的差異。

知識本身並不會產生瞭解,瞭解也不因知識的增加而增加,它是依知識與素質的關連而定,也就是兩者的結合。知識與素質不能相差太多,要不然瞭解就不會產生。同時,知識與素質的關連,並不因知識單方面的發展而改變。改變只有在素質與知識同時成長時才有可能。換句話說,瞭解只因素質有所成長才成長。

通常,當人明白他不瞭解一件事物時,就盡可能給它冠上一個名稱。但是『冠名稱』並不等於『瞭解』。不幸的是,人們通常滿意於名稱。當一個人知道很多名稱,也就是很多字時,就被尊為博學多聞,當然這並不包括實際行動,因為在其中他的無知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第四道將「知識」、「素質」與「瞭解」的關連講解的很清晰,回到此書「真正的禪修目標一直是改變內心素質」,而有個重點是:

幾乎每一條靜觀之道,都把「生命之輕」當做一個主要的目標。吊詭的是,很少科學研究討論這個目標。在我們目前所讀過的少數研究中,似乎都認為在禪修通往無私之路上。

這在佛法中,即是說「出離心」,其實出離心才是幾乎每一條靜觀之道的基礎,不過其「出世」的性質終究難以在「入世」中受到重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36會員
620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總感到育兒無力的你,最需要的是好好陪伴自己   我們對自己總是有雙重標準也好嚴苛!   怎麼說呢?如果我們生病了,會去看病拿藥,外傷也會立刻包紮......,總之我們一定會為緩解身體上的不適而有意識的去照顧自己。    但如果是「心理」上的不舒服呢?你會怎麼做呢?    不管
Thumbnail
總感到育兒無力的你,最需要的是好好陪伴自己   我們對自己總是有雙重標準也好嚴苛!   怎麼說呢?如果我們生病了,會去看病拿藥,外傷也會立刻包紮......,總之我們一定會為緩解身體上的不適而有意識的去照顧自己。    但如果是「心理」上的不舒服呢?你會怎麼做呢?    不管
Thumbnail
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 洛桑加參.時報出版.2022/11. 推薦給: ❦想參考洛桑加參醫生的建議,然後安頓身心的人。 ❦生活中有許多與「人」有關的苦惱,想獲得一些轉念觀點和心靈建議的人。 我原本以為會介紹一些有關「心臟」的保健方式,但其實不是,也其實是。因為全書真的是在"煉心",當
Thumbnail
護你身心均安的內在醫學 洛桑加參.時報出版.2022/11. 推薦給: ❦想參考洛桑加參醫生的建議,然後安頓身心的人。 ❦生活中有許多與「人」有關的苦惱,想獲得一些轉念觀點和心靈建議的人。 我原本以為會介紹一些有關「心臟」的保健方式,但其實不是,也其實是。因為全書真的是在"煉心",當
Thumbnail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Thumbnail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Thumbnail
「都是你!如果不是你說話挑釁我,我怎麼會那麼生氣!」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的怒火感到後悔?或者,連自己也想不透,剛剛到底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最後,再把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全部一口氣推給別人?唯有當我們更加認識我們的情緒運作,才有可能進一步學會如何與他們共處。
Thumbnail
「都是你!如果不是你說話挑釁我,我怎麼會那麼生氣!」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的怒火感到後悔?或者,連自己也想不透,剛剛到底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最後,再把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全部一口氣推給別人?唯有當我們更加認識我們的情緒運作,才有可能進一步學會如何與他們共處。
Thumbnail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Thumbnail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Thumbnail
將心比心「太重要了,它讓我們成為一個溫柔的強者。」 — 歐陽立中。 可是溫柔的強者,有時候也會脆弱。無所不在的「資訊焦慮」與「情緒勒索」,對於高敏族/共感人來說,能量這種東西,一不小心沾上就不得了。因此善良的你,如何保護好自己,是維護日常平衡自在的基本功。
Thumbnail
將心比心「太重要了,它讓我們成為一個溫柔的強者。」 — 歐陽立中。 可是溫柔的強者,有時候也會脆弱。無所不在的「資訊焦慮」與「情緒勒索」,對於高敏族/共感人來說,能量這種東西,一不小心沾上就不得了。因此善良的你,如何保護好自己,是維護日常平衡自在的基本功。
Thumbnail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Thumbnail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Thumbnail
《僧人心態》全書金句讓你一次掌握,忻人建議您先看完「後見,」,再看本篇,會有較佳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僧人心態》全書金句讓你一次掌握,忻人建議您先看完「後見,」,再看本篇,會有較佳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站在邊緣之境:利他、同理心、誠正、尊重、敬業,回歸五種心理狀態本質,在恐懼與勇氣交會處找到自在》 多年來,我逐漸意識到五種內在與人際特質是慈悲與勇敢生活的關鍵。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助人,也無法生存。然而,這些寶貴的資源惡化時,它們也可能變成危險的境地,造成傷害。
Thumbnail
《站在邊緣之境:利他、同理心、誠正、尊重、敬業,回歸五種心理狀態本質,在恐懼與勇氣交會處找到自在》 多年來,我逐漸意識到五種內在與人際特質是慈悲與勇敢生活的關鍵。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助人,也無法生存。然而,這些寶貴的資源惡化時,它們也可能變成危險的境地,造成傷害。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他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禪修是否能改變大腦活動,從狀態的改變躍升成質的改變。  禪修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訓練,藉由正念、慈悲、同理心等訓練,能提高自己專注力、抗壓能力,還有受挫之後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有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效果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他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禪修是否能改變大腦活動,從狀態的改變躍升成質的改變。  禪修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訓練,藉由正念、慈悲、同理心等訓練,能提高自己專注力、抗壓能力,還有受挫之後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有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