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書名】: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源起於一個不可思議的好奇念頭!

早期本人於投資市場交易操作,常常受到盤面漲跌起伏而情緒波動不已。某個機緣下,看到某一本類似「股市高手交易心法」書籍,書中引用了某些高僧能夠輕易入定,完全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內心平靜的心,例如,盤腿下方即便有股高熱,仍然不動如山,但一般人肯定受不了此高熱,用此境界來勉勵股市投資人在投資心態上要水波不興,不要因急漲急跌而慌了手腳,我當下嘖嘖稱奇,甘有可能?(PS:個人經過多年股市裡打滾後,現在的確不受股市數字變化而影響作息)。

又曾看過一篇報導說:「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經營企業壓力很大。他禪修,每日早晚打坐一小時,因打坐,就能看見事情本質,自己情緒不會進來,他說『穩定的力量』就會出現!經營企業之路更清楚」。 

我自已是不懂禪修的,但我好奇,到底禪修真有那麼神奇嗎? 於是我看了這一本書。

*****************************

書名: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

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出版社:天下文化

日期:2018/3/30

*****************************

這本書開宗明義地說:

raw-image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禪修是拉回你的注意力,強化心智的過程。去除宗教性教義或神祕性,從腦科學研究,嚴謹方法去求驗證,可否透過禪修鍛鍊,達到「更專注、更慈悲,持續改變人生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



到底什麼是正念(禪修)呢?

這本書下了個定義;「經由專注當下,放下批判,慈悲感恩而獲得內心自在超越的心智鍜鍊的歷程

它是需要刻意且恆毅的修練的。其他目的是想要達到「不謀其前,不慮前後,不戀當下且外離諸相,不偏不亂的安穩狀態」~「行而不趕」、「忙而不煩」、「多而不亂」、「快而不慌」。

慈悲的核心、關懷同理心,是起始於不躲避痛苦,對受苦的人發正面關懷,這就讓大腦進入一個正向的神經迴路,進而引起想要幫助對方的衝動或行動,也就是利他的精神,這也就是所謂聞聲救苦的表現。感同身受卻不受情緒影響,並能進一步的行動起來去幫助他人,這是禪修者跟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本書作者Daniel Golenan (EQ的作者)與 Richard J.Davidson兩位本身在讀士班時就接觸到禪修,他們本身也感受到禪修正念對人生的改變,想要研究這個議題,在那個年代的心理學領域,這種類玄學的概念被正統學院派嗤之以鼻的,但他們不放棄,前後花了約二十年的研究努力(這本書花了很多篇幅,述說著他們早期進行了很多研究,特別是多年前,早期並沒有發展成熟的科技儀器足以提供穩定的系統性記錄,而且在心理學領域裡,如果再次事後重覆驗證,可能只有39%可以重現一致性,他們娓娓道來那種蓽路藍縷的心酸史)。

二位身為博士級的科學家,就是要去除江湖道士般自以為是的感覺,如何以嚴謹科學定性實驗,用儀器記錄許多瑜伽士(禪修者)的實驗數據,得到實驗一致性結果。有了證據,才能宣示正念的禪修活動從不是玄學,是有科學依據的。


正念減壓

一般我們稱「正念減壓」,其原理就是長持禪修者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之間的運作連作比一般人更強。若連結愈強大,愈不容易被各種上下起伏的情緒所劫持。例如經過系統性訓練(八周30小時)可以減少與壓力有關的杏仁核活化程度50%以上,以及在科學實驗下(腦磁圖),專注力至少可以提升20%以上。例如,這些長期禪俢者,安在當下能力非常強,對燒燙或疼痛是低感的,仍表現出平和。

本書作者之一 Richard J.Davidson 曾經找了21位瑜伽士接受科學測試,有了驚人發現,這些人帶有獨特的神經訊號,可自如地改變狀態,產生慈悲心、廣闊平常,以及如雷射般堅固專注力。他們都有較高的伽瑪波震盪(Gamma Oscillations)。一般人咬下熟透多汁甜美的水蜜桃,大腦內存在枕葉、顳葉、體覺、腦島、嗅覺皮質不同區域記憶全部拉出來,突然間景象氣味感覺聲音緊密結合的體驗,各皮質區伽瑪波完美同步震盪只有1/5秒。但這些瑜伽士身上長達一分鐘以上。如此巨大的差距令人咋舌。

正念與快樂感也息息相關。他們的快樂泉源並非是外在物質與成就所達成,而取決於內心的「平靜與喜樂」。如今,正念的研究論文及成果已經很多了,最常被引進的領域之一是「醫院」!利用正念減少病人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作者也提到,即便正念可以減低疼痛,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客觀地研究證明禪修可以根除疼痛!大致上大家推論緩解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人們換了視角去看待疼痛這件事。

禪修最大的好是是增強腦部神經可塑性,改變大腦結構與功能,帶來長期深層正向的生命轉變。本書綜合禪修能重塑大腦的四種主要神經迴路:

1 焦慮煩躁惱人的反應系統- 受到壓力並從中恢復的迴路

2 提升專注力的神經迴路 – 訓練專注度,減少分心散漫

3 強化利他的神經迴路- 降低受杏仁核情緒劫持,能夠發揮同理心。

4 降低自我感,不被來去念頭與情緒卡關


謹供本書個人讀後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5.5K會員
209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人的大腦不是沈浸在過去就是在想像還沒發生的未來,這是正常以及是一種人類自我防衛機制的一部分,享受當下、專注當下才反人類
Thumbnail
人的大腦不是沈浸在過去就是在想像還沒發生的未來,這是正常以及是一種人類自我防衛機制的一部分,享受當下、專注當下才反人類
Thumbnail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Thumbnail
「人的大腦值得探索,人心可以昇華。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辦法修心? 要界定修心之前,要先界定什麼是心? 心會是想法念頭嗎? 那些所想、所思就是心嗎? 如果我要為修心下定義,我想會是「讓自己的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平靜與能有體悟的狀態」。 有時我的個案會跟我分享,他在一段時間內念頭是飄來飄去的, 有時這樣想,有時又自我反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辦法修心? 要界定修心之前,要先界定什麼是心? 心會是想法念頭嗎? 那些所想、所思就是心嗎? 如果我要為修心下定義,我想會是「讓自己的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平靜與能有體悟的狀態」。 有時我的個案會跟我分享,他在一段時間內念頭是飄來飄去的, 有時這樣想,有時又自我反
Thumbnail
煩躁時能立刻冷靜下來處理事情,內心動搖時能在下個瞬間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比較不會感到身與心的疲倦,討厭的事情也可以積極面對,快速消除不安情緒和憤怒的情緒。
Thumbnail
煩躁時能立刻冷靜下來處理事情,內心動搖時能在下個瞬間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比較不會感到身與心的疲倦,討厭的事情也可以積極面對,快速消除不安情緒和憤怒的情緒。
Thumbnail
當你發現自己正懊悔地思考著過去時,可以默念:『過去』;若是擔憂未來,就說:『未來』;當鑽牛角尖或產生批判時,就說:『批評/評價』,然後讓自己遠離這些想法,它們就只經過你的覺知的事件、聲音和影像。」
Thumbnail
當你發現自己正懊悔地思考著過去時,可以默念:『過去』;若是擔憂未來,就說:『未來』;當鑽牛角尖或產生批判時,就說:『批評/評價』,然後讓自己遠離這些想法,它們就只經過你的覺知的事件、聲音和影像。」
Thumbnail
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本文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想要鍛鍊專注力、對人更有同理心、降低自我感、不被來來去去的情緒念頭干擾,藉由禪修跟正念訓練,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 長
Thumbnail
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本文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想要鍛鍊專注力、對人更有同理心、降低自我感、不被來來去去的情緒念頭干擾,藉由禪修跟正念訓練,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 長
Thumbnail
走進正念—正念用英文講就是mindfulness,意思就是覺察、關注和注意。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佛教的禪修,後來被引入西方心理學範疇,來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自我調節、提升注意力等。美國麻薩諸塞州醫學院榮譽醫學博士喬.卡巴金博士在一九七九年時將這個概念引入課堂,開創了正念減壓課程,並初創了正念減
Thumbnail
走進正念—正念用英文講就是mindfulness,意思就是覺察、關注和注意。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佛教的禪修,後來被引入西方心理學範疇,來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自我調節、提升注意力等。美國麻薩諸塞州醫學院榮譽醫學博士喬.卡巴金博士在一九七九年時將這個概念引入課堂,開創了正念減壓課程,並初創了正念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