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感覺「研究所讀假的」的理工科碩博士生,待人接物都有這3個錯誤心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只依賴直覺和生活常識卻缺乏扎實知識:

- 這類學生往往誤以為直覺和經驗足以指導研究方向,但在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和知識支持下,這種直覺容易導致錯誤判斷。許多時候,他們忽略了數據的重要性,並且容易過度自信,認為自己能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得出結論。這樣的思維方式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偏頗,甚至完全錯誤。


2. 忽視理論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

- 有些學生在進行研究時,往往過於專注於純粹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在數學領域中,可能會沉浸於抽象的數學推導和模型構建,卻忽略了這些理論是否能夠實際應用於工程或技術開發中。這樣的研究可能看似精深,但如果沒有實際應用的場景,其價值就大打折扣,最終可能淪為學術上的象牙塔,而非對實際問題的解決。


3. 盲目追求技術突破而缺乏工程思維:

- 這類學生常常懷有不切實際的技術幻想,認為只要持續努力,科技進步就能實現一切可能性。他們可能忽視了每個技術或產品都有其物理極限,並且這些極限通常可以通過現有理論預測,而不必等到工程實踐中才會暴露。這樣的思維方式容易導致無效的研究方向,甚至可能投入大量資源卻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


你在科學研究中還見過什麼其他錯誤?

avatar-img
503會員
1.7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階段的學術研究常常伴隨著高壓和不確定性,情緒波動成為許多研究生面臨的常態。然而,情緒並非簡單地分為“好”或“壞”,而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狀態。正如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課程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自然、更靈活地應對這種流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狀態。 ▋情緒命名 作為碩博士學生,在繁
「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問題的源頭在生產工具本身。 生產工具愈進化,愈高級,效率愈高,愈好用, 我們就用得愈多,所以工作時間就愈長。」 「工具不僅為你解決問題,還會在你始料未及的地方,推開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這扇大門一但推開,就再也關不上了,只會把門撐
1. 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捨本逐末: - 有些同學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一年內讀了多少本書,或者是短時間內讀完了多少書籍,似乎這樣的紀錄能夠證明他們的學習成果。然而,閱讀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你從這些書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發和理解。單純追求閱讀數量,往往會導致浮躁的學習態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系統是完成學術研究的重要一環。然而,Niklas Luhmann 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卻與現代知識管理專家所推崇的方法有著顯著的差異。理解這些差異,不僅能幫助你建立更有效的筆記系統,還能避免現代知識管理中的一些常見誤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盧曼的卡
「“謬見 (Misbelief)”是人們看(View)世界,理解(Reason)世界,向他人描述(Describe to Other)世界時,所遭受的“失真的視角 (Distorted Lens)”。」 「“謬見 (Misbelief)”也是一個過程,像是一個“漏斗 (Funnel)”,讓
1. 過度自信於自己設計的實驗: - 許多博士生在剛開始研究的時候,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抱有過高的期望。他們認為,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必然能夠得到突破性的結果。然而,這種「盲目的自信」往往忽視了實驗設計中的潛在問題,例如變數控制不嚴謹或假設不夠合理。這導致他們在面對實驗失敗時不願意承認
碩博士階段的學術研究常常伴隨著高壓和不確定性,情緒波動成為許多研究生面臨的常態。然而,情緒並非簡單地分為“好”或“壞”,而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狀態。正如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課程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自然、更靈活地應對這種流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狀態。 ▋情緒命名 作為碩博士學生,在繁
「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問題的源頭在生產工具本身。 生產工具愈進化,愈高級,效率愈高,愈好用, 我們就用得愈多,所以工作時間就愈長。」 「工具不僅為你解決問題,還會在你始料未及的地方,推開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這扇大門一但推開,就再也關不上了,只會把門撐
1. 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捨本逐末: - 有些同學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一年內讀了多少本書,或者是短時間內讀完了多少書籍,似乎這樣的紀錄能夠證明他們的學習成果。然而,閱讀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你從這些書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發和理解。單純追求閱讀數量,往往會導致浮躁的學習態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系統是完成學術研究的重要一環。然而,Niklas Luhmann 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卻與現代知識管理專家所推崇的方法有著顯著的差異。理解這些差異,不僅能幫助你建立更有效的筆記系統,還能避免現代知識管理中的一些常見誤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盧曼的卡
「“謬見 (Misbelief)”是人們看(View)世界,理解(Reason)世界,向他人描述(Describe to Other)世界時,所遭受的“失真的視角 (Distorted Lens)”。」 「“謬見 (Misbelief)”也是一個過程,像是一個“漏斗 (Funnel)”,讓
1. 過度自信於自己設計的實驗: - 許多博士生在剛開始研究的時候,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抱有過高的期望。他們認為,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必然能夠得到突破性的結果。然而,這種「盲目的自信」往往忽視了實驗設計中的潛在問題,例如變數控制不嚴謹或假設不夠合理。這導致他們在面對實驗失敗時不願意承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1. 過度依賴網際網路資訊: - 雖然網際網路上充滿了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往往是破碎的,缺乏系統性。學生容易陷入資訊過載的陷阱,無法有效地組織和整合資訊。過度依賴網路資訊而不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可能導致知識基礎不穩固。這類學生常常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但卻無法形成完整的理解,容易在研究過程中迷失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1. 過度依賴網際網路資訊: - 雖然網際網路上充滿了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往往是破碎的,缺乏系統性。學生容易陷入資訊過載的陷阱,無法有效地組織和整合資訊。過度依賴網路資訊而不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可能導致知識基礎不穩固。這類學生常常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但卻無法形成完整的理解,容易在研究過程中迷失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