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定錨效應?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設計人不可不知的提案小秘招
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一種微妙但強大的心理現象,當我們在做決策時,最初接收到的資訊或數字往往會成為心中的「錨」,進而影響後續的判斷與行為。無論是募資平台、評分系統,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購物選擇,定錨效應無處不在。
#### 錨點是什麼?
錨點可以是具體的數字、品牌形象,甚至是抽象的既定印象。當我們接收到這些錨點時,它們立即在我們的心中根深蒂固,成為我們進行後續判斷的參照點。這種效應滲透在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 募資平台的心理戰術:達標的後續魔力
在募資平台上,定錨效應被精明地運用。許多募資項目在開始的第一天,就會靠早期支持者的預購或團購快速達標。這麼做並不僅僅是為了籌集資金,還是為了製造一個強大的心理錨點。當後來的訪客看到項目已經達標,心裡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這是一個成功且值得投資的項目,這樣的「成功定錨」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其中,即便他們對項目本身了解有限。
#### 評分系統中的集體心態:無法擺脫的低星評價低谷
在應用程式的評分系統中,定錨效應同樣強大。想像一下,你在Google Play上看到一款應用程式,評分只有可憐的2顆星。這時候,即使新版應用讓你非常滿意,你可能還是猶豫著該不該給它5顆星,因為這2顆星的低分已經在你心中形成了心理錨點。低評分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成為了你後續評價的參考點,讓你不由自主地打了折扣。
#### 行銷手段:買流量、買人氣,只為設下高價定錨
行銷領域裡,定錨效應被商家運用得淋漓盡致。企業常常花大筆錢購買網軍或人工流量,目的就是在消費者第一次接觸產品或品牌時,形成一個「高」的心理錨點。當你看到這個產品好評如潮、銷量驚人時,這些看似熱銷的數據成為了你心中的錨,即使這些數據是精心操作過的,你還是會因為這些「證據」而覺得產品值得購買。
購物陷阱:特價促銷背後的錨點
想想你在賣場裡看到的那些「2件特價」的促銷標語。是不是很難抗拒這樣的優惠呢?這就是定錨效應在發揮作用!當你看到「第2件8折」的字眼時,這個折扣瞬間成為了你購物決策中的錨點,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然而,如果你冷靜下來仔細算一算,比如一瓶20元的飲料,第2件打8折實際上只省下了1元——這種微不足道的折扣,竟然還讓你差點多買了一件,不一定想喝飲料!是不是有點可笑?
知道了定錨效應後,再回頭想想你在路邊填過的問卷、顧客滿意度調查,甚至選舉民調等等,想想它的提問客觀嗎?回頭看看公佈的評分、訪談、民調結果真的那麼可信嗎?任何真相都是可以透過操控影響大腦捏造的。定錨效應早已悄然影響了你的選擇和回應。世界真真假假,當你了解了這些心理學現象後,是否還會那麼輕易地相信數據和統計?
歡迎加入追蹤我的沙龍,讓我們一起看清事實真相!看不清也追蹤看我講笑話也不錯…
### 結語
定錨效應無處不在,從重大決策到日常選擇,它都在悄然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無論你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都難以完全擺脫定錨效應的影響。但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這一效應來為自己設立積極的目標,定錨自己,讓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了解定錨效應,並在需要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或許能讓我們避開那些看似誘人的陷阱,做出更理性、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決策。
最後請學習正面定錨自己
定錨效應不僅影響我們對外界的判斷,還能運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當你為自己設立一個正面的「錨」,比如相信自己能夠達成某個目標,這種信念就會在你的潛意識中生根發芽,引導你朝著成功的方向前進。定錨自己,相信自己,這或許正是讓你更容易達成目標的關鍵所在。
**備註**:定錨效應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於1974年提出,並成為行為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同場加映,專家更容易陷入自尊預設心理?
### 房地產實驗:專家也會失手的心理陷阱
你以為專業人士就不會被定錨效應影響?那可大錯特錯了!研究人員曾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邀請了一群房地產業者來評估幾個已經標價的房產。這些房產的價格被刻意設得有高有低,看看這些專家們會怎麼反應。
結果怎麼樣呢?即使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反而過度自信,也沒能逃脫定錨效應的影響。面對高價房產,他們的估價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而面對低價房產,他們又不知不覺中低估了價值。這些專家們的判斷顯然被標價這個「錨」給拖住了!所以,專家也會失手,更何況我們普通人。
最後的最後下回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定錨效應如何用到設計提案與職場生活,請追蹤點愛心给免費文章的我一點人生鼓勵,哈哈
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