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37|為什麼細谷功說「知 = 事實+解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知"是"事實和解釋的組合"。」


「"知識"是可再利用的"知"。」


「不會因人或時代而改變的,為"事實"。」


「會因人或時代而改變的,為"解釋"。」


「"事實"是客觀的,"解釋"則是因人而異,是主觀的。」


「"事實"是零維,"解釋"是N維。」


「"解釋"就是"分類"和"建立關係"。」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者細谷功[1]於2015年4月3日出版的


"問題解決のジレンマ:イグノランスマネジメント:無知の力"[2]的1.2節,引發我對「知識」的深度思考。


我一直使用「自由寫作」來將讀到的資訊做篩選內化,


寫成一篇一篇的「啟發筆記」,


就非常符合細谷功老師所描述的「知 = 事實+解釋」。


事實對應著我在閱讀過程中,從資訊源摘取下來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不會因人而異,文字就是那樣,符合事實。


而自己自由寫作的部分對應「解釋」,


而的確同樣的段落,在不同的時候看,


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會隨時間而變。


如此,一篇一篇的啟發筆記,就對應著「知」。


而細谷功老師進一步定義「知識」是「可以再利用的知」。


可以再利用,這件事其實不容易,


我在沒有掌握Obsidian以前,寫下來的筆記,


一則是格式混亂,一則是很少機會重用。


而我現在已經建立好Obsidian的工作流程,


寫過的啟發筆記,都可以透過AI重寫,


轉為能發表在社群上的貼文。


最後,細谷功老師說「解釋」就是「分類」與「建立關係」,


而我想我在摘錄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做了「分類」,


我先去分出與我相關有價值的內容,摘錄下來,


而透過自由寫作,我與摘錄下來的內容「建立關係」,


如此形成解釋,再搭配現實,就形成知。


很有趣的觀點,也很符合我目前的閱讀工作流。


Reference

[1] https://www.isao-hosoya.com/

[2]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8863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一名碩博士生,正在為如何管理好奇心驅動的筆記而煩惱,這篇文章會提供你新的思路。通過參加Nick Milo的免費培訓,我重新理解了如何讓好奇心筆記融入學術研究中,建立更強的知識連結。這三個思維突破,將幫助你在學術筆記中找到平衡與深度。 - 突破1 - 將洞察當作連結點 研究生的學術筆記
想申請博士班的學生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脫穎而出?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什麼樣的學生最有機會成為博士生。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成為一個具備潛力的學術研究者,這篇內容絕對對你有幫助。 根據我的經驗,挑選博士生的核心條件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特質: - 1. 有自己的想法:在學術研究中,僅僅接受
1. 把每日的寫作當成「數量輸出」而不是「品質提升」: - 許多研究生會給自己訂下每天要完成多少字數的目標,導致過度關注寫作的「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精準度。他們可能因為急於達成每天的字數目標,而忽略了學術寫作應該具備的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寫作應該著重於觀點的細膩推演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透過寫作分享你的研究啟發與日常思考,不僅能鞏固知識,還能逐步建立起個人的專業影響力。2024年6月,我在社群平台上每天更新多篇300字短文,這樣的持續創作不僅讓我深化學術與生活的啟發,也讓我開始理解「寫作」如何成為溝通知識與市場需求的橋樑。 ▋搬運知識:從閱讀到寫作的轉化
「我實在沒有能力做到既聰明,又把事情做好,自己還沒有損失。」 「自己整理資訊,整理出來即使不看,也已經過了腦子,目的就達到了。」 「用電腦處理,事情只用一秒就可以完成。我們可以迅速知道結果,但事卻缺少了對做事情的藝術的訓練。」 「獲得任何東西都有成本。」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
1. 過度依賴現成工具而不深入理解其原理: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使用各種工具來加速工作,例如數據分析軟體或人工智慧模型。雖然這些工具能夠提升效率,但如果你只依賴它們而不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原理,當工具無法解決複雜問題或遇到限制時,你可能無法靈活應對。理解工具的運作邏輯不僅能幫助你更有效地
如果你是一名碩博士生,正在為如何管理好奇心驅動的筆記而煩惱,這篇文章會提供你新的思路。通過參加Nick Milo的免費培訓,我重新理解了如何讓好奇心筆記融入學術研究中,建立更強的知識連結。這三個思維突破,將幫助你在學術筆記中找到平衡與深度。 - 突破1 - 將洞察當作連結點 研究生的學術筆記
想申請博士班的學生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脫穎而出?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什麼樣的學生最有機會成為博士生。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成為一個具備潛力的學術研究者,這篇內容絕對對你有幫助。 根據我的經驗,挑選博士生的核心條件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特質: - 1. 有自己的想法:在學術研究中,僅僅接受
1. 把每日的寫作當成「數量輸出」而不是「品質提升」: - 許多研究生會給自己訂下每天要完成多少字數的目標,導致過度關注寫作的「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精準度。他們可能因為急於達成每天的字數目標,而忽略了學術寫作應該具備的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寫作應該著重於觀點的細膩推演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透過寫作分享你的研究啟發與日常思考,不僅能鞏固知識,還能逐步建立起個人的專業影響力。2024年6月,我在社群平台上每天更新多篇300字短文,這樣的持續創作不僅讓我深化學術與生活的啟發,也讓我開始理解「寫作」如何成為溝通知識與市場需求的橋樑。 ▋搬運知識:從閱讀到寫作的轉化
「我實在沒有能力做到既聰明,又把事情做好,自己還沒有損失。」 「自己整理資訊,整理出來即使不看,也已經過了腦子,目的就達到了。」 「用電腦處理,事情只用一秒就可以完成。我們可以迅速知道結果,但事卻缺少了對做事情的藝術的訓練。」 「獲得任何東西都有成本。」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
1. 過度依賴現成工具而不深入理解其原理: - 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使用各種工具來加速工作,例如數據分析軟體或人工智慧模型。雖然這些工具能夠提升效率,但如果你只依賴它們而不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原理,當工具無法解決複雜問題或遇到限制時,你可能無法靈活應對。理解工具的運作邏輯不僅能幫助你更有效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會寫這個主題,是因為這本是亮師在今天要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加上剛剛在思考今天日誌內容時想到:的確,在實人的日子所剩不多,是該統整究竟想從實人帶走什麼能力,所謂帶走,更準確的意思是「內化」,我覺得有必要將我想內化的能力一一文字化,才能更清晰地將此能力放進腦袋中提醒自己,並透過不斷的練習真正的把它內化。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什麼是元智慧? 許多人都理解,知識是什麼,它可以是IQ測出來的智商分數,可以是數學能力很強,也可能是反應很快,能夠舉一反三,又或者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最後還有可能是邏輯能力非常好的人,但這些都僅僅局限於知識,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個人有智慧,最常用的可能是長者,說他們有生活的智慧,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有些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會寫這個主題,是因為這本是亮師在今天要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加上剛剛在思考今天日誌內容時想到:的確,在實人的日子所剩不多,是該統整究竟想從實人帶走什麼能力,所謂帶走,更準確的意思是「內化」,我覺得有必要將我想內化的能力一一文字化,才能更清晰地將此能力放進腦袋中提醒自己,並透過不斷的練習真正的把它內化。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什麼是元智慧? 許多人都理解,知識是什麼,它可以是IQ測出來的智商分數,可以是數學能力很強,也可能是反應很快,能夠舉一反三,又或者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最後還有可能是邏輯能力非常好的人,但這些都僅僅局限於知識,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個人有智慧,最常用的可能是長者,說他們有生活的智慧,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有些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