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覺:覺醒一直藉由苦在呼喚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覺醒發生的契機為何?《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一書的開頭便提及關於覺醒的召喚,召喚來自於內在渴望更為完滿的自性。若以此一觀點來看,那該是美好的,那該是讓人毫不猶豫地投身其中。然則事實卻並不如此,大部分的人卻寧原選擇渾渾噩噩地活著,關於覺醒或是退卻、或是憂懼。為何如此呢?書中談及其關鍵因素,乃在於我們的人生往往受限於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形塑出來的種種框限,或者可以說心理環境,我們安於其中,更確切一點地說我們躲藏在裡頭,對於外在感到陌生也感到退卻,所以我們畏懼改變,即便那是一種覺醒,即便那是來自內心深層的召喚。

心理環境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我們或許可以從他所提供的功能來理解。心理環境的存在提供了我們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策略與方法,它可以明顯地降低我們人生的負擔。以此一觀點來看,其當可視為我們生活中最得力的助手。只不過,我們卻刻意去忽略成長這個因素。隨著時間的演替,我們漸漸長成,也變得更有能力,但是若我們仍一味地依賴原有的心理環境,那麼其也就等同於把我們禁閉在一切既成概念與期待之中。

「我就是這個樣子!」那彷若反射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讓人忘卻了自己的潛能,轉而將目光放在外在環境的變化。我們潛在的心裡眷戀著過往足以應變的情境,我們困鎖在自己的框架之中,遂對於外在的改變感到無奈與憂懼。埋怨與抑鬱成了我們面對現實的主要態度,那是被動的等待,那是丟失與忘卻自身的遺憾。而當所謂的等待,沒能依照腦中所勾勒的現實發生,那麼可想而知,苦,於焉而生。什麼是苦,書中有了極為精彩的論述:

「『覺醒』、『改變』可能以任何方式召喚我們,在任何時候,這種召喚最明顯的部分或許是一種很深的抑鬱——日漸感覺到佛陀所說的「苦」這個真相。佛陀理解到的苦並非只是痛苦或不適,苦——梵文所說的dukkha——是在我們經歷的事物中,感覺到一種根本的不足或無謂。」

「根本的不足或無謂」,反覆地不斷唸誦著這一段話,其精彩地點出了不斷外求的生命中,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想要藉由外在的物質盲目的去填滿心中的空洞,然則那看似怎也填不滿的虛空,反倒慢慢地淘空了對於生命的熱情與衝勁,最末更是不斷地加深心中的無力感與虛無感。更讓人心驚的是,在這過程中,「無謂」有了出頭的機會,對生命的不在乎或者麻木,竟然漸漸地取代了原有的在乎,甚或開始否定了生命的過往。

那該是讓人心驚與心寒的,所幸自性從未放棄覺醒的機會,其仍尋求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衝撞著內心。甚而透過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苦來喚醒生命的回望。猶記得一開始擔任心理師一職,曾經有感而發地說著:「人不痛,是不會改的。」這或許道出了現實的樣貌,卻總讓人批評過於殘忍。然則因循原就是人性的趨力,唯有「痛」,方有機會顛覆了原有的想法,唯有「痛」,才有機會讓我們覺察自身的存在。

一如我們對於身體總是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冷漠,總得要到哪個部分生了病無法運作,我們才會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與重要,也在那時我們才願意回過頭好好地檢視自己的身體。同樣地對於內心也是一樣,改變得從看見自己開始,而「痛」與「苦」,就是讓我們看見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從既有的眼光來看,那或許殘忍,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那是一種召喚,朝向自己真實完滿本性的召喚,也許會有另一番體悟。

也就是說,也許「苦」,讓我們慢慢地意識到其實我們自己給了自己很多的限制與束縛,而我們卻從未覺知,於是我們變得越來越狹隘與僵化。而當抑鬱帶來憂懼、帶來很深的迷惘,也許那同時也帶來覺醒的契機。書中以「旅程」的概念讓我們開始去挑戰既有的現狀,甚至是「逐出」我們原本所熟悉的一切。當進入了不穩定地過渡狀態,也許我們會因為不安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原本對於所謂桎梏的依賴,以及對於改變的不安。然而,卻也在那樣的過程裡,我們往往才能發現我們其實原來有機會,也有可能掙脫現有心理環境的鐐銬。

當既有的心理環境,將我們禁錮在一切既成概念期待之中時,我們彷彿失卻了動力,也逐漸失去了與內在的連結。改變的發生,讓我們重新警覺,卻也在那樣的過程裡,喚醒了更多的覺知,當所謂的「應然」開始動搖,我們會感到不安,可同時卻也帶來更多的活力。而聆聽與回應,也許是我們面對呼喚的良方,即便那源自與「苦」,我們也終將體悟在那背後所驅動的其實是覺醒的渴求。而那關於完整的希冀,更將清楚地接櫫內心所感受到的「根本的不足與無謂」。

於是,當我們願意回應那樣的呼喚,我們也將開啟不一樣的旅程。



延伸閱讀


關於覺醒的旅程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是我聞-avatar-img
2024/09/17
「人不痛,是不會改的。」苦是覺知的第一步啊,謝謝這篇好文。
海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7
如是我聞 但那卻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步啊!內心許多根深柢固的想法,對苦的理解與認知,總讓人退卻與排斥啊!
tina chou-avatar-img
2024/09/18
我會想正向一點看待苦,或許那是上天要為我們開一扇門的鑰匙!打開門,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海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8
tina chou 是啊!很多時候,熬過了才看清楚,原來那是為了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回首之後,反倒充滿感恩!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70會員
174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1/27
什麼是「自我」?什麼又是「我執」?乍看之下內心依稀能夠辨別這兩者是不同的,可是卻又未必能夠精確地道出兩者的差異。然則當無法清楚地釐清兩者的意涵,那麼面對「無我」的議題則往往容易慌了手腳,直覺地把自我丟棄,卻可能掉入了另一種盲從與茫然。
Thumbnail
2025/01/27
什麼是「自我」?什麼又是「我執」?乍看之下內心依稀能夠辨別這兩者是不同的,可是卻又未必能夠精確地道出兩者的差異。然則當無法清楚地釐清兩者的意涵,那麼面對「無我」的議題則往往容易慌了手腳,直覺地把自我丟棄,卻可能掉入了另一種盲從與茫然。
Thumbnail
2024/11/08
書中的第一章揭櫫了苦的深意,原以為接續將談及靈修的意涵與必要,沒想到作者反倒先懇切提醒著對於修行的依戀,同樣是一種執著。並且更接續指陳修行的關鍵不在於靈性的追求,而是如何體現日常的身分。這樣的提醒讓人欣慰,因為其點出了修行的態度,那不是一種盲目、更不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抽離。    
Thumbnail
2024/11/08
書中的第一章揭櫫了苦的深意,原以為接續將談及靈修的意涵與必要,沒想到作者反倒先懇切提醒著對於修行的依戀,同樣是一種執著。並且更接續指陳修行的關鍵不在於靈性的追求,而是如何體現日常的身分。這樣的提醒讓人欣慰,因為其點出了修行的態度,那不是一種盲目、更不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抽離。    
Thumbnail
2024/09/15
「『覺醒的旅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自性要和我們產生連結。」這句話語出榮格,也是《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這本書一開始所揭櫫的意涵。談及這本書,猶記得早在2008年4月剛出版時,便有如獲至寶般的狂喜。當年的暑假,更是以一天一個章節的閱讀方式,細細地咀嚼這本書的內容。
Thumbnail
2024/09/15
「『覺醒的旅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自性要和我們產生連結。」這句話語出榮格,也是《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這本書一開始所揭櫫的意涵。談及這本書,猶記得早在2008年4月剛出版時,便有如獲至寶般的狂喜。當年的暑假,更是以一天一個章節的閱讀方式,細細地咀嚼這本書的內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很多人會以為,當你覺醒以後就等於你已經走在揚升的靈性旅程之上。 實際上覺醒、療愈和揚升都是三個不同層面的事。 如果你想要去療癒你的內在,你想要去提升你的靈魂意識,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契機點,而這個契機點就是這個覺醒的瞬間。 『覺醒』、『療癒』與『揚升』是在我們自己的身心靈發展中極為重要的階段,但
Thumbnail
很多人會以為,當你覺醒以後就等於你已經走在揚升的靈性旅程之上。 實際上覺醒、療愈和揚升都是三個不同層面的事。 如果你想要去療癒你的內在,你想要去提升你的靈魂意識,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契機點,而這個契機點就是這個覺醒的瞬間。 『覺醒』、『療癒』與『揚升』是在我們自己的身心靈發展中極為重要的階段,但
Thumbnail
「我們利用痛苦本身做為找到力量的根源,以此來面對痛苦。」 痛苦是什麼呢?是來自於外在的傷害,還是源自於內心的無法控制? 起床睜開眼睛到入睡前,心情會因為這一天如何度過,而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如果這一天像昨天般度過,或許不會特別思考這一天的模樣,但是萬一今天發生一件大事,佔據了思緒、身體不時緊繃,
Thumbnail
「我們利用痛苦本身做為找到力量的根源,以此來面對痛苦。」 痛苦是什麼呢?是來自於外在的傷害,還是源自於內心的無法控制? 起床睜開眼睛到入睡前,心情會因為這一天如何度過,而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如果這一天像昨天般度過,或許不會特別思考這一天的模樣,但是萬一今天發生一件大事,佔據了思緒、身體不時緊繃,
Thumbnail
有找到關鍵了嗎? 是要"意識"到自己不行了,"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意識"到自己迷路了, 發自內心的"意識"到,才會可能有改變的契機。 意識,就是改變自己最初的起點。
Thumbnail
有找到關鍵了嗎? 是要"意識"到自己不行了,"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意識"到自己迷路了, 發自內心的"意識"到,才會可能有改變的契機。 意識,就是改變自己最初的起點。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買下這本書,大約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純粹看到關鍵字「歐普拉」就購入了,殊不知道每次看每次睡著,真的蠻適合當床頭書的,不過如今看來是當時的我悟性不足啊~ 雖說推薦序寫這是本靈修的入門書,但依據我半年前睡著的次數,我個人認為沒有那麼好入門。 「當你無法讓生命事件通過時,它們會留在你裡面,變成問題」
Thumbnail
買下這本書,大約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純粹看到關鍵字「歐普拉」就購入了,殊不知道每次看每次睡著,真的蠻適合當床頭書的,不過如今看來是當時的我悟性不足啊~ 雖說推薦序寫這是本靈修的入門書,但依據我半年前睡著的次數,我個人認為沒有那麼好入門。 「當你無法讓生命事件通過時,它們會留在你裡面,變成問題」
Thumbnail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Thumbnail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Thumbnail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Thumbnail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