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六歲,這天晚上我在客廳教女兒跳繩,示範後我站到一邊。
四歲兒子跑過來找我玩,我與弟弟面對面,而弟弟背對著姊姊。
姊姊對於跳繩還不熟悉,在跳繩的過程中越來越往我們靠近,最後弟弟進入了繩子甩動的區域,手臂不慎被甩動的跳繩打到。
弟弟愣了一下,跟我說:姊姊打到我了!
還沒反應過來,姊姊跳繩繼續著,弟弟手臂又被跳繩甩了一下。
弟弟一邊大哭一邊跑進房間,老婆也跟了進去。
看見老婆跟了進去,於是我留在客廳,跟女兒說剛剛發生了什麼事。
我一邊甩著跳繩給女兒看,一邊跟女兒說被這樣的繩子打到會很痛,所以弟弟的反應是正常的,他們倆個都沒有錯,下次再注意點就好了。
安撫好女兒後,我進了房間,弟弟從老婆懷中換撲倒在我懷裡再哭一輪,柔腸寸斷。
我同理著弟弟的痛,安慰著弟弟,也順便看看他的傷勢。
過一會兒,弟弟的情緒平緩了下來,換姊姊含著眼淚走了進來。
原來姊姊右手拿著跳繩打著自己的左手,想要知道那有多痛。
而在一次、兩次之後的嘗試,終於真的嘗到了苦頭。
但我猜在這個行為的背後,除了好奇以外,或許也有著覺得自己傷到了弟弟的自責吧?
身為父親的我,看著女兒這樣的身體力行實踐,著實嚇了一跳也很捨不得。
我同樣一邊看著她的傷勢,一邊跟她說她自己很重要,不需要這樣的傷害自己。
-
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同,特質的來源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環境所影響的。
我們如果有能力分辨,對於孩子的擔心以及期待是父母自己的,就能用更豐富的眼光看待孩子。
接納了孩子有著自己的獨特樣貌,跟隨著他,陪伴著他,也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