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為《全國兒童週刊》的專欄寫了三篇故事改編,於是在故事改編的教學中融入個人的創作體驗。本文分享三個簡單教學步驟,並利用「故事改編架構表」,有助於學生寫出吸睛的故事改編。
「故事改編」是很常見的寫作練習,《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徵文活動,分別在108學年上學期和113學年上學期徵求故事改編的稿件,可見這是多麼受歡迎的題材。
幾年前,我在引導學生寫作故事改編後,陸續寫了幾篇文章分享教學心得。不久後,我為《全國兒童週刊》的專欄寫了三篇故事改編,於是在教學中融入個人的創作體驗,在今年的課程中派上用場。
接下來的授課經驗分享,便是在過去的教學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引導學生寫出吸睛的改編故事。
當學生找到要改編的故事後,找到一個妥當的起點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找到好的起點,才能順利展開改編,避免交代太多無關緊要的情節。記得有一個孩子,要改編的是《灰姑娘》的結局,但寫了半節課,才寫到南瓜馬車的情節,原來她是從頭寫起--問題是:讀者要看的是你的改編,何必再看一次原版的情節呢?
我提示學生可以從以下四個點切入改編:
找到改編的切入點後,便可以速戰速決寫完第一段,準備在第二段進入重點。
雖然是改編已有的故事,但孩子還是必須投注不少的想像力,相當燒腦,最好多花點心思帶學生構思故事大綱,不建議一堂課完成作品。否則,在缺乏情節架構的情形下,一定會有人寫一步算一步,寫到結構鬆散、前後矛盾。比如有一個孩子改寫「愚公移山」,寫山神百般阻撓愚公移山的工程,但寫到最後不知道如何結尾,竟然直接幫愚公「開外掛」:
愚公脫下衣服,露出真面目,原來他是一拳超人。接著,他一拳把山神揍飛,再一拳把兩座山給擊碎……
讀者看到這裡,肯定要問:「既然他這麼厲害,為什麼不一開始把山擊碎就好,何必辛苦移山?」如此一來,一個原本構想不錯的故事,就這樣毀了……
有鑑於此,我安排兩到三堂課進行故事改編。第一堂課先擬定故事架構,以下是我設計的架構表和範例:
透過架構表設計好故事情節後,學生在下一堂課下筆寫作時,才會有明確的脈胳可以依循,不致於寫一步算一步或是亂開外掛。
故事光是寫當然不夠,當然要用「說」的;當故事說出來,被聽眾接收之後,才能夠更精準了解這個故事的接受度。
難道說這個步驟不能由老師負責,直接批改學生改編故事嗎?也不是不行,不過孩子的觀點和笑點畢竟與成人不同,說不定學生可以聽出故事不同層面的涵義也說不定,所以我會給學生一些評論的權力。
課程最後,每一位小作者必須輪流分享自己的故事,接著由其他學生給予回饋、建議,小作者再進行修改,一個動人的故事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