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男性育嬰假背後的思考與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論你是否為男性或計畫請育嬰假,都可以一窺男性在請假決策背後的思考邏輯。書中作者 (KEN) 不僅在這一年照顧孩子,還發展了不少新技能與興趣,並計畫如何將請育嬰假的效益,延續到夫妻都回到職場。

我是24歲單身女性,買這本書幹嘛?

一開始是因為好奇,男生請一年的育嬰假都在做什麼?希望我以後的老公也可以這樣哈哈哈

事前充分規劃「自己的生活」

育嬰假不是全給小孩,而是規劃自己的生活

  • 培養興趣
  • 寫作

分析男性和女性請育嬰假的優缺點

他剛開始請育嬰假時,遇到了不少質疑聲,例如「為什麼不讓太太照顧?」對此,他提出有力的觀點:

無論薪水高低,每份工作都在累積經驗和與世界的連結,沒人該被貶為「因為你賺得少所以就留在家。」

對作者而言,是否請育嬰假、工作是否受影響,全憑自己評估,

他認為別人的標準毫無參考價值,只需清楚掌握自己的需求和經濟狀況。



而且,他還指出,男性其實在照顧孩子時有體力上的優勢,有些家務其實更適合男性來處理。至於育嬰假期間將小孩送去托兒所,他解釋這不代表自己不專心照顧孩子,而是希望把握這段時間充實自己,譬如學寫作、拓展興趣,讓自己也能持續成長。孩子則能在托兒所和同齡小朋友互動,進行必要的社會化。

請育嬰假不是休息一年,上班以後彈回來

當育嬰假結束前,他已經想好如何讓煮飯自動化、找可以配送新鮮食材的小農,讓生活運作更順暢,而不是讓家事回歸到請育嬰假前。

這一年中,作者甚至發展出獨特的愛好:學做魚料理!他鑽研各種魚類的處理與烹調,還帶著孩子一起認識食材。對於日常烹飪,他像在工作一樣嚴謹,將每次料理過程記錄下來,不斷嘗試優化。

讓廚房工作自動化

作者的實驗精神延續到廚房,他還試驗氣炸鍋的效果,找出烤箱和氣炸鍋的最佳使用方法,讓每道料理更省時又美味。連洗碗機的比較,他也研究得透徹,甚至挑選出最適合的洗碗機,讓廚房生活充滿小小的成就感。

原來,上班族的優化流程思維也可以應用在家務

總結來說,他的經驗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男性育兒視角:在育兒中運用職場技能,拆解家務、規劃流程,將育兒視作一個創新專案來管理。這本書既真實又幽默,充滿啟發,尤其適合現代父母一讀。

我意外的收穫

發現自己的外派工作,居然是「前端設備採購」才不是什麼CI ,這算是給我在職場上有更明確的定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真心話計畫》及其所呈現的社群焦慮和自我反思的主題。透過六位角色的故事,書中揭示了現實生活與社交媒體/或是對外自我形象展現之間的落差,以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藏面。文章強調,不僅要從書中獲取知識,更需透過角色的經歷引發自我的反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身在社群媒體中的表現和情感狀態。
5/5真心話計畫
本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真心話計畫》及其所呈現的社群焦慮和自我反思的主題。透過六位角色的故事,書中揭示了現實生活與社交媒體/或是對外自我形象展現之間的落差,以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藏面。文章強調,不僅要從書中獲取知識,更需透過角色的經歷引發自我的反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身在社群媒體中的表現和情感狀態。
5/5真心話計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全職媽媽,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妳整天都在家,不會很無聊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女性,而且年齡層從30歲到75歲,都是孕育過小孩的女性,以一種羨慕但又輕蔑的姿態,彷彿在家帶小孩不僅對家庭沒有貢獻,而且還有著很廢的刻板印象。 尤其當他們得知小孩竟然還去上課的時候,更是用一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Thumbnail
這幾天每日持續跟著書中做練習,今日檢視自己的骨盆模式,看看在以下議題上,自己是如何詮釋與定義 對女性角色既定期待:照顧家庭、包辦大小事、犧牲、奉獻、包容 社會上:附屬於能力比較好的男性,女人不重要(自覺現在女性力量逐漸連結合作之力) 養育孩子:女人的職責,失去自由,孩子發展好壞和女人大有關係。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閱讀過不少有關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文章 親身經歷後有一些心得分享 這段三年多的陪伴短暫育兒人生時光 也許在外人看來好像封閉 但其實我要說這是我人生當中難能可貴的內省與改變的階段 這樣階段性的角色,讓我至少有七點學習: 1 照顧者的全面操練(安排與直接實作幼兒的吃喝拉撒睡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全職媽媽,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妳整天都在家,不會很無聊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女性,而且年齡層從30歲到75歲,都是孕育過小孩的女性,以一種羨慕但又輕蔑的姿態,彷彿在家帶小孩不僅對家庭沒有貢獻,而且還有著很廢的刻板印象。 尤其當他們得知小孩竟然還去上課的時候,更是用一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Thumbnail
這幾天每日持續跟著書中做練習,今日檢視自己的骨盆模式,看看在以下議題上,自己是如何詮釋與定義 對女性角色既定期待:照顧家庭、包辦大小事、犧牲、奉獻、包容 社會上:附屬於能力比較好的男性,女人不重要(自覺現在女性力量逐漸連結合作之力) 養育孩子:女人的職責,失去自由,孩子發展好壞和女人大有關係。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閱讀過不少有關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文章 親身經歷後有一些心得分享 這段三年多的陪伴短暫育兒人生時光 也許在外人看來好像封閉 但其實我要說這是我人生當中難能可貴的內省與改變的階段 這樣階段性的角色,讓我至少有七點學習: 1 照顧者的全面操練(安排與直接實作幼兒的吃喝拉撒睡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