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工作有害身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工作往往被視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許多人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將其視為人生的核心價值。然而,這種「以工作為中心」的心態也讓不少人陷入過勞的困境,長期的工作壓力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台灣的過勞情況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勞工因為超時工作、無法兼顧生活而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


許多人因為工作過度壓榨自己的身體,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臟病、高血壓、胃病等,還有許多人因此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像是焦慮、憂鬱症和失眠。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也讓他們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與滿足感。下班後,原本應該是休息、放鬆、充實自己的時間,卻常常被無盡的工作事務和加班所佔據。許多人連發展興趣愛好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或進行自我成長。

更糟糕的是,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是因為個人選擇,而是由於台灣當前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氛圍所促成。高房價、低薪水以及依賴過勞的經濟發展,讓很多人不得不加班或多工來維持基本生活。他們感到前途黯淡,缺乏真正的經濟安全,長期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中。這種社會壓力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


這樣的工作環境也促使了更多的社會問題。例如,過勞讓許多人陷入家庭和工作之間的矛盾,無法平衡好二者的關係,甚至造成家庭破裂。此外,許多人過於專注於工作,忽略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品質,最終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幸福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反思:工作真的比生活重要嗎?工作固然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它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當工作佔據了我們所有的時間,讓我們無法休息,無法享受生活,甚至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出現問題時,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先次序。是否我們正在過度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只為了追求短暫的經濟利益?

我們應該問自己:是否真的要用健康去換取薪水?是否值得將自己的人生奉獻給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工作,讓老闆受益,卻犧牲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現在也感受到這種過勞、焦慮、失眠的狀況,那麼或許是時候停下腳步,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是時候重新將生活擺回首位,尋找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方式。過勞不是必然的選擇,我們都有權利選擇不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生活。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天無絕人之路,我們仍然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兼顧工作和生活,而不必一味地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


讓我們一起反思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當我們停止讓工作佔據一切,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與幸福時,我們才能真正過上理想的生活。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追求經濟穩定的同時,不再過度透支自己的身心健康。

avatar-img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聰明機智,能夠迅速理解複雜的概念,而另一些人則相對簡單,對於深奧的話題可能難以跟上。這種認知上的差異讓我們在交流時,必須要有一些策略。我自創的理論——三十分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思想非常簡單,就是在跟別人說話時,要注意對方的認知程度。比如說,如果你發現對
在台灣,無論男女,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似乎變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家人、親戚、朋友甚至同事,無不對你的情感狀態保持高度關注。這種社會文化讓許多人感到壓力巨大,因為在這個文化裡,結婚似乎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完整」的標準。不結婚的人往往會被貼上「有問題」、「不成熟」、「孤僻」等標籤,這些刻板
在華人文化中,習慣焦慮的心態讓我們總是擔心未來的事情,忙碌著、工作著,似乎永遠都在追逐著什麼。我們常常任勞任怨,卻不自覺地承受著壓力,這樣的情況聽起來非常“華”。 無論經過多少世紀,或是這些華人移民到了多遙遠的國度,刻苦耐勞依然是大家對華人文化的第一印象。我們能在極為不合理的勞動環境中工作,一
前幾天看到這張圖,想起過去在困境的自己,總會想哪個貴人可以協助我走出困境,但好像永遠都等不到,一直到後來受過挫折的自己長出力量之後,才發現原來我的貴人是我自己啊! 還記得從小受到傳統封建迷信文化薰陶的我,常常聽到大人們聊天說歹命不好沒有貴人相助,或著怨嘆他們不是那麼順心的人生。我也因此帶著這個
能不能不要跟我說話,可不可以學習閱讀空氣的本事來理解我的禮貌並不是我熱愛跟你談話,我善意友好的回應是因為我家教好,不是因為我多喜歡跟你聊天南地北。 不知你也是否曾經有這種經驗,還是是現在進行式,在日常或在職場上,真的就是會有這些閒聊狂人很喜歡鎖定你,特別喜歡跟你聊天,專門講一些消耗你精神的瑣事
最近又在社群媒體上面看到台男們在討論亞洲男性在西方國家不吃香,底下留言有很多男生表示認同,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台灣男性都提到自己在西方國家居住時有類似的感覺,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必須先說明審美觀沒有絕對標準(但小呆瓜瀏海是人類公敵),各花入各眼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但因為這裡我們只討論是否亞洲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聰明機智,能夠迅速理解複雜的概念,而另一些人則相對簡單,對於深奧的話題可能難以跟上。這種認知上的差異讓我們在交流時,必須要有一些策略。我自創的理論——三十分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思想非常簡單,就是在跟別人說話時,要注意對方的認知程度。比如說,如果你發現對
在台灣,無論男女,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似乎變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家人、親戚、朋友甚至同事,無不對你的情感狀態保持高度關注。這種社會文化讓許多人感到壓力巨大,因為在這個文化裡,結婚似乎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完整」的標準。不結婚的人往往會被貼上「有問題」、「不成熟」、「孤僻」等標籤,這些刻板
在華人文化中,習慣焦慮的心態讓我們總是擔心未來的事情,忙碌著、工作著,似乎永遠都在追逐著什麼。我們常常任勞任怨,卻不自覺地承受著壓力,這樣的情況聽起來非常“華”。 無論經過多少世紀,或是這些華人移民到了多遙遠的國度,刻苦耐勞依然是大家對華人文化的第一印象。我們能在極為不合理的勞動環境中工作,一
前幾天看到這張圖,想起過去在困境的自己,總會想哪個貴人可以協助我走出困境,但好像永遠都等不到,一直到後來受過挫折的自己長出力量之後,才發現原來我的貴人是我自己啊! 還記得從小受到傳統封建迷信文化薰陶的我,常常聽到大人們聊天說歹命不好沒有貴人相助,或著怨嘆他們不是那麼順心的人生。我也因此帶著這個
能不能不要跟我說話,可不可以學習閱讀空氣的本事來理解我的禮貌並不是我熱愛跟你談話,我善意友好的回應是因為我家教好,不是因為我多喜歡跟你聊天南地北。 不知你也是否曾經有這種經驗,還是是現在進行式,在日常或在職場上,真的就是會有這些閒聊狂人很喜歡鎖定你,特別喜歡跟你聊天,專門講一些消耗你精神的瑣事
最近又在社群媒體上面看到台男們在討論亞洲男性在西方國家不吃香,底下留言有很多男生表示認同,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台灣男性都提到自己在西方國家居住時有類似的感覺,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必須先說明審美觀沒有絕對標準(但小呆瓜瀏海是人類公敵),各花入各眼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但因為這裡我們只討論是否亞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心理學上認為,通常是因為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需要有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及安慰,就會想控制別人,有些人會發展自戀型人格、自負自傲及偏見。 「你是我的,必須聽我的話!」有人跟你講過這句話嗎?戀愛過程很常見,有些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所以想控制。 你認為控制慾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是一種關心方式嗎?
一位長輩在聊天時大力抱怨房子太貴,社會失序、政府放任不管,讓房價不斷上漲,他努力打拚一輩子所存的錢,只是要在「蛋白區」買間新房竟然連頭期款都很吃力。 於是悶在肚子裡的怨氣有如止不住的水流奔放而出,富人炒作、政府無能,他腳踏實地,為什麼要被欺負? 滿滿的受害者心態能量爆發,周遭散落一地的負能量。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心理學上認為,通常是因為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需要有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及安慰,就會想控制別人,有些人會發展自戀型人格、自負自傲及偏見。 「你是我的,必須聽我的話!」有人跟你講過這句話嗎?戀愛過程很常見,有些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所以想控制。 你認為控制慾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是一種關心方式嗎?
一位長輩在聊天時大力抱怨房子太貴,社會失序、政府放任不管,讓房價不斷上漲,他努力打拚一輩子所存的錢,只是要在「蛋白區」買間新房竟然連頭期款都很吃力。 於是悶在肚子裡的怨氣有如止不住的水流奔放而出,富人炒作、政府無能,他腳踏實地,為什麼要被欺負? 滿滿的受害者心態能量爆發,周遭散落一地的負能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有說工作太忙,所以輕者忍著不上洗手間而造成尿道發炎等小毛病,重者在工作時就撒手離世了。 因為我們制約在頭腦裡的「責任感」較身體的「原始需要」—吃喝拉撒—優先。下意識地我們認為憲法裡的工作義務優於生命/生存義務? 如果有一定的運動習慣,就能發現滿足身體的原始需要後,活動的表現都會更好。如果
Thumbnail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已成為現代職場文化中的一個熱門話題。瞭解工作與生活平衡對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及文化不同層面的益處和實現方法。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有說工作太忙,所以輕者忍著不上洗手間而造成尿道發炎等小毛病,重者在工作時就撒手離世了。 因為我們制約在頭腦裡的「責任感」較身體的「原始需要」—吃喝拉撒—優先。下意識地我們認為憲法裡的工作義務優於生命/生存義務? 如果有一定的運動習慣,就能發現滿足身體的原始需要後,活動的表現都會更好。如果
Thumbnail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已成為現代職場文化中的一個熱門話題。瞭解工作與生活平衡對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及文化不同層面的益處和實現方法。
Thumbnail
隨著工作要求和職場競爭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更帶來工作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表現,更侵蝕著個人的倪靜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提供了許多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從理性思考到行為改變的建議,為職場人提供了實用的工作壓力處理技巧。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