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療癒的旅程#1|當我離開教會,我好像終於走出了迷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靈性療癒的主題,比較冷門小眾一些,我曾經很猶豫要不要把這些事放到網路上,畢竟宗教信仰、靈性等等經驗是比較個人的事,可是我很感謝曾經把自己的脆弱分享出來的前輩們,他們開設YT頻道,書寫網路文章,分享自己在教會經歷到的情感傷害與認知失調,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之所以會開啟靈性療癒的旅程,很大一部份和自我覺察有關。我們常常說身心靈是一體的,當我學會覺察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時,我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察覺到教會裡面種種的矛盾與壓抑,以前面對這些矛盾的訊息,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認真相信、順服就好,直到漸漸的,我再也無法說服自己去無視各種不合理之處了。


這一篇純屬個人經驗分享,用意在於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而非增加彼此的對立和仇恨。以下的敘述都是在表達我內心的衝擊與感受,以及提出可能的問題所在,而最後,我想聲明,我並未離開這個信仰。

也想提醒大家,大部分的牧者和屬靈領袖是懷著善意去服事的,有些教會的教導也對我們有幫助,然而,對於屬靈領袖提出的觀點並非照單全收,因為每個人有不同觀點和立場是很正常的事。


我覺得這篇文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情感、情緒」很重要,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別人要自己做的事情,要尊重自己的感覺,因為很多情緒上的傷害,都是緩慢地,一點點累積的。



---------------------------------------------------------

我很小就被帶到教會,接受洗腦... ,請允許我用這個詞,因為我花了好長的時間在療癒傷痛,我在情感上、靈性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即便我很努力的閱讀各種書籍,想療癒自己,這個傷害到現在依然存在。具體來說,就是我依然相信這個信仰,依然閱讀聖經,也會禱告,可是我沒辦法聽完整場講道,聽了會勾起以前被迫做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被情緒勒索的場景等等。而當我沒辦法聽完講道時,還會有罪疚感,在離開教會以後,我生活中大多數時間都提不起勁,心裡面缺了一大塊。


上帝啊,你不是應許我們,在你裡面有平安和自由嗎?為什麼反而被綑綁呢?


我想再次聲明,正因為我看重我的信仰,才會如此痛苦。在離開教會以後,我沒有辦法展開全新的人生,而是不斷在網路上、書籍中尋找答案,我過去花了這麼多時間在教會,這麼認真的聆聽和吸收講道內容,卻慢慢發現真理中藏著謊話。我需要時間,慢慢地找出過去所相信的那些話中,有哪部分值得繼續堅持,而有哪部分其實是有毒的,需要慢慢移除。

我仍然在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如果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也歡迎分享,讓我知道我不孤單。


或許我很早便意識到不對勁,只是一直不願意面對。某一次,不知道第幾萬遍聽到主日講道鼓勵弟兄姊妹參與某傳教事工,又說不要勉強、要甘心樂意的服事,此時,我終於無法無視這當中的矛盾了,因為我相信我心裡面覺得被壓迫的感覺。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相信你的感覺。


當教會領袖說不勉強我們服事,但又不停地重複講相同的話來施壓時,其實完全能夠感受到,他們有多麼希望我們去做這些服事,尤其在我們表達不願意之後,還會不放棄的詢問背後的原因。這時候,很有自我的人就會直接拒絕,而受過領袖牧養,有情感連結的人,很可能就會說服自己接下。這就是情感上、靈性上傷害的開始。

因為這些牧者或領袖們,確實是「好人」,發起事工的初衷是善的,但是當他們為了事工的進行,習慣於勉強人,甚至拿聖經經文來佐證時,這就會構成會眾的「心理僵局」

牧者很關懷我,事工也是好的,並且引用聖經經文讓我知道─上帝喜悅我們付出,雖然牧者也曾經說不要勉強,可是如果我不做,牧者看起來會不開心,那麼上帝呢?

由於「神」是基督徒心裡最高的位格,而牧者又是傳講神話語的人,所以會眾對於上帝的理解很大一部份來自牧者,牧者說的話自然很容易跨越人的心理防線,去影響一個人的判斷。漸漸的,會眾就會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去做牧者要他們做的事。



我深深記得,有幾次選不出事工領袖的時候,屬靈權柄會用指定的方式和群眾壓力讓被選出來的人自己洗腦自己─「被領袖稱讚且委以重任,這是一個榮幸,一個讓我學習的機會」。

在教會久了,會不斷目睹類似的場景,然後覺得奇怪的同時,卻又無法辨識出來 (因為太熟悉了,熟悉到我們自己被勉強了都沒有感覺),受害者本人也會認同把擔子壓在他身上的人,各種感謝權柄給他學習與挑戰的機會(但其實看起來很勉強,甚至有的看起來快哭了...),導致一堆人認知失調。認知失調的點在於,其實此人一開始是不想做這件事的,但是迫於群眾壓力和權柄的人情債,你就不得不洗腦自己接受並且假裝自己喜歡這件事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既然不喜歡,為什麼不拒絕就好呢?

原因就是,恐懼。 (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群眾壓力、領袖人情債)

教會總是高舉彼此相愛,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而實際上,你會知道,教會裡面愛雖然多,恐懼也不少。當今天你不一起參與某個活動,就會有人在背後說:XXX怎麼都不跟我們一起,XXX怎麼都不幫忙,怎麼不服事,怎麼今天沒來小組、沒來主日、沒來禱告會。

只要你待得夠久,就會發現有人在製造這種氛圍,讓人變得更加恐懼,因為出於害怕被討厭、害怕無法融入群體,而被迫做許多的事。而即使是按照規矩來服事的人,也只是拼命在做事,沒有愛在裡面。服事結束之後,會變得非常空虛。


教會權柄鼓勵弟兄姊妹活出耶穌的樣式,以無條件的愛去服事,要我們不斷付出,而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卻沒有能力幫上忙,只會要我們多禱告讀經、來參加禱告會、去傳福音,而如果做完這些都沒有效,那就是你做的不夠多,好像不論我們怎麼求助,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現在回想這些經歷,真的像鬼打牆XD)

我聽過有一段話:因為醫療的進步,現在很多癌症有化療藥物之外,還有標靶藥物,使很多人的壽命因此延長,如果醫療都會不斷進步,那麼宗教信仰呢?在基督教領域的心靈醫治這一塊,似乎都沒有什麼進展,總是用同樣的方式─我為你禱告、醫治釋放禱告等來處理,如果一次、兩次、甚至好幾次都沒效果,那就是時候找別的方法了,不是嗎?


如果權柄不肯承認自己的有限性,習慣用千篇一律的方式解決所有的問題,用陳腔濫調回答會眾的疑問,如果他們不肯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了解每個人在想什麼,那麼思想會逐漸變的單一且僵化,逐漸與現實脫節,終有一天,最信任他們的人也會因著信任崩塌而離開。



---------------------------------------------------------


我覺得自己在教會是有開心的時光的,但也有痛苦的部分 (認知失調和情緒勒索),有一句話很適合作為過去教會經歷的註解─如果教會裡有50%是真理,帶給你自由,同時又有50%帶給你綑綁和痛苦,那麼,你可以選擇,接受那百分之五十的真理,並推開另外的百分之五十。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但很現實的,或許你會失去教會生活,失去你的朋友們,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好好思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我是先增加教會外的支持系統之後,才慢慢淡出教會的,在與教會外的朋友們互動時,我覺得非常自在與快樂,即使訴苦,也不會再有人要我讀經禱告,他們就只是靜靜的聽,輕聲安慰我。雖然現在我還是常感到迷惘,不過比起置身於迷霧之中,現在比較像是面對一片大草原,在白天我需要日光的指引,夜晚則需要北極星。過去身處迷霧之中,習慣閉著眼睛聽指令行事,現在自己睜開眼睛,需要先適應一下,總有一天,我會找到日光與北極星,會知道方向的。



這裡先推薦兩本書:屬靈誤用 (實體書,作者:大衛強森)、信任崩塌 (網路上跨文翻譯自Broken trust 這本英文書)

以下是陪伴我走過靈性療癒的影片,給大家參考,影片中的兩位都是苦主,不過他們是已經走過很大段療癒旅程的人,所以討論的很理性、也描述的很精闢,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我在離開教會以後,有一段時間腦中都會出現自己要完蛋的感覺,覺得自己很糟,會在心中不斷責備自己,覺得上帝會不會懲罰我,讓我工作或婚姻不順等等 (這些恐懼真的很真實、很可怕),那時候看到下面這支影片得到了很多安慰。



靈性療癒相關書籍請點此→靈性療癒的旅程#2:推薦五本靈性療癒書籍


我是Dite 戴特,也可以叫我戴戴😊,這裡會記錄我重塑新生活的點滴 好書推薦|推薦各種心理學、自我成長的好書 旅遊的日子|熱愛日本旅遊,記錄旅行的所見所聞 簡單生活|紀錄自己喜歡看的劇、動畫,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心靈補給|一些從心理書籍獲得的啟發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楓葉季到了,說到賞楓景點,最有名的地點之一就是京都了。 以下推薦幾個賞楓景點供大家參考
5/5京都賞楓
上一篇讀書筆記提到,健康的自我表達是自我療癒很重要的一環。 我記得前幾天聽鄧醫師和唐老師的訪談中,唐老師提到她去法國住在朋友家,有一次她說想自己出去走走,住家地址她記起來了,所以獨自出門沒有問題。結果,沒想到要回家時,發現那個住宅區的房子都長得一樣,她有點迷路,就在這個時候,天色漸漸暗下來,迎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這本書大概是兩年前買的,現在書上充滿了各種顏色的劃記和註記,邊角也不知道被我折了幾次。它是出門時最常攜帶的一本書,每次看都會有新的體會。在遇到各樣難題的時候,翻開它,就像與一位有智慧的長者促膝長談、聆聽他的建言,能重新找回面對困難的力量。 這本書是由哲學家岸見一郎,以及撰稿家古賀史健合力完成的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這篇是接續上一篇,成為一個「獨立且完整」的人的第二篇,針對「完整」的人的想法。
楓葉季到了,說到賞楓景點,最有名的地點之一就是京都了。 以下推薦幾個賞楓景點供大家參考
5/5京都賞楓
上一篇讀書筆記提到,健康的自我表達是自我療癒很重要的一環。 我記得前幾天聽鄧醫師和唐老師的訪談中,唐老師提到她去法國住在朋友家,有一次她說想自己出去走走,住家地址她記起來了,所以獨自出門沒有問題。結果,沒想到要回家時,發現那個住宅區的房子都長得一樣,她有點迷路,就在這個時候,天色漸漸暗下來,迎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這本書大概是兩年前買的,現在書上充滿了各種顏色的劃記和註記,邊角也不知道被我折了幾次。它是出門時最常攜帶的一本書,每次看都會有新的體會。在遇到各樣難題的時候,翻開它,就像與一位有智慧的長者促膝長談、聆聽他的建言,能重新找回面對困難的力量。 這本書是由哲學家岸見一郎,以及撰稿家古賀史健合力完成的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這篇是接續上一篇,成為一個「獨立且完整」的人的第二篇,針對「完整」的人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fumi老師:❤️❤️❤️ 🥰🥰🥰看著學生療瘉報告紀錄,深深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對每個人影響之深遠,靈氣療癒的深度再次的讓Fumi老師折服,很感動學生詳細的紀錄,在學習靈氣療癒後真正的落實在生活之中,更體會到將所學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身邊的人,無論是親人、朋友、以及所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主人家安排入厝趴的經歷,其中有人體驗了彩油療癒並得到感動。作者在文章分享了體驗過程中的感覺,進而反思了對於信任的議題。一方面分享了入厝趴的歡樂,另一方面也探討了個人在心靈上的成長。
Thumbnail
臺北場初級班在大家的歡笑聲中結束了,本班有情侶檔、消防員、靈修者、上班族、校園老師等等背景的學員,為了自己、家人的健康、和追求自我成長前來學習靈氣。期待大家在這愛與智慧的能量中得到幸福與療癒,祝福各位。
Thumbnail
課程結束,請繳回一篇學習心得報告是慣例,從撰寫過程中回顧自己的學習,是治療的一部分,是促進彼此教學相長的養分,也歡迎同學回來看看自己的心得,或是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聚聚,暫離塵世的喧囂,接受宇宙能量的祝福與滋養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文章內容闡述了靈氣療癒師在日常練功、技巧提升及個案療癒中的發現與成長,其中靈氣持續練習的重要性及靈氣療癒師對於個案的解讀與鼓勵。透過靈氣的持久修練,療癒師能夠提供更精準及溫暖的療癒服務。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療癒,是一段恢復神性的旅程,讓我們憶起自己的力量,盡情活出靈魂閃耀溫暖的光輝。」 在關於已知原因與未知原因的療癒上,與天使們討論後,天使們用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來告訴我這之中的差異,分享給大家參考。 (僅在某些層面上可以如此解釋,療癒的作用遠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
Thumbnail
神奇的是,連續兩天長時間的課程竟然不會讓我感到疲累,反而很享受那種浸在靈氣的感覺裡。 身體僵硬的反應感覺是→僵硬→被靈氣解除→僵硬→再解除這樣循環,漸漸的僵硬反應就緩和了許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
Thumbnail
🍀🍀🍀fumi老師:❤️❤️❤️ 🥰🥰🥰看著學生療瘉報告紀錄,深深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對每個人影響之深遠,靈氣療癒的深度再次的讓Fumi老師折服,很感動學生詳細的紀錄,在學習靈氣療癒後真正的落實在生活之中,更體會到將所學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身邊的人,無論是親人、朋友、以及所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主人家安排入厝趴的經歷,其中有人體驗了彩油療癒並得到感動。作者在文章分享了體驗過程中的感覺,進而反思了對於信任的議題。一方面分享了入厝趴的歡樂,另一方面也探討了個人在心靈上的成長。
Thumbnail
臺北場初級班在大家的歡笑聲中結束了,本班有情侶檔、消防員、靈修者、上班族、校園老師等等背景的學員,為了自己、家人的健康、和追求自我成長前來學習靈氣。期待大家在這愛與智慧的能量中得到幸福與療癒,祝福各位。
Thumbnail
課程結束,請繳回一篇學習心得報告是慣例,從撰寫過程中回顧自己的學習,是治療的一部分,是促進彼此教學相長的養分,也歡迎同學回來看看自己的心得,或是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聚聚,暫離塵世的喧囂,接受宇宙能量的祝福與滋養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文章內容闡述了靈氣療癒師在日常練功、技巧提升及個案療癒中的發現與成長,其中靈氣持續練習的重要性及靈氣療癒師對於個案的解讀與鼓勵。透過靈氣的持久修練,療癒師能夠提供更精準及溫暖的療癒服務。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療癒,是一段恢復神性的旅程,讓我們憶起自己的力量,盡情活出靈魂閃耀溫暖的光輝。」 在關於已知原因與未知原因的療癒上,與天使們討論後,天使們用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來告訴我這之中的差異,分享給大家參考。 (僅在某些層面上可以如此解釋,療癒的作用遠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
Thumbnail
神奇的是,連續兩天長時間的課程竟然不會讓我感到疲累,反而很享受那種浸在靈氣的感覺裡。 身體僵硬的反應感覺是→僵硬→被靈氣解除→僵硬→再解除這樣循環,漸漸的僵硬反應就緩和了許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