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將至,許多考生應該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吧?
有些已經有良好準備的考生已經躍躍欲試,等待坐入考場,拿到應得的分數;另外一些考生,於準備上,信心稍微不足:是單字背得不夠多嗎?文法不夠熟嗎?還是文章讀得不夠快,容易時間不足?
針對這三點,似乎只能靠平常基礎功力的打底;若基礎不穩固,很容易在考場慌張,或失常。
不過,與其考前夜夜挑燈夜戰、拿7,000單死背,筆者想要提點一些做題上的原則,替那些考前恐慌,覺得自己練習不夠的考生,加強一些倒數兩個月(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值得練習的方向。筆者畢竟無法代替考生背單字,也無法在場邊提供用字提示,更無法透過手機傳送提示,只能提供一些在考前有效的自我訓練的法則。而這些法則亦有助於考後的學生,甚至社會人士,自我進修。
首先,「閱讀重點」:找到段落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 short as TS)
一個負責任的文章作者必須要在每個段落的「第一句」明確、清楚地破題;寫作教科書都會將這個原則稱作「清晰度」、或「明確性」(clarity)。
同理可推,於整個文章的第一個段落出現,能總結整篇文意的句子叫作主旨句(Thesis statement):通常出現在第一段落末句「結論句,」或者(但不包括,)第二段落【後者相對罕見,以文長1,000字內,沒有奇異寫作風格的文章而言】,且只會出現在其中一個地方:要不在第一段句末、要不在第二段;在第二段的話,通常在中後段。這是為了符合「讓人一眼就把握文章要點」──明確性──才如此布局。
正如先前的文章所提到,大考中心出題相當科學化,因此可以相信出題的設計者應該會把握基本寫作原則。以113年學測第四大題、篇章結構(31-34)為例:共四段的文章可以將每段落的主題句(TS)抓出來:
Para 1. While Dr. Weinstein, a surgeon at Dartmouth College, was trying to lift a heavy box, he twisted his back.
Para 2. [31].
[Thesis Statement] In fact, when active people consult him, he usually tells them to just keep exercising.
Para 3. Dr. Weinstein is not alone in his treatment of sports injury, but the specific advice can differ from specialist to specialist.
Para 4. [34].
從「明確性」的原則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組題目竟然考了兩題「主題句」選擇:分別是 __31__ 和 __34__;分屬段落2與段落4。
我們接著深入分析。
我們先試圖找出「文章主旨」:
* [. . .] Dr. Weinstein, a surgeon . . ., twisted his back.
※ 從第一句的資訊,似乎不足以看出「文章主旨,」但足以提供「閱讀方向」(reading direction):「跟運動傷害有關。」
【補充】分析句子時,應當把握「主詞出現的單句」中,「人,或主體」(subject)、補語(關係代名詞、非限定)【有”,”的、補充說明主詞的補述片語或語句】;出現”while”的「副詞子句、連接詞子句,」因為文法功能上屬於「從屬於主要子句的補述語句,」通常暫時忽略不看──除非題目挖空出現在此。
細看第一段,可以判斷是「敘述文,」特色是「平鋪直敘,提供重點資訊。」以「敘述文開頭」的文章通常出現在「科普雜誌類」的文章,結構通常是:
段落一:給定一個現象、描述這個現象;在「結論句聚焦」文章討論的重點。
段落二:圍繞這個重點,進一步論述,點出本文要旨 (thesis)
段落以降:【論述……】
※ 理解這個架構後,我們先看第一段要聚焦的重點:
【倒數兩行、三個句子】
“So he decided to get out for a run. [. . .] When he returned, he felt ‘pretty good.’”
另一方面,從大量資訊的資訊中,找出「幫助答題」的關鍵內容(relevance)是首要目標。
首段的關鍵資訊有:
(1). Dr. Weinstein, a surgeon
(2). . . . twisted his back [while lifting a heavy box]
(3). Pain
(4). Going out for a run
(5). [Quite out of expectation], he felt “pretty good”
因此,本文的主旨圍繞兩個大主題:
(1). Workout injury (“lifting a heavy box”)【運動傷害處置】,以及
(2). An “unorthodox,” but effective approach (“going out for a run”)【非正統,但有效的處置方式】
一旦理解文章的要旨,答題上就會更有幫助。
__31__ : (D). This seems to run counter to the common practice.
這篇文章的主旨出現在第二段──相當公式化的科普類文章。
我們已經抓到通篇的要旨──文章主旨(thesis statement)是:
“[. . .] he usually tells them to just keep exercising.”
既然已經知道方向,從文章結構的方向來分析,那麼第二段的題目 __31__必須是該段落的「主題句」(TS)。這個選項應該要總括第二段落的文意。
我們接著看第二句話,看能否推敲出文意的方向:
(Sentence 2) “[When people got injured], they are usually advised not to go right back to exercising . . .
這段話提供相當直觀的觀察重點:
(1). Usually not . . .
(2).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Dr. Weinstein’s method
從「字詞關聯性」(lexical relevance)的原則答題,也可以看出只有選項(D) . . . run counter to . . . 與題意關聯。
因為Dr. Weinstein的方法「非正統」(usual)──「跟正常作法反著做」(to run counter to the common practice). 與文章要旨連貫:
(D) This seems to run counter to the common practice.
[Thesis statement] [. . .], he usually tells them to just keep exercising.
經檢查,選項(D)也符合「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__32__ (A) For example, . . .
承繼「主旨段落」的段落應為「支持段落」(Supportive paragraph)──提出有力的論證來加強論點。因此,我們可以預測在這段落中,文章作者要「提出舉例」(For example, . . .)──符合文章的「銜接性」原則(cohesion)。
這題偷吃步的方法就是「直接抓”For example . . .」選項(A)。當然,這樣貿然填答相當危險。
進一步分析,從第一句「主題句」來找線索:
Para 3. TS: Dr. Weinstein is not alone . . ., but [the approach] can differ from specialist and specialist.
從主題句中可以找到兩個重點:
(1). Dr. Weinstein is not alone.
(2). [The treatment] differs . . .
那麼,具體而言是「如何」不同;下一句幾乎都會接「例如」:
__32__ (A) For example, an injured runner might end up cycling and swimming instead of running.
選項(A)便提供「不同樣態」的例子,故選此答案。
__33__ (C)
在同一段落的第二個挖空後面接著句子是該段落的「結論句。」
【補充】「結論句」的功能是「總收本段、給予一個呼應主題句的句子,並且承接下個段落。」
因此,結論句有兩個明顯特徵:
(A). 呼應主題句:跟首句幾乎是抽換詞面
(B). 承接下段落:跟下一段落的主題句相關;結尾的「主詞」(subject)會是下一段落的主題句中的主詞──是為文章的「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我們看結論句:
※ “Their consensus [. . .] is that [unless (附屬子句先忽略)], moderate exercise can actually speed healing”
→ 聚焦在「結論句的單句」(concluding sentence, a single sentence)
“[M]oderate exercise can actually speed healing.”
從銜接性(cohesion)的原則來看,找到符合段落連貫性的選項,似乎只有(C)
(C) Many suggest that most patients can continue with the sport they love
[CS] Moderate exercise can actually speed healing.
因此__33__選 (C)
__34__ (B)
答題至此,答案選擇只剩(B)。
綜合上述的分析,從文章的「銜接性」(cohesion)與「連貫性」(coherence)的角度切入,我們須找到符合以下條件的選項:
(1). 主題句:點破段落主題
(2). 段落連貫性:首句跟結尾句相關
(3). 文章連貫性:結尾主題句呼應文章主旨段落的主題句【這題,第四段TS與第二段TS,以及Thesis statement,相互呼應。
(1). __34__是主題句
(2). 呼應結尾句:”the exercise ‘makes a lot of sense’”
選項(B)中的”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ing when injured” 與之連貫
(3). 文章主旨:
[Thesis statement] to just keep exercising
(B)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ing when injured
兩者連貫。
綜合上述三點分析,選擇(B)
為何筆者要花如此大篇幅時間分析文長不過350字不到的短文?
因為不透過這樣「自行操作,」逐步去拆解文章的架構,是無法親自體會文章組織的「意圖性。」
所謂「好寫作必起於好閱讀,」懂得如何閱讀,考生更能理解如何組織文章,進而書寫文章。
大考在即,筆者鼓勵考生花點時間自行分析文章;在有餘力之時,死背7,000單必定不是得分關鍵,必也「建立正確的閱讀觀念」、「掌握文章結構,」以及「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與設計架構。」
===========================================
參考:
台大寫作教學中心(Cohesion & Coh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