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校報名了一系列關於情緒的課程,第一次參加關於情緒的實體活動,除了需要和人互動,也讓頭腦以新的方式接觸自我成長的課題,過程中更是沒時間做筆記,完全只能投入的體驗,因此當作分享,也當作我自己的回憶筆記,讓我向你們介紹和體驗這個活動吧!
先從以下的情商情緒儀表的左半邊(紅色與藍色)選出一個這七天內感受到的負面情緒。
這時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彼此選了什麼情緒,但請不要彼此分享引發此情緒的事件。否則就只是變成抱怨大會罷了。
計時90秒,閉上眼睛,平穩緩慢的呼吸把藏在身體裡的這個情緒殘渣喚醒,每一次的呼吸都要比上次更慢,用鼻子吸氣8秒-嘴巴吐氣8秒不斷循環,再次用身體(皮膚、肌肉的緊繃)感受這個情緒,找到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將它化為熱氣從嘴巴吐出。
可能會是環境、天氣、氣味、肚子餓、頭痛、頭暈、身體不舒服、人、某些特定行為等等,不論是什麼,請越詳細越好,因為這樣大腦會幫我們形成一個防護網,對自己的情緒來源越了解,越能避免或提早為自己做準備,我覺得就像颱風天我們會先買好糧食,不讓自己受到傷害一樣。
看看自己的事件屬於哪個類別
這裡提到一個單字「情緒棲位」,便是可以影響我們情緒的範圍,我們希望可以管得到的地方,當情緒棲為越大,人們越容易有煩惱。
這裡我認為在第二點與第三點的他人與環境,雖然是造成情緒的一部分,但既然我們已經認知到這個問題無法靠自己改變去解決的話,就不該放任他們對我們產生影響。
我們只有兩種選擇,拒絕或接受,如果拒絕的話就是遇到這樣的環境或人就離開;接受的話,就是找方法讓他變成可以靠自己改變就解決的問題,或是找方法說服他們,但是畢竟我們無法強行要求他人改變,且這樣的情緒棲位將會變大,那些我們無法說服的人將會變成我們的煩惱。
經過幾天後與媽媽的爭吵中,我發現媽媽的行為竟然也在我的情緒棲位當中,我心目中其實有個完美媽媽的形象,在發生什麼事情時我心中已經有了媽媽應該要有的反應,而當媽媽沒有符合我想像的形象時,我的內心會像小時候一樣覺得媽媽不在乎我而感到彆扭和不開心。
這裡就可以回到第一步,辨認自己的負面情緒來做這項心理保健運動。
但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第三步中的第三點,我將其分類在可以靠自己和他人改變的中間,因為我認為這是兩人缺乏真正的溝通所造成認知間的鴻溝,但要如何實際在生活中練習自己想到的解決方法,絕對不是上了一堂課或看了一本書就學得會的事情,需要實際的運用,在將所學用出來時也許會感到尷尬,但我都會在內心提醒自己這是因為大腦遇到了不熟悉的事情,它還在適應,好讓自己堅持做這件雖然令我感到不舒服卻是對我好的事情。
而當這件事不再讓我尷尬,甚至可以讓對方也不尷尬的話,這對我自己來說就是相當成功的一件事了!現在還在練習當中,但刷牙這件小事也是慢慢練習起來的。
謝謝你們的閱讀!
希望大家都可以認知到自己的情緒,並試著理解它
如果本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