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低效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個強調效率至上的時代,每個人都不斷地尋求高效完成事情的訣竅。但在Morgan Housel 所著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中,對此提出批判,並討論了人們普遍存在的「效率迷思」。作為一個資深管理者,我深刻體會到:有時候,看似「沒效率」的行為,反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心理學家 Amos Tversky 曾說:「做出好研究的祕訣就是稍微偷懶一點。人們會因為沒辦法虛度幾個小時而浪費好幾年。」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過去在追求效率時所犯下的錯誤。在管理團隊時,我總是希望每個人的行事曆都排得滿滿的,彷彿這樣就能達到最大的生產力。然而,Housel卻告訴我們,這種思維可能適得其反。

以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例,研究發現單純的散步就能提高 60% 的創造力。這個研究追蹤了 176 名參與者,比較他們在坐著和走路時的創意表現。結果顯示,不論是在室內跑步機上或是戶外散步,參與者的創意思考能力都顯著提升。這個發現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它印證了我自己的觀察,我很多的問題,都是在假日登山的過程中,透過不刻意的思考而產生解決方案。

Charlie Munger (查理蒙格)談到 Warren Buffett (巴菲特)的成功祕訣時說:「我認為是他有一半的時間都坐定在那裡閱讀。」巴菲特並非把自己的行事曆安排的滿滿的,反而是流行一半的時間閱讀與思考,來讓自己有更好的判斷力以做出決策。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新冠疫情也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2022 年,許多採用及時生產(JIT)的汽車製造商,因為缺乏零件而被迫停工。豐田汽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儘管他們是 JIT 系統的創始者之一,但在疫情期間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供應鏈策略。這個案例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追求極致效率是否真的明智?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開始刻意在預算和時程上保留 15-20% 的彈性空間,這種「效率較低」的做法,有時可以為團隊帶來更多應變能力。

最近幾年,「崇尚忙碌」(hustle porn)的風氣盛行,彷彿忙碌就等同於生產力。但 Nassim Taleb(塔雷伯) 提出的觀點值得深思:「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有多少空閒時間要消磨。」這個說法雖然有點極端,但確實點出了一個重要事實:真正的效率不在於填滿每分每秒,而在於為創意和思考預留空間。Google 著名的 20% 時間政策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個政策讓員工將 20% 的工作時間用於自己感興趣的專案,最終催生了 Gmail、Google Maps 等創新產品。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讓大腦處於「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狀態時,也就是所謂的放空狀態,反而能促進創意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這個發現為「浪費時間」提供了科學基礎,說明了為什麼有時候「什麼都不做」反而能帶來突破性的想法。

反思這些觀察,我認為重點不在於完全否定效率的重要性,而是要找到適當的平衡點。過度追求效率可能反而導致效率降低,這種弔詭正是現代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懂得適時「浪費時間」的智慧,可能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適度的「低效率」可能反而是一種競爭優勢。重要的不是填滿每一刻時間,而是確保我們為創意和深度思考預留空間。這或許就是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中想要傳達的核心智慧。

Dall.E 生成

Dall.E 生成


avatar-img
16會員
37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平衡樂觀與悲觀態度的重要性。透過 Bill Gates 的案例和作者的管理經驗,說明了「理性樂觀主義」的實踐方式,並提供了在企業管理中應用這一理念的具體建議。
本文探討了人們普遍存在的認知偏誤:低估漸進式變化的力量。透過多個歷史案例,說明了看似微小的改變如何累積成重大影響,以及如何在管理實務中應用這一認知。文章同時提醒讀者,要在關注突破性變革的同時,也要重視日常小改變的累積效應。
本文探討了好消息和壞消息在時間軸上的根本差異,透過多個生動的案例說明為何正向的改變需要時間累積,而負面影響往往在瞬間發生。文章同時提供了管理工作的實務應用建議,幫助讀者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好地應對這種時間差異。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壓力與創新之間的微妙關係。從二戰時期的醫療突破到現代企業創新,說明了適度的困境如何成為進步的動力,同時也警惕過度舒適或過度壓力的危險。文章結合實務案例和歷史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商業洞見和管理啟示。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適當成長速度的重要性。從自然界的樹木生長到企業擴張,再到個人投資,說明了為何過快的成長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並強調了耐心和適度發展的價值。文章結合實務案例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商業洞見和實用的管理啟示。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危機與創新之間的密切關係。從二戰時期的曼哈頓計畫到經濟大蕭條期間的技術突破,再到現代企業的創新管理,說明了為何重大創新往往在危機時期誕生,並提供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啟示。
本文探討了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平衡樂觀與悲觀態度的重要性。透過 Bill Gates 的案例和作者的管理經驗,說明了「理性樂觀主義」的實踐方式,並提供了在企業管理中應用這一理念的具體建議。
本文探討了人們普遍存在的認知偏誤:低估漸進式變化的力量。透過多個歷史案例,說明了看似微小的改變如何累積成重大影響,以及如何在管理實務中應用這一認知。文章同時提醒讀者,要在關注突破性變革的同時,也要重視日常小改變的累積效應。
本文探討了好消息和壞消息在時間軸上的根本差異,透過多個生動的案例說明為何正向的改變需要時間累積,而負面影響往往在瞬間發生。文章同時提供了管理工作的實務應用建議,幫助讀者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好地應對這種時間差異。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壓力與創新之間的微妙關係。從二戰時期的醫療突破到現代企業創新,說明了適度的困境如何成為進步的動力,同時也警惕過度舒適或過度壓力的危險。文章結合實務案例和歷史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商業洞見和管理啟示。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適當成長速度的重要性。從自然界的樹木生長到企業擴張,再到個人投資,說明了為何過快的成長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並強調了耐心和適度發展的價值。文章結合實務案例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商業洞見和實用的管理啟示。
本文透過分析 Morgan Housel 的著作,探討了危機與創新之間的密切關係。從二戰時期的曼哈頓計畫到經濟大蕭條期間的技術突破,再到現代企業的創新管理,說明了為何重大創新往往在危機時期誕生,並提供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啟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