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意外和挑戰時,將心態放在「主動把握」就能減輕壓力和焦慮。
1 自主性︱主動選擇更好
2 掌控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擁有控制和自主決定的權利感,相比被強迫和操控,會更讓人有動力、投入和持久。
自主性並不是要完全的獨立、排斥他人的建議,而是自我對行為的「掌控感」與「自願性」。當覺得自己的行動是基於內心的選擇,而非被迫或外界壓力驅使時,便會感受到「自主性」。
🔸主動參加活動,從消極抵抗到積極投入會讓心情更好;像是公司的聚會,加入群體、坐在一起,即使是沒話找話聊、認真聽別人在說什麼,多少能加深同事間的感情。這都比一個人在角落悶悶不樂、什麼收穫也沒得到要好。
🔸聊天時,主動接話。不管是在網路或是現實生活中時,期待別人回話是種痛苦的等待;不如主動找話題、尋找能接話的話頭,不管是用開放式的問題、延伸對方的話題都好。主動出擊至少不會覺得那麼難受。
🔸主動改變生活,與其等待健康慢慢惡化,不如主動做些有用的事,像是運動和飲食;會比真的受傷、住院後的康復,被逼而「不得不做」在心裡上更好接受。就像年紀大的人不容易養成運動習慣,因為被逼而做、失去自主性也是可能的因素。
-
自主性與 RAS 系統密不可分。當我們專注於自主選擇的行為時,RAS 幫助我們過濾外界干擾,讓行為的目標更清晰,進一步增強掌控感。而掌控感的提升又能反過來強化自主性的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
RAS(網狀活化系統)是一個位於腦幹的系統,通過與大腦皮層和丘腦的神經遞質互動,能選擇性的調整注意力,幫助我們聚焦在重要的資訊上,過濾掉雜訊。
在網狀活化系統啟動時,注意力集中能讓我們更好的察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
更高的行為覺察狀態,就有更多的自我掌控感。
🔸戶外運動時能忽略旁人的眼光:因為我知道重要的是什麼,專注在自己的動作上;像是等垃圾車時的深蹲、有機會就慢跑,都是如此;除了信念和價值觀引領我行為之外,專注在動作也是克服其他人眼光、不讓自己腦補亂想的方法。
🔸深呼吸:壓力和煩躁的時候,將專注力集中在呼吸的深淺吐吸上。默數呼吸到 10,如果還是靜不下來就再做到 20、30。呼吸法在心理、身體上對壓力控制都有非常好的表現。
1能主動就主動,不要事到臨頭了才開始後悔;這似乎也暗示,事情能早點開始規劃、進行是最好的。就像人們說的,最好的修理屋頂的時機,是在還沒有下雨之前。
2在感到害怕、壓力大想逃避的時候,要記得還有這個選項「主動」開始去做。比方說明天我要一個人挑戰準備早餐,與其空想擔心,不如開始把菜單一樣樣寫下來,把做法也寫下來,有不確定的上網查或是問人。一點點的主動去做,慢慢的就不怕了。
3這「主動」列入我的「大問題清單」。每次學習閱讀的時候,問自己:「這篇文章、這段資料或是這個概念,如何幫助我加強主動性?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增加我的掌控感?」透過不斷的學習知識,為「主動」這個概念,增加更多的資料、聯想和生活中能應用的場合。
總之,告訴自己,學習、應用,將「主動把握」成為我的一部份。
#掌控感 #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