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有用嗎?|從《童年與解放》反思教育哲學的價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在成為老師的路上,教檢必考的教育哲學,在開始工作之後就鮮少有人提及。

往往我們花費許多心力思考課程該如何規劃、焦頭爛額於處理班上發生的各種狀況,乃至於行政鋪天蓋地需要完成的任務。

教育哲學漸漸從我們的生命中遠離。



最近在讀黃武雄的《童年與解放》,卻忽然再次感受到教育哲學的威力。

黃武雄老師在描述現代教育中他所看到的現象後,梳理歐洲哲學與教育之間的互動歷程——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漸漸從自然中剝離,「理性」成為普世的追求。

但是哲學家們不滿意這樣的狀態,十八世紀前後,自然主義者紛紛重新討論

「人」到底是什麼?
理性有沒有可能不是身而為「人」的最高準則?
而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出所謂完整的人?

以上種種,在教育現場工作幾年後,讀起來頗有驚心動魄之感。


因為,所有關於「我」希望怎麼規劃課程、「我」想要如何對待學生、「我」冀盼學校成為什麼樣子、……通通都根植於「我們如何理解人的存在」,這正是教育哲學背後的大前提。

再往外延伸,「我們期待自己被如何對待」、「我們相信社會可以成為什麼樣子更加美好」可成為教育者思考的依歸,而這些問題最後都可以再拉回「『我』是什麼樣的教育工作者」這個大哉問——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了嗎?我的行動是否回應到我的信念?


我們常常想要找到某些工具方法解決在教育現場的問題,卻在過程中忘記了和自己好好對話。自然主義悄聲提醒著: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我所工作的對象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raw-image


教育哲學很重要,它帶領我們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看許多我們在社會行走的前提假設或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找到漫漫歷史之中與自己想法共振的巨大聲響,以及堅定自己的相信、在自己的相信之下行事

於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將一次次為自己該怎麼走下去找到當下的答案,實踐,然後調整。


#教育哲學 #課程規劃 #師生關係 #人本 #教育工作者

(#7編)


關於我們是誰:

尋路教育工作室是由四個關注「如何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老師共同組成,正嘗試挑戰突破過往經驗的桎梏,自己也踏上「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路上。

我們深耕「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主題,持續開發系列課程、工作坊、講座,以及建構「陪跑諮詢系統」,提供「一對一個人化」與「小團體共學」兩種機制的服務,希望陪伴中學生在「尋路」的過程,不僅看見世界的精采,更能看見自己的真實與獨特,用自己喜歡的姿態與變化萬千的世界共處。

我們會陸續整理撰寫與「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們的沙龍!

若想即時獲得我們的資訊,歡迎追蹤

臉書:尋路教育工作室

IG:尋路教育工作室

若有進一步合作的需求,歡迎信箱聯絡:pathseekers.tw@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尋路教育工作室的沙龍
4會員
5內容數
尋路教育工作室是由四個關注「如何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老師共同組成,我們會陸續整理撰寫與「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們的沙龍!
2025/01/08
自我價值感低落時,你是否總會先責備自己?本文作者分享閱讀《擁抱停頓》後的感悟,提出將缺點轉化為成長動力的方法,並提供自我覺察練習,引導讀者接納自我、與自己和解。
Thumbnail
2025/01/08
自我價值感低落時,你是否總會先責備自己?本文作者分享閱讀《擁抱停頓》後的感悟,提出將缺點轉化為成長動力的方法,並提供自我覺察練習,引導讀者接納自我、與自己和解。
Thumbnail
2025/01/06
這篇文章分享《內在成就》一書,提供探索自我、釐清人生方向的方法,包括區分內在與外在成就、觀察心流時刻、閱讀欽佩人物書籍等。
Thumbnail
2025/01/06
這篇文章分享《內在成就》一書,提供探索自我、釐清人生方向的方法,包括區分內在與外在成就、觀察心流時刻、閱讀欽佩人物書籍等。
Thumbnail
2024/12/27
這篇文章分享閱讀《自我對話》的心得,並結合設計〈邁向自我接納的生涯探索課〉課程的經驗,探討自我認同的議題。文章摘錄書中精華片段,闡述接受自我優缺點、探索潛能與極限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在生涯探索的過程中,以新的角度接納負面特質,最終達到自我接納與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4/12/27
這篇文章分享閱讀《自我對話》的心得,並結合設計〈邁向自我接納的生涯探索課〉課程的經驗,探討自我認同的議題。文章摘錄書中精華片段,闡述接受自我優缺點、探索潛能與極限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在生涯探索的過程中,以新的角度接納負面特質,最終達到自我接納與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教育哲學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經驗反思教育哲學的實踐價值,並強調教育工作者應先成為完整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與教育的本質。
Thumbnail
本文探討教育哲學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經驗反思教育哲學的實踐價值,並強調教育工作者應先成為完整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與教育的本質。
Thumbnail
2023/08/07「教師即陌生人?用嶄新的眼光,要先放下過去」 🦉節錄書本的文字 🤓我腦袋的孩子 《覺 • 教導的智慧》P.52 🦉老師對學生的冒犯不可以牢記在心中,這既不衛生又不理智。它會影響孩子應有的教育啟發,更會因為成見而扭曲孩子的許多意思表達。父母也是一樣的。如果師長不能把孩子們
Thumbnail
2023/08/07「教師即陌生人?用嶄新的眼光,要先放下過去」 🦉節錄書本的文字 🤓我腦袋的孩子 《覺 • 教導的智慧》P.52 🦉老師對學生的冒犯不可以牢記在心中,這既不衛生又不理智。它會影響孩子應有的教育啟發,更會因為成見而扭曲孩子的許多意思表達。父母也是一樣的。如果師長不能把孩子們
Thumbnail
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江毅中.開學文化.2020/01. 推薦給: ❦​嘗試在高中國文課程融入『哲學』的老師! ❦想了解『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的學生&家長! ❦想知道高中教育現場目前面臨什麼窘境的人! 書名說「暫停抄寫」,其實是要談「哲學入課程的心路歷程」。 我一向很佩服像江毅中這樣的老師,
Thumbnail
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江毅中.開學文化.2020/01. 推薦給: ❦​嘗試在高中國文課程融入『哲學』的老師! ❦想了解『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的學生&家長! ❦想知道高中教育現場目前面臨什麼窘境的人! 書名說「暫停抄寫」,其實是要談「哲學入課程的心路歷程」。 我一向很佩服像江毅中這樣的老師,
Thumbnail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Thumbnail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Thumbnail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Thumbnail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Thumbnail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Thumbnail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Thumbnail
《童年與解放》可說台灣教育哲學的經典,這本近30年前出版的書,至今閱讀仍不覺得有任何過時之處。作者黃武雄教授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推手,撰寫不少擲地有聲的教育論著。在本書,他旁徵博引,從人本教育的觀點探討兒童的發展、教育的本質與人的生命,並批判知識的異化如何使人不再成為其自身的目的,而是淪為教育體制、國家
Thumbnail
《童年與解放》可說台灣教育哲學的經典,這本近30年前出版的書,至今閱讀仍不覺得有任何過時之處。作者黃武雄教授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推手,撰寫不少擲地有聲的教育論著。在本書,他旁徵博引,從人本教育的觀點探討兒童的發展、教育的本質與人的生命,並批判知識的異化如何使人不再成為其自身的目的,而是淪為教育體制、國家
Thumbnail
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沾先聖先賢的光,不蹭至聖先師的熱度,在學習教育上的影響力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累積起來的。
Thumbnail
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沾先聖先賢的光,不蹭至聖先師的熱度,在學習教育上的影響力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累積起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