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星期一想逃跑、星期五還在衝刺的人。如果你已經對「週休兩天」的意義感到懷疑,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過週末,那麼歡迎來翻翻這本《週末改造計畫:讓身心關機2天,打造快樂的365天》。學習如何在這珍貴的兩天裡,好好享受、好好呼吸、好好生活。
不工作的概念,對部分人(尤其是以前的「清教徒後裔們」)來說不太道德。這種「不勞動就心虛」的觀念,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現代工作文化裡。
結果是,即使真的放了假,我們還是停不下來,腦袋裡會一直冒出:「要不要處理點公事?我是不是還有什麼沒做?」的自責之聲。這也呼應了書裡提到的「數位恐慌症」——時間壓力是我們自己加在時間頭上的皇冠,而可憐的時間從頭到尾都沒想過要理我們。更恐怖的是,當我們真的無事可做時,反而覺得空虛、被恐慌包圍,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好像「不趕快做點什麼,我就浪費人生了」。這一切焦慮都源於我們害怕失去價值,畢竟工作至上、效率至上已經成了當代的某種「共同信仰」。
這樣的結果,就是變成追求副業(週末也要自主加班!)
👉👉 副業焦慮|活這個都在做副業的時代
作者提到,如今週末最大的危機,是「過度被動的休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好不容易週末到了,卻只剩半條命能爬到沙發前,一邊吃著零食,一邊看Netflix馬拉松,這種溫和的休閒活動。因爲我們已經沒力氣了!不可否認,看劇確實是一種很輕鬆的享受,但太過沉迷之後,會損害我們原本就珍貴的「臨在感」。
P.S 「臨在感」就是專注在當下的那種感覺,好像整個人都在眼前的這一刻,不會胡思亂想。比如,和朋友聊天時,你真的在聽他說什麼,感受他表達的情緒,而不是邊聽邊想著手機裡的訊息或明天的工作。簡單說,就是人在哪、心就在哪的狀態,完全投入,感覺特別真實。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把週末只當作「連續耍廢的日子」,就無法有更深層的體驗。例如,下廚、運動、學習新技能,甚至與朋友聚餐聊天,這些都能讓人感覺「時間生出時間」,因為做中學、邊做邊感受,會創造新的記憶、高品質的體驗感。反觀被動休閒看似省力,實際卻讓週末變得短暫且蒼白。如果你發現週日晚上還是覺得自己「哪裡怪怪的」,那就別再自責,是時候走出家門,讓全身的肌肉記憶更多的生活面向。
作者形容,愛好是一種出於好奇、為了快樂而做的事,能帶給我們成就感和愉悅感。這些活動在理論上是「反工作」——因為並不產出KPI,也沒有所謂的主管會在意你的表現。
可是,很多愛好卻需要投入大量勞力才可以得到快樂。舉例來說,你想學木工,可能需要排隊買木材、研究工法、耐心修修補補。乍看像是在「浪費」週末,但書中提到,這就是愛好的迷人之處——它能幫助我們「時間生出時間」,提供心流、滿足感以及更多生活體驗。另外有一種人天生就是滿滿的好奇與動力,對任何感興趣的事情,都能長時間專注,有如收藏家、目錄控(任何東西都想要分門別類)。這些人週末從不荒廢,在興趣世界裡如魚得水。好消息是,人人都能透過練習,讓自己往這個方向靠攏。
接著談到實用面的週末規劃。許多人把兩天假期當成平日缺失的「補考時間」,像是猛洗衣服、瘋狂採買、監督孩子的課業進度等等;但作者提出「把家事拆成小塊,分配到平日」。如果你能在平日晚上就處理掉大部分瑣事,週末自然就比較輕鬆自在。
就很像洗碗機一樣。洗碗機的運作其實就是利用零碎時間處理瑣事。它能讓我們在忙其他事情時,比如炒菜的空檔,就隨手用水沖一下,把髒碗盤排進洗碗機。等到吃完飯後,再把剩下的碗盤一起收拾進去,最後按下按鈕就可以輕鬆完成。而且洗碗機的好處在於,它不需要我們集中精力長時間處理。
人力洗碗那樣必須等到最後的那段時間,才能一口氣把所有碗盤從頭到尾洗完、擦乾、收好。洗碗機的做法更有效率,讓洗碗變成一件簡單的、分散的小事,這種處理方式和家事規劃的理念相通:把事情拆成小塊,平日利用零碎時間逐步完成,才能讓週末變得更輕鬆自在。
另外,週末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身心。「參加團隊運動」是作者大力推薦的行程:不僅可以重新連結身體、增進健康,也能擴大人際圈。別因為「女性不適合運動」「我已經年紀大了」而退縮。從比較輕鬆的活動開始都行,比如羽球、桌球或散步團,體育運動是增添生活樂趣、釋放壓力的最佳利器。
週末可以增加與家人或朋友相處的時間。書中提到古埃及的宴席,參加者頭上頂著圓錐形的香氛油塊,一邊融化一邊飄香,整晚氛圍浪漫又驚豔。這讓人不禁想起飯局其實是一種古老的儀式,能拉近彼此距離。就像拉丁文的「companion」意思是「跟你一起吃麵包的人」,共餐自古以來便是情感連結的重要方式。
現代研究也支持這一點。經常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在學業表現、毒品與酒精濫用問題上都表現得更好,因為家庭聚餐能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關係。在餐桌上,我們分享故事、交換一週的近況,這不僅是陪伴,更是一種修復關係的儀式。但這一切需要規劃,比如找到共同的空閒時間或分工準備晚餐等。
然而,當週末成為我們用來「補償整週對孩子的缺席或疲憊」時,往往容易「過度用力」。就像以上說的「家事補課」的概念,我們努力填補平日沒空陪伴的遺憾,於是週末安排了一堆活動給孩子,從興趣班到戶外遊戲,希望盡可能讓他們快樂。但事實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很簡單:充足的放鬆和發懶時間。對他們來說,無需滿檔行程,有父母的陪伴,甚至只是一起吃頓飯聊聊心事,就是一種最溫暖的滿足。
放手,才是一門值得深思的藝術。懂得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在地享受週末,這或許才是真正的「與人連結」的精髓。
《週末改造計畫》整本書的核心思想很簡單:過度的工作狂模式只會讓人精疲力竭,而空閒時間的運用,才是真正打造幸福生活的關鍵。
與其在週日晚上抱著滿滿焦慮、擔心禮拜一要來臨,不如打開這本書,好好享受當下的48小時。無論你想分配家事、找些愛好、跟老朋友聚聚,都行。只要不再把週末看成是「錯過工作、虧損生產力」的罪惡感時段,你就能逐漸理解,所謂的幸福,其實只差一個好好利用週末的距離。
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能從週末汲取能量、並將週末的活力帶到新一週的人。用兩天時間,給自己一個真正的假期,然後發現:原來365天都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