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了!面對孩子厭學,如何支招?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一、 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不喜歡上學。早上叫他起床,簡直像打仗!你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在日本,很多孩子長期不去學校,被叫做「不登校」世代。2022 年,日本有將近 30 萬中小學生不去學校,創下了新高!

台灣雖然沒有用「不登校」這個詞,但情況也差不多。教育部統計的中輟生裡,很多是因為長期缺課。而且,根據調查,台灣大概每 60 個孩子裡,就有 1 個有「拒學」的傾向。另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這其中也有不少是因為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呢?這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二、 上學什麼時候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孩子不想上學,原因有很多,學校、家庭、社會都有責任。

現在的學校,太重視考試和成績了!每天都是上課、作業、考試,孩子們壓力很大,喘不過氣。想想看,我們小時候,雖然也要考試,但還有時間玩耍、發展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他們的生活被考試填滿了,哪裡還有快樂可言?而且,學校裡還存在著霸凌、排擠這些現象。有些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或者被孤立,他們自然就不想去學校了。

再說到家庭。現在很多父母都要上班,沒時間陪孩子,或者乾脆交給爺爺奶奶帶。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逼著孩子學這學那,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有的家長又太寵孩子,什麼都替孩子做好,結果孩子什麼都不會,自理能力很差。

還有些家庭,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甚至離婚,這些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最後是社會。現在社會競爭很激烈,人人都說「不能輸在起跑點」。孩子從小就被灌輸要努力學習,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將來才能過上好日子。

這種單一的成功觀念,讓孩子們感到非常迷茫和焦慮。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只能被動地跟著大人的期望走。

 

三、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想想看,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上學?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教育就太狹隘了,也難怪孩子們會厭學。

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道德感、有創造力、身心健康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和別人相處,學會照顧自己,更要讓他們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此,德國有一種教育方法稱為「耶拿教育」,當中有些精髓值得我們借鑑。

耶拿教育認為,教育應該培養孩子全面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耶拿教育有四個重要的方面:


  • 對話: 鼓勵孩子多跟別人交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要學會聽別人的意見。這裡的「對話」,不只是簡單的聊天,而是要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學會提問,學會辯論。
  • 遊戲: 讓孩子在玩中學,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最開心?遊戲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遊戲,孩子可以探索世界,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學會與他人合作。
  • 工作: 這裡說的工作,不只是我們平常說的上班,更強調動手做事。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務勞動,或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動手能力。
  • 慶典: 像生日、節日這些特殊的日子,一家人一起慶祝,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也讓生活更有儀式感和意義。通過慶典,孩子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培養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這四個方面,不只是對孩子重要,對我們大人也一樣。現在很多大人每天忙著上班,賺錢,卻忘記了怎麼跟家人好好說話,怎麼享受生活,怎麼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快樂、有活力的人,我們自己首先要活得像樣,活出生命的熱情!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第一個要處理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故在此,我想先請家長先關心自己:你自己是不是也被困在「工作」的單一維度裡,而忽略了與家人朋友的深度「對話」、讓身心放鬆的「遊戲」,以及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慶典」?

 

四、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試著去理解孩子

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還是被同學欺負了?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或者是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或者強迫孩子去學校,那樣只會讓情況更糟。

其次,可以考慮讓孩子「自主學習」

這不是說就讓孩子待在家裡不管了,而是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不過,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制力,而且家長也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和引導。所以,在決定是否讓孩子自主學習之前,家長需要仔細評估:


  1. 孩子的自制力如何? 他能不能自己安排好時間,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2. 孩子的學習意願如何? 他是不是真的想學習,還是只是想逃避學校?
  3. 家長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自主學習需要家長投入很多,您是否做好了準備?


如果評估下來,覺得孩子目前還不適合自主學習,家長可以先嘗試與學校老師、輔導人員多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困難,並尋求專業的協助。同時,家長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給予孩子過多或過少的壓力?是不是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不是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和陪伴?

如果孩子適合自主學習,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 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畫

目標要合理,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要讓孩子有參與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家長的安排。

  •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像怎麼安排時間,怎麼找學習資料,怎麼做筆記,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等等,這些能力都需要慢慢培養。

  • 多利用網路上的學習資源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課程和學習工具,例如:Khan Academy, Coursera, edX等平台,都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涵蓋各個學科,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進度來學習。

  • 創造多元的學習體驗

不要把學習局限在書本上,要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比如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參加志工活動、實習、旅行等等,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和成長。

例如:如果孩子對動物有興趣,可以帶他們去動物園當志工,或者參加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的活動;如果孩子對歷史有興趣,可以帶他們參觀博物館或歷史遺跡,或者鼓勵他們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和觀看紀錄片。

  • 重視人際互動

即使是自主學習,也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人接觸,避免社交孤立。可以參加一些興趣班、線下讀書會或者線上的學習社群,讓孩子有機會與他人交流和合作。

最後,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比如經常哭鬧、發脾氣、失眠、做噩夢,甚至有自殘的想法,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困擾,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並學習應對壓力和挑戰的有效策略。不要覺得看心理醫生是什麼丟人的事情,這是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徑。

 

五、 結語:讓我們一起努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種教育方法適合所有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要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  

avatar-img
84會員
83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少數精英,而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釋放潛能,改善生活,成為獨立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人,並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教育不是選擇,而是給予;不是排斥,而是包容;不是限制,而是釋放潛能。 真正的教育,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讓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或許,我們可以將廢棄的幼兒園重新改造,讓它煥發新的生機。不僅是修繕建築,更要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和希望。讓它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成為治癒「空心化」的一劑良藥,讓這個曾經充滿歡笑的地方重新成為兒童成長的樂園。就像小林老師為巴學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樣,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廢棄的幼兒園帶來新的希望。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每個人接納真實,真實接納每個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少數精英,而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釋放潛能,改善生活,成為獨立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人,並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教育不是選擇,而是給予;不是排斥,而是包容;不是限制,而是釋放潛能。 真正的教育,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讓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或許,我們可以將廢棄的幼兒園重新改造,讓它煥發新的生機。不僅是修繕建築,更要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和希望。讓它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成為治癒「空心化」的一劑良藥,讓這個曾經充滿歡笑的地方重新成為兒童成長的樂園。就像小林老師為巴學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樣,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廢棄的幼兒園帶來新的希望。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每個人接納真實,真實接納每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教育不只有課綱規範,更要生活培養   最近課綱的問題沸沸揚揚,做為兩個孩子的老爸,對於這時代孩子的教育,我其實不在意課綱內容怎麼編排。因為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單純學校教育就能培養出一個人格完整且讓人學識豐富的時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教育不只有課綱規範,更要生活培養   最近課綱的問題沸沸揚揚,做為兩個孩子的老爸,對於這時代孩子的教育,我其實不在意課綱內容怎麼編排。因為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單純學校教育就能培養出一個人格完整且讓人學識豐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