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賽道選擇與天賦發掘:階層流動的另一個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學測的競爭之下,許多人將命運寄託於分數與名校,卻忽略了一個核心問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條「分數至上」的賽道。當階層的流動受限於既有結構時,選擇正確的賽道,甚至挖掘個人的天賦,或許能為階層突破找到新的可能性。

賽道選擇:多元化才是改變的起點

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長期聚焦於「學術型人才」,但這條賽道本身競爭激烈,且對資源的要求極高。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不僅讓基層與中層耗盡資源,也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成長路徑。

1. 學術以外的多元選擇

• 技職教育的潛力:技職教育在台灣往往被視為次要選擇,但隨著產業結構轉型,高技能專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若能重新評估技職教育的價值,讓學生從技能入手,未來也能透過專業能力實現階層突破。

• 創意與文化產業的可能性: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創意設計、影音製作、自媒體等領域成為新興賽道,特別對於有創造力或表達能力的年輕人來說,這些賽道更容易帶來突破機會。

2. 尋找合適的環境

基層與中層的困境,不僅在於資源的匱乏,也在於環境選擇的局限性。學測只是一條道路,但並非唯一的方向。例如:

• 國際化的視野:尋求海外的教育或職涯機會,可能幫助學生跳脫本地的階層結構。

• 企業內部晉升通道:透過企業的內部培訓、認證,找到不依賴學歷的發展機會。

3. 賽道選擇背後的思維轉變

選擇賽道的關鍵,不在於追求「大眾認可的成功」,而在於找到與個人能力、興趣契合的方向。當社會對「多元成功」的認知越來越開放時,賽道的選擇才不會被局限於學測與名校的競爭之中。

天賦發掘: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賽道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個人對自身天賦的發掘與理解。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對學生的能力評估高度集中於標準化測試,卻忽視了天賦的多樣性。

1. 天賦的迷失與壓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點亮計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6會員
232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6,000 萬次閱讀、100 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情的張力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既維繫彼此的吸引力,也塑造感情的穩定性。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避免過度付出、學會若即若離,通過適度的距離與神秘感,重塑關係中的吸引力。張力不僅是愛情的溫度計,更是彼此共同成長的基石,讓關係在新鮮感與從容中保持穩定與美好。
愛情中的「過度需求感」常讓女人陷入情緒失衡,成為關係失控的根源。本文透過剝奪效應、錯位努力與反擊策略三大層面,剖析如何擺脫依賴,隱藏需求感,重建感情中的平衡與主動權。邀請你一起探索,如何在愛中找回自信與從容,掌握幸福的節奏。
在台灣,學測被視為翻轉命運的關鍵,但真的能打破階層屏障嗎?基層視其為希望,卻難敵資源不足的現實;中層不斷內卷,卻發現只是維持現狀的困獸之鬥;而上層,則冷眼旁觀,穩固既得利益。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解析學測背後的社會博弈,揭開隱藏在公平表象下的階層真相。
基層,作為台灣社會金字塔的底層,承擔著最沉重的壓力,卻被「希望幻象」困住。上層精心設計規則,中層疲於內卷,基層奮力掙扎卻難以翻身。這篇文章揭示台灣階層分化的隱性邏輯,探討穩定結構背後的不平等真相,並反思我們該如何掙脫這場遊戲的枷鎖。
這篇文章探討「底層邏輯」的重要性,說明如何透過理解事物本質,避免被表面現象迷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文章涵蓋投資、創業和個人成長等不同領域,並分析人性與認知的侷限性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最後,文章提供建立清晰思維框架、保持時間軸敏感度和權衡運氣與努力等建議,幫助讀者運用底層邏輯指導人生。
愛,是人性與人心交織的情感體驗,充滿矛盾卻也蘊藏成長力量。本文探討愛從迷戀到接納的過程,如何在矛盾中成長,並在真實中找到力量,最終連結與超越自我。
愛情的張力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既維繫彼此的吸引力,也塑造感情的穩定性。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避免過度付出、學會若即若離,通過適度的距離與神秘感,重塑關係中的吸引力。張力不僅是愛情的溫度計,更是彼此共同成長的基石,讓關係在新鮮感與從容中保持穩定與美好。
愛情中的「過度需求感」常讓女人陷入情緒失衡,成為關係失控的根源。本文透過剝奪效應、錯位努力與反擊策略三大層面,剖析如何擺脫依賴,隱藏需求感,重建感情中的平衡與主動權。邀請你一起探索,如何在愛中找回自信與從容,掌握幸福的節奏。
在台灣,學測被視為翻轉命運的關鍵,但真的能打破階層屏障嗎?基層視其為希望,卻難敵資源不足的現實;中層不斷內卷,卻發現只是維持現狀的困獸之鬥;而上層,則冷眼旁觀,穩固既得利益。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解析學測背後的社會博弈,揭開隱藏在公平表象下的階層真相。
基層,作為台灣社會金字塔的底層,承擔著最沉重的壓力,卻被「希望幻象」困住。上層精心設計規則,中層疲於內卷,基層奮力掙扎卻難以翻身。這篇文章揭示台灣階層分化的隱性邏輯,探討穩定結構背後的不平等真相,並反思我們該如何掙脫這場遊戲的枷鎖。
這篇文章探討「底層邏輯」的重要性,說明如何透過理解事物本質,避免被表面現象迷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文章涵蓋投資、創業和個人成長等不同領域,並分析人性與認知的侷限性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最後,文章提供建立清晰思維框架、保持時間軸敏感度和權衡運氣與努力等建議,幫助讀者運用底層邏輯指導人生。
愛,是人性與人心交織的情感體驗,充滿矛盾卻也蘊藏成長力量。本文探討愛從迷戀到接納的過程,如何在矛盾中成長,並在真實中找到力量,最終連結與超越自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知識是有階級的嗎?撇開高學歷、學霸與否,就知識本身以及獲取知識的行為而言,有高低優劣之分嗎?以學歷、職業、收入、資產評判一個人是否符合「成功」標準的社會,支撐著「知識能翻轉階級」的信念,知識成為在世俗定義中的成功金字塔往上爬升的入場券。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知識是有階級的嗎?撇開高學歷、學霸與否,就知識本身以及獲取知識的行為而言,有高低優劣之分嗎?以學歷、職業、收入、資產評判一個人是否符合「成功」標準的社會,支撐著「知識能翻轉階級」的信念,知識成為在世俗定義中的成功金字塔往上爬升的入場券。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