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測的競爭之下,許多人將命運寄託於分數與名校,卻忽略了一個核心問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條「分數至上」的賽道。當階層的流動受限於既有結構時,選擇正確的賽道,甚至挖掘個人的天賦,或許能為階層突破找到新的可能性。
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長期聚焦於「學術型人才」,但這條賽道本身競爭激烈,且對資源的要求極高。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不僅讓基層與中層耗盡資源,也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成長路徑。
• 技職教育的潛力:技職教育在台灣往往被視為次要選擇,但隨著產業結構轉型,高技能專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若能重新評估技職教育的價值,讓學生從技能入手,未來也能透過專業能力實現階層突破。
• 創意與文化產業的可能性: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創意設計、影音製作、自媒體等領域成為新興賽道,特別對於有創造力或表達能力的年輕人來說,這些賽道更容易帶來突破機會。
基層與中層的困境,不僅在於資源的匱乏,也在於環境選擇的局限性。學測只是一條道路,但並非唯一的方向。例如:
• 國際化的視野:尋求海外的教育或職涯機會,可能幫助學生跳脫本地的階層結構。
• 企業內部晉升通道:透過企業的內部培訓、認證,找到不依賴學歷的發展機會。
選擇賽道的關鍵,不在於追求「大眾認可的成功」,而在於找到與個人能力、興趣契合的方向。當社會對「多元成功」的認知越來越開放時,賽道的選擇才不會被局限於學測與名校的競爭之中。
賽道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個人對自身天賦的發掘與理解。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對學生的能力評估高度集中於標準化測試,卻忽視了天賦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