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前小夥伴回來聊天,談到某家大企業希望針對資深員工進行「工作熱情」教育訓練。公司發現,資深員工的熱情不如新進員工,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對工作充滿幹勁。
這讓我思考:「熱情這件事能靠教育訓練培養嗎?所謂的「工作熱情訓練」又會是什麼?」
從企業角度看,員工的熱情確實能帶來更高的工作投入、更高的創造力與效率。對工作有熱情的人,往往能主動學習並克服工作挑戰。
然而熱情也是雙面刃,《失控的熱情》一書揭示,過度追求工作熱情反而可能導致過勞,甚至讓「熱情」成為壓力來源。《深度職場力》中也指出,工作者應專注於提升技能,而非盲目追隨熱情,否則容易陷入錯誤的職業期待。
因此,我思考了兩個問題:
答案是不一定。並非所有工作都需要熱情,但許多重要的工作仍需完成。例如,公司內部的稽核流程,可能無法激發任何人的熱情,但這些流程對維持企業運作至關重要。
當我填寫差旅報支或經費申請時,幾乎是處於「放空」的狀態,因為這些任務並不會讓人感到有趣。事實上,工作中許多任務來自於公司目標展開或是政府政策要求,無法因缺乏熱情而不完成這項工作業務。不過,這些工作可以因為熟練的工作技能、專業、對法規的理解而分毫不差的完成。
此外,支撐工作的動力不只是有熱情。許多人因為家庭責任或經濟壓力,同樣能把工作做得穩定且優秀。因此,認為每一位員工都需要熱情,顯然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熱情無法完全靠外在驅動。對員工而言,主管的「熱情期待」反而可能轉變成壓力,甚至適得其反。熱情受工作環境、內容、同事關係等多重因素影響,並非單靠上完課就能改變。
主管應著眼於提供支持與激勵,而非單純要求員工對所有事情保持熱情。與其要求員工對工作「熱情洋溢」,不如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內在價值,培養穩定的工作動力。
更重要的是,熱情本質上來自於人生態度的內在驅動。熱情源於個人對生活的滿足感和目標感,而不是工作環境的產物。若一個人在人生中感到迷茫、壓力巨大,工作熱情就很難自然產生。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如興趣愛好、家庭關係或健康的生活方式),這種正面情感會延續到工作中,讓他們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價值與意義。
因此,工作熱情應該建立在人生熱情的基礎之上。
雖然工作熱情無法完全靠外在驅動,但公司可以透過支持員工的方式,協助員工從內在找到動力,進而更投入於工作。以下兩點建議: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或職涯缺乏深刻認識,尤其是早一輩的資深員工,他們可能在忙碌中忘記為何選擇這份工作,或是並非基於內在選擇而因為產業、薪資、外界期待而就業。
亞里斯多德說過:「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主管可協助員工進行自我探索,理解工作的意義,幫助他們找到對應的內在動力。例如:
● 如果員工的價值觀是助人,就幫助他們設計能發揮影響力的專案。
● 如果員工的價值觀是創新,鼓勵他們挑戰現有流程,提出創新想法。
如同《深度職場力》所說:
「熱情」來自於深耕和鍛煉,並非與生俱來。沒有下過苦工,你就不可能熱愛工作。
熱情不應該侷限於工作,而是應該來自多元的人生經驗。讓員工減少日常中的消耗性負擔,從而可以將更多的心力集中於工作本身。
● 提供員工參與公益活動或社團活動的機會,讓他們體驗不同的生活面向。
● 關注員工心理健康,提供彈性工作制或是必要家庭資源協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如同《你不是懶,而是能量低》提到,精力是生活的引擎,可以推動你應對日常挑戰、產生實現夢想的動能
工作熱情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而是豐富人生熱情的延續。企業不應要求員工在工作中保持熱情,而是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熱情,並支持他們在人生與工作中達成平衡與意義。屆時,工作熱情將是意義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