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長中的企業會遇到組織與制度的問題呢?自己不論外派印尼或是到新創,主要都是協助組織與制度的建立。
過去我覺得,組織在快速成長或是轉型的過程中,需要以規模化的方式,有效率、有品質的執行業務,所以依賴需要制度引導。而這個過程中,主要的挑戰是引導主管與同仁適應、理解組織與制度的設計緣由,進而放下過去習慣、提高執行意願。
然而,《首席組織官》的作者房晟陶,從「組織績效」的角度來說明制度的重要性。畢竟,這些制度最重要的就是達成公司的營收或是市場目標,不只是講求做事的方法。
他認為多數的領導者在日常管理中,認為組織管理只要有「策略」、「組織架構」、「獎酬」就足夠了。換句話說,組織如果無法發揮績效,不是調整組織結構、就是增加獎酬激勵。然而這樣的方式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沒有辦法解決組織的問題。
因此,房晟陶進一步提出「組織績效V模型」,從三個層次來說明企業發展階段與組織成功間的關係。
第一個層次成功適用於創業或是公司發展初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機會主義。這個階段的公司只要根據市場環境的改變,投入眼光、勇氣、行動、資源、幾個合夥人,就可以取得短期財務目標的成果。
然而,如果沒有辦法實現公司目標或是缺乏人才,公司就很難做大。這個階段常希望可以藉由從外面找幾個厲害的人來立即解決問題。
第二個層次的成功適用於發展中期或是中等規模的組織。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公司已經發展出商業模式、投資策略、營運方法等目標策略,若再加上招募好的人才與團隊進到公司,就可以獲得成功。
然而,這個階段的決策權可能還是聚焦在領導者身上。雖然領導者可以號召員工對於公司的向心力,但如果沒有授權決策的話,如果外部環境的複雜度或挑戰性增加,過度的人治會影響公司發展速度,導致組織效率下降。
當組織建立起流程、機制與系統,公司的目標與戰略以及能力與文化,兩者之間就可以透過流程、機制與系統深度匹配。
進一步的說,第三層次的組織,可以應對環境的變化或是產業的競爭,透過流程、機制、系統,轉化為人員的能力與文化、達成公司目標策略,最後獲得成功的結果。
作者認為,這樣的組織是打通血管的組織,是真正有價值的組織,因此位在行業巨頭的公司,至少都能把這三個層次匹配起來。
然而作者也提醒,這樣的組織也很容易僵化,如果不能夠常保居安思維、無法保持對於外部環境的敏感度、反應的速度變慢,也很容易令組織退化。
最後,作者認為可以透過五個步驟來評估目前組織在「組織績效V模型」的問題是什麼。
因此,從「組織績效V模型」來看,組織要獲得持續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是否有完整的制度支持。唯有完整的制度,才會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完成公司目標,完成公司目標,預設的財務結果才可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