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l&《心理韌性》書籍分享
我在轉來社工系前,非常沒有自信
尤其對於讀書,幾乎是放棄的狀態
不愛上學,也拒絕看書
導致我在學校非常壓抑
心理出現很嚴重的憂鬱狀況
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和處理
尤其是考試前,總是有很嚴重的抗拒行為
轉到社工系後,遇到幫助我的學長S
學長S了解我的狀況後
分析了我學習上的困難還有心理狀態
給予我很多建議和鼓勵
剛好親子天下出版了 陳品皓心理師寫的《心理韌性》一書
非常符合我的狀態與學長S長期給我的建議
就借給我這本書去閱讀
但我一直把書放著,沒有去讀
謝謝男友將這本書拿出來
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讀完這本書
也鼓勵我去閱讀,並且陪伴我去建立新的讀書習慣
除了學長S和男友鼓勵我閱讀外
這本書很多概念是集合心理學、教育學領域的重要觀點
不過 陳品皓心理師的文字,讀起來淺顯易懂
溫柔的建議、切中要點的舉例、實用的實踐步驟
我很喜歡這樣的書,所以想要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我不是專業的書評,更不是厲害的出版者
單純想要分享這本書的心得~
也不會全部介紹,只會寫我覺得特別喜歡、特別有感的部分
喜歡這本書的人,推薦要去買來讀喔~
Creal&《心理韌性》書籍分享
關於自信的心得會在下一節分享
對於生活的安全感,我很幸運的有機會去看到差異
我自己對生活的變動,不會感到害怕與畏懼,更不會感到絕望
但我在關懷員的服務過程中
發現個案可能會因為過往的經驗
對於生活有很多不安穩的情緒
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童年逆境)1
所提到的10項童年逆境,就是非常典型會讓孩子對於生活沒有安全感的來源
針對ACE的研究也指出,經歷ACE的孩子
容易有身心症狀,甚至是癌症
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看重自己的程度1
覺得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在和青少年個案互動的過程中,受到忽視虐待的個案
自我價值感十分低落
個案曾經問過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
當孩子自我價值感低落時,理解孩子的內心十分重要
在書中有一些方法能夠陪伴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孩子
我特別喜歡建立情緒界線的方法
在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容易將重要他人的情緒承擔在自己身上
或是孩子會期待或要求其他人要承擔自己的情緒
但當孩子習慣把自己的情緒丟給別人
或是把別人的情緒承擔下來
就容易受到旁人的一言一行影響
當環境沒有正向的支持或是足夠信任的對象
就容易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建立情緒界線的方法
我很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界線的一句話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
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
我可以找人分享、傾訴、找方法解決,
但是不應該遷怒別人。
-陳品皓《心理韌性》
重要他人或工作者可以先示範給孩子知道情緒界線該怎麼建立
這樣不僅孩子和自己的情緒界線設立清楚
也能讓孩子在面對未來其他人際關係時
知道怎麼樣建立情緒界線
而方法就是在起衝突時
詢問對方:「你在對我生氣嗎?」
如果對方回答沒有,那就是對方有意識到界線
接著就可以辨別情緒、討論情緒的源頭
但如果對方回答對,那就需要雙方冷靜、並且釐清情緒的責任歸屬
這個問句最重要的重點並不是要對方認輸、或是要對方承擔後果
而是透過問出這個句子,讓雙方有機會在衝突當下停下來,討論彼此的情緒
所以重點不是比大聲,而是讓關係有機會維持,甚至進一步更了解彼此
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的不是指責或大吼
而是平靜的語氣,客觀的講出同理對方的話
其實寫到這裡,我自己也覺得好難呀><
但或許不需要生硬的背起句子,或是做到完美的化解衝突
重要的是,能夠不再只是要氣勢上贏了對方,卻輸了關係
而是經過每一次衝突,都能更貼近對方一點
自我效能感
看完《心理韌性》後
發現自己其實對於「我能完成什麼事情?」
是沒有明確答案的
我常常在制定目標時,沒有考慮過往的經驗、現在的能力
就好高騖遠的想著要完成很多事情
想當然耳,時間到也無法完成目標
但我無法客觀的面對自己已經達到的小目標,以及分析自己為完成的部分
就只是任由自己情緒起伏,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事情
導致自我效能感很低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
雖然有點晚,但我開始練習覆盤自己的生活
也開始和AI合作,一起討論目標和執行的規劃
對於孩子,重要他人或是工作者可以利用書上非常多的方式來建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我自己最喜歡成長型心態的概念
成長型心態
很多書都有提到成長型心態的概念
但我在《心理韌性》中看到更多實際操作的方法
練習跳脫框架,讓對話充滿成長的機會和力量
而當我們跳脫害怕失敗、不敢挑戰的框架後
就比較有力量能去面對未知的事情
在挑戰前給自己或孩子預備的時間
並在挑戰後和自己或孩子討論這次的經驗
可能是討論成功的祕訣或是失敗的改善計畫
都能將這一次的經驗,化作下一次挑戰的養分
Creal & 《心理韌性》書籍分享
上面那張圖,是我閱讀後所作的筆記
也是書中幾張重要的圖集合起來,我再重新編排設計
從左到右
是我將重要的概念脈絡統整在一張圖
非常建議先讀完書後再來看這張筆記呦~
Creal & 《心理韌性》書籍分享
我很喜歡這本書分享了很多實用的方法與概念
書上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所以特別寫下來,想要送給讀者和自己
焦慮本身不是壞事
問題在我們面對焦慮的方式
我在服務的過程中,常常焦慮自己準備的不夠好
擔心自己的狀態會不會影響到個案
但不會有完美的狀態,更不會有完美的工作者
如何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是很重要的課題
自我覺察也是書中很重要的概念之一
焦慮應該是讓我們有更多的動力去準備
而不是因為焦慮,阻礙我們去嘗試的機會
Creal & 《心理韌性》書籍分享
感謝自己有靜下心來把這本書看完
期待 陳品皓心理師的另外一本作品《過曝時代》
感謝當初借我書的學長S和鼓勵我的男友~
我喜歡分享自己的學習
期待能和你一起討論和成長
謝謝你閱讀到這裡~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