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解決了大部分人「寫自己的故事」的心魔後,很多人躍躍欲試,等到下筆/敲鍵盤的那一剎那才發現「天哪,寫作實在太痛苦了,為什麼我怎麼寫都寫不好,沒想到自己居然這麼笨!」
有這種感覺非常正常,我在一開始寫作時,兩個小時內只憋出了300字...明明腦中有千頭萬緒的想法,但是落成具象的文字,卻怎麼都出不來一個邏輯通順、言必有中的句子。
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出了社會,除了填寫公司表格和公文,早就很少接觸「寫作」,可能很久都沒有完整寫過一個段落,甚至一篇文章。
而寫作和運動健身很像,平常缺乏訓練的話,再重啟訓練的過程中,肌肉就會非常痠痛。「萬事起頭難」,感到痛苦的時候,也是最多人決定放棄的時候。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來分享我的「無痛」堅持寫作的三大技巧:
我發現一開始我寫作速度很慢,是因為我每當我要寫一句話,我就會先用「完美主義」的批判方式審視它,確認無誤之後,才會打字下來。
之所以養成這種習慣,是因為以前的作文「寫在紙上」。用紙筆寫作的時候,我經常會擔心「修改」會被老師看出,塗改太多被扣「印象分數」。
因此在下筆前,我總是會在腦海中反覆確認,「下一句要寫什麼?」之後,才敢動筆。
後來我發現,現在的寫作「都在電子產品裡」,我在擔心什麼呢?不用再擔心塗改被人看出,先下筆再說,不滿意再修改也不遲。
自從用電子產品寫作,我從完美主義,徹底走向了狗屎主義。
也因此我的寫作速度越來越快,不再糾結於旁枝末節,更容易講腦子「一閃而過」的想法捕捉下來。
等素材多了之後,自然而然能再各個素材之間找到「共通性」和「因果關係」,最後編織成具有創新性的文章。之後再花時間調整語句,把文句理通順(這邊甚至可以借助AI!)。
這也是我發現「能最快速開啟寫作」的方法。
你不可能沒有任何「食材」,就妄想做出一盤好菜。
先用「狗屎主義」的心態給自己累積「素材」,之後再用「完美主義」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文章,才是最好的寫作順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先用「完美主義」嚇死自己,最後用「狗屎主義」擺爛。
你用「狗屎主義」的心態,不用害怕一開始寫的不好了,但是如何「持續不斷」的寫,讓自己越寫越好,需要靠「習慣」。
我之前有分享過,養成「新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和「過去的習慣動作」掛鉤。
為什麼很多你立的「新目標」難以實現?因為你的新目標與原先的日常行為,差距過遠,相當於是「獨立於」原本日常習慣的「新動作」。
比如:想練英文聽力,但只是設定「每天聽20分鐘英文podcast」;想培養每天喝水的習慣,但只是提醒自己「每天要喝2000ml水」...
這些新習慣都沒有與既有的行為產生聯繫,所以很容易:
1.「忘記」立定的新目標
2.執行新目標的「阻力過大」
對於不習慣的事物,大腦有「先天的排拒」。
降低這種排拒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新事物,與「舊有的事物」連結,讓大腦比較容易「記起來」、更容易「適應」。
我繼續用上面兩個例子做說明,比如可以把「英文聽力」和「通勤」掛鉤 → 通勤時改聽英文播客,而不是特地找時間練習。把「喝水」和「刷牙」掛鉤 → 每次刷完牙喝一杯水,自然而然達成喝水習慣。
因此,我如何確保「每天都記得寫作」?
我原先就有「早晨喝咖啡」的習慣,因此我將「喝咖啡」與「寫作」掛鉤。於是我給自己設定的新目標就是,「只要喝完咖啡,我就開始寫作」。
你不一定要遵循我的方式,而是套用「只要...就...」的句式,就能將寫作與自己舊有的習慣掛鉤。比如:
只要吃完晚餐,我就寫下當天的三個收穫。
只要打開電腦,我就先寫一段文字。
解決完「寫作的心魔」以及「建立寫作習慣的困難」之後,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保證完成一定數量的文字?」
尤其是假如我們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具體的寫作要求」,比如在6個月內產出100篇部落格文章、1年內完成出書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確保每個階段產出「一定數量的文字」。
我的作法是,給自己設立「寫作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只有「寫作」這件事。
有多項研究指出,大腦會根據「剩餘時間多寡」,來動態安排「到截止時間前的精力如何分配」。
假如我用「我有無限時間」的心態來寫作,大腦會自動重新安排精力,降低專注度,轉向較慢速、發散式的思考模式,就會導致拖延或過度完美主義,反而難以高效產出內容。
最終,「拉長任務時間」所產生的結果,與「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相比,其實差異不大。
因此,我通常在早晨喝完咖啡後,就立刻開始寫作。喝完咖啡,到中午12點半之前,都是我的「寫作時間」。我會盡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完成我規定數量的文字。
假如你沒有像我一樣有這麼長的時間專注於寫作,也沒關係,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做調整!
只要你規定每天的某段時間「只專注於寫作」,這段時間不能有任何人打擾你(記得通知你的家人、朋友請勿打擾)。就算只有15分鐘,長時間下來也會累積可觀的數量。
我是Eve,前新加坡管理顧問,2024年開始在Threads上寫自己的故事,3個月內寫出200萬流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個人故事獲主流權威媒體(《商周》、《遠見》、《1111》)轉載。
接下來我將告訴你「如何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打造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
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歡迎追蹤或加入我的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