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伴侶講心事卻被說想太多?一起來認識「習得無助」以及如何療癒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超典型的 ESFP,多數時候我陽光、樂觀,總是充滿活力!但 ESFP 其實也有強烈的情緒波動,再加上偏敏感的焦慮型人格,讓我有很強烈的分享需求。無論我開心、難過、激動,總有想跟家人、朋友傾訴的慾望。然而,當情真意切的分享換來的卻是「不要不開心啦」、「不要想太多」這樣的回應……

說真的,當這樣的情況一次、兩次、三次發生時,我開始覺得,或許我講這些真的沒什麼意義吧?甚至覺得,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敏感了?這種無力感,讓我一度選擇封閉自己,直到我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化焦慮為行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何謂習得無助,身為高敏人又該如何好好與它相處~

raw-image



什麼是習得無助?

習得無助是一種心理現象,當你在某些情境下反覆尋求改變卻無法成功,久而久之,便會認為「努力也沒用」,進而選擇放棄。這個概念來自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他的實驗發現,如果動物多次無法逃脫痛苦刺激,最終就算機會擺在眼前,也不會嘗試改變。

在人際關係中,習得無助同樣存在。像我這樣的高敏感人,天生對情緒超敏感,當我們嘗試與親近的人分享情感,卻總是被敷衍、忽視、甚至被潑冷水,這些負面經驗可能讓我們覺得「算了,反正沒有人真的想聽」,最後選擇不再分享,內心變得更加孤單。


習得無助在人際關係中的表現

這種情況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

  1. 反覆尋求支持卻受挫:明明鼓起勇氣跟朋友或家人分享內心感受,卻只得到「想開一點」或「這有什麼好難過的?」
  2. 漸漸不再表達感受:久了之後,開始覺得「算了,反正他們也不會懂」,選擇把情緒壓抑下來。
  3. 情緒內耗變嚴重:沒有出口的情緒開始累積,心情低落、焦慮,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4. 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是不是我真的太情緒化?是不是應該跟大家一樣「瀟灑」一點?


為什麼習得無助會發生?

1. 童年經驗的影響 小時候,爸媽是不是也常對你說:「哭什麼?沒什麼好難過的!」這種被壓抑的經驗,讓我們長大後也無意識地認為「表達情緒是錯的」。

2. 社會文化的影響 在很多文化中,表達脆弱、說出自己的情緒被視為不成熟,甚至是「太矯情」,讓高敏感人更難獲得真正的支持。

3. 關係模式的影響 有些人天生就不擅長同理他人的情緒,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這樣的關係裡,真的會產生「無論怎麼努力,對方都不會理解我」的無助感。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1. 確認自己的需求,肯定情緒的價值

首先,請告訴自己: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的需求是正當的! 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愛鑽牛角尖。

2. 找對能真正聆聽你的人

如果家人或某些朋友無法提供你需要的支持,那就轉向能理解你的人!也許是一個朋友、一個支持團體,甚至是心理諮商師。

3. 學會設定界線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好的聆聽者,如果你發現某些人總是讓你感覺更糟,那麼你可以選擇保護自己,減少跟他們分享情緒的頻率

4. 培養自我安撫的能力

當我們學會自己消化情緒,就不會完全依賴外界來安慰自己。冥想、寫日記、運動,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5. 累積「我可以被理解」的經驗

你可以試著和那些願意聽你說話的人互動,慢慢建立「其實還是有人願意理解我」的正向信念。


Raven 的最後分享:

習得無助並不是一條單行道,你並不需要永遠困在這種感覺裡。雖然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但總有人可以。另外,我也相信自己就是自己最棒的啦啦隊,跟我一樣把感受寫下來,整理成文章,能幫助自己更認識自己,還有產出,簡直是雙贏。

你不是一個人,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還要溫暖。我們一起加油!💛


avatar-img
4會員
11內容數
在英國讀研後開始嚮往人生自由的 Raven 學姊,聊聊行銷人創業甘苦談。2025 年的目標是到全新的國家開始數位遊牧,關注議題包含 SEO、一人公司、AI 生產力工具與如何增加業外收入。興趣上山下海,最愛溯溪跟羽球,沒事的時候喜歡找外國人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ven 聊行銷 的其他內容
翻閱 7 年前文組剛畢業的日記,我才回想起當時有多迷惘,而自己在這些年又走了多長的路!回顧這幾年,有五件事情我想告訴 23 歲的自己,以及所有 20 多歲,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迷惘的人...
你也是受夠內耗的高敏一族嗎?內心不斷充斥指責自己的聲音,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產出,真的好麻煩!在資訊時代的知識工作者,搭配過度反思、完美主義跟自我懷疑,簡直就是內耗不斷產生的逼死人機器。無意義地消耗自身情緒能量的狀態,對身心都是一大負擔,以下是我克服內耗的五個撇步,最後一個超有效,你試過了嗎?
翻閱 7 年前文組剛畢業的日記,我才回想起當時有多迷惘,而自己在這些年又走了多長的路!回顧這幾年,有五件事情我想告訴 23 歲的自己,以及所有 20 多歲,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迷惘的人...
你也是受夠內耗的高敏一族嗎?內心不斷充斥指責自己的聲音,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產出,真的好麻煩!在資訊時代的知識工作者,搭配過度反思、完美主義跟自我懷疑,簡直就是內耗不斷產生的逼死人機器。無意義地消耗自身情緒能量的狀態,對身心都是一大負擔,以下是我克服內耗的五個撇步,最後一個超有效,你試過了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你說的話,可能正悄悄阻礙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信服,而有些人卻頻頻碰壁?其實,問題可能藏在你每天的言語中。這些無意間的行為正在損害你的關係與信任感。本篇文章將揭露6種最致命的溝通禁忌,並教你如何扭轉說話方式,提升你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中招,學習改變的秘訣!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你說的話,可能正悄悄阻礙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信服,而有些人卻頻頻碰壁?其實,問題可能藏在你每天的言語中。這些無意間的行為正在損害你的關係與信任感。本篇文章將揭露6種最致命的溝通禁忌,並教你如何扭轉說話方式,提升你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中招,學習改變的秘訣!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對於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擺脫、去除或希望它趕快過去甚至消失,然而,當你願意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和需求時,加上適當的情感釋放,你會得到最大的療癒,因為這種行動會在情感、心理和心靈層面上帶來深刻的轉變和助益 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情緒和處境,有些可能是挑戰性的,有些可能是令人困擾的,當我們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對於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擺脫、去除或希望它趕快過去甚至消失,然而,當你願意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和需求時,加上適當的情感釋放,你會得到最大的療癒,因為這種行動會在情感、心理和心靈層面上帶來深刻的轉變和助益 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情緒和處境,有些可能是挑戰性的,有些可能是令人困擾的,當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