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為何我們明知道該做,卻遲遲不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什麼時候特別會拖延呢?

「沒有火燒屁股的時候!」


如果8:00一定要打卡,車程需要30分鐘,我相信7:20一定會跳起來匆忙出門;如果明天就要上台演講,今天即便熬夜到心臟感覺要停止也會把它做出來,人類有拖延的通病,但也有火燒屁股下的十萬火急燒肝燒脂的動力。


因為「該做」與「死到臨頭不得不做」是有一段距離的。


來訪者至少5位會有1位曾經與我討論到「拖延」議題,對於來訪者好像眼前的心理師不會拖延似的,好像全天下就只有自己很糟、很會應該做但沒有去做。然而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阿,我也經常在「拖延-火燒屁股」兩極中來回著,也一直藉由各種工具-心理學理論、刻意設計排成生活、AI軟件、計時器、有鎖的抽屜,協助自己有機會能離火燒屁股、壓力賀爾蒙狂分泌的狀態創造多一些的距離。


拖延,真的不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我很懶很糟」的狀態。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明知道某件事該做,也在行事曆上設定了截止日期,卻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行動,或是沒這麼重要下就乾脆放棄。


我們可能會告訴自己:「再一下下,我等心情好一點就會開始了」「再五分鐘,再看一節漫畫就好」,結果一抬頭,怎麼天色晚了,一天過了,甚至一年就這樣結束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依然停滯不前。


拖延不只是「懶惰」「自律性不足」「時間管理出問題」的狀態,而是一種涉及內在心理運作機制,以及該運作機制下牽動的認知-情緒-行為三元素,與我們的焦慮情緒、害怕失敗、完美主義、習慣養成有關。


從心理學看為何我們會拖延?

多巴胺驅動與短期滿足

人類的大腦天生傾向於選擇短期快樂而非長期回報。因此才有一句話說「短視近利」,請相信人類要能進行長遠規畫並壓抑當前歡樂的延宕滿足是需要訓練的,不然為什麼棉花糖實驗(打這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為什麼會指出能延宕滿足者在未來課業成就表現上較佳。人類追求短期快樂的反應與多巴胺(dopamine) 有關。多巴胺是一種與快樂、動機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也被稱為快樂賀爾蒙。當我們完成一件簡單有趣的事情(如滑手機、吃零食、看影片),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滿足。也難怪滑手機、短影音為什麼常常使人一抬起頭才驚覺一天又這麼過去了。


相比之下,長期有價值但困難的任務(如創立個人品牌、做教案、準備考試、養成運動習慣)往往不會帶來即時的愉悅,甚至讓人感到焦慮。因此對於趨吉避凶、趨樂必苦的人類,大腦會自動把注意力轉移到能立即產生快樂的事情上,導致拖延行為。也因此停止說「我好糟糕、我好懶」,我們正在面對的可是「人類原始設定-追求短期快樂」,但研究也發現延宕滿足後所帶來的成就感能給我們更長久與穩定的意義性與滿足感,因此我們可以創造「誘因綁定」的策略:

將長期任務切割並與短期快樂結合:

1.只允許自己在運動時(重要任務)聽最喜歡的podcast或音樂

2.寫作時 喝最喜歡的咖啡或吃點心

3.用計時器設定25分鐘專注工作,然後休息5分鐘,從一天3次循環,到拉長這樣的循環作息。


趨樂避苦的趨避衝突

拖延通常不是因為我們不會做(難道我是不會起床嗎?我不是不會,而是不想),而是害怕開始。這種害怕來自於內心的不安、壓力或低自信。例如:害怕失敗:「如果我做得不好怎麼辦?」;害怕成功帶來的責任:「萬一別人對我期待變高怎麼辦?」;完美主義的焦慮:「還沒準備好,先等靈感來吧」


這些負面情緒讓大腦選擇逃避,轉而投入容易完成、壓力較小的事情,例如整理桌子、查看社群媒體,這些看似有再行動但實際上是在消磨時間的假性生產力狀態,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推進重要任務,而使得壓力持續累積。(舉例,我為什麼會賴床?因為起床後就要面對一系列未完代辦的教案與課程規畫。如果起床後是要出國搭飛機,就算再累也會爬得起來。)因此我們可以為當下的情緒貼標籤,並放入最小行動法則的策略因應:

1.為當下情緒貼標籤:當你感到想拖延時,問自己:「現在我在逃避什麼情緒?」例如:「我害怕這份報告做不好。」只要把情緒具體說出來,就能減少它的影響力。

2.最小行動法則:告訴自己:「只做5分鐘」,例如:「我只要坐到電腦桌前打開電腦並開啟word檔與寫下標題」、「我只列出 3個大綱」,往往這樣做完後,就會發現其實開始並沒有那麼難,甚至會自然而然繼續做下去。


時間不一致決策:現在的我無法想見遇到未來的我

行為經濟學提出的間不一致性決策,指人們在面對選擇時,往往會選擇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後果,其實就跟第一點多巴胺分泌與短視近利的心理狀態有關。

例如:運動會讓未來的自己更健康,但當下的自己只想躺著休息,以及未來的健康是在未來,但當下運動的疲憊當下立刻感受到;你知道早點開始寫報告會減少死線到來的壓力,但當下的自己總覺得「還有時間,明天再說」。這是一種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的衝突,我們習慣於想像美好未來,想像沒有痛苦,但執行行動的現在自己是真真實實的感受到投入下耗損的腦力、精力、體力,所以我們容易寄望於「明天」而拖延於當下。我們可以創造「未來具象化」的策略:

1.視覺化未來的自己:閉上眼睛,想像未來的自己完成這項任務後的具體畫面。例如:想像自己成功完成報告,並獲得主管的讚賞,這能讓你更有動力行動。

2.即時承諾機制:透過具體的排成(例如check list須完成的項目列表與打勾),以及公開承諾(跟朋友說「我今天一定要寫完 500 字」)、設置懲罰(如果沒完成,就要捐款 100 元),讓自己無法輕易拖延。


其他因應的行動策略

當我們知道拖延並不僅僅只是「我很懶、我很糟、我沒有時間管理能力」,而是一項與人性(對,就是人類的特性)與慣性(趨吉避凶)拔河的歷程,確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精力與體力,然而好消息是,人類是習慣的動物,一旦養成「欺騙拖延心理」的行動後,將能像倒吃甘蔗般、越吃越甜。以下也分享其他學者、作者曾經提出的行動策略:


1. 五秒規則

當你意識到自己想拖延時,倒數 5、4、3、2、1,然後 立刻開始行動!這個方法來自 Mel Robbins,她的研究發現,如果我們能在 5 秒內行動,大腦就不會有機會說服自己拖延。<原子習慣>一書中也提到這個方法。

例如:早上鬧鐘響時,不要猶豫,心中倒數 5、4、3、2、1,直接起床;開始工作之初,不要等感覺來,直接倒數 5、4、3、2、1,打開電腦,開始輸入第一個字。


2. 設定「立即可行的小目標」

將大目標切成與設定為超級小的開始目標,讓大腦不再抗拒行動。例如需要完成避免拖延教案,則先設定打出三個該教案的大綱方向;我要整理房間,先從把桌子收拾乾淨開始。


3. 紀錄進度與給予立即獎勵

紀錄自己每天完成的任務,並給自己小獎勵,讓行動與快樂連結。例如睡前看看今日to do list被打勾的地方;例如設立獎勵機制並刻意排入休假時間。


面對拖延的自己,我覺得首先是要「溫柔對待」自己。


我們正在面對的並非不夠好的自己,而是面對人類原始設定-能躺幹嘛要坐、能坐為什麼要站的享樂本我設定,而自我往往在本我與超我間拉扯。打敗拖延,我們需要的是一點既違反人性又與人性設定相連結(譬如五秒原則搭配獎勵制度、公開承諾後的獎勵與懲罰制度),以及納入人類需要的歸屬人際需求(是的,我發現如果有固定諮商或有教練陪跑的人會比較容易度過創立新習慣的撞牆期),讓我們克服拖延天性、真正展開行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2會員
11內容數
這是一個自認真實真誠一致呈現的心理師空間, 紀錄自我覺察時刻的想法及感受,也分享心理與職業生涯的專業文章。 諮詢、工作坊、團體、演講邀約請來信wawacho0109@gmail.com
2025/03/31
心理學家湯瑪斯・戈登(Thomas Gordon)提出了十二種溝通絆腳石,這些讓溝通受阻的十二個回應現象。一起來看看在溝通中你無意識地使用了幾項。學起來,不再一開口就吵架。
2025/03/31
心理學家湯瑪斯・戈登(Thomas Gordon)提出了十二種溝通絆腳石,這些讓溝通受阻的十二個回應現象。一起來看看在溝通中你無意識地使用了幾項。學起來,不再一開口就吵架。
2025/03/10
董事長刺殺技術長的悲劇新聞,將職場衝突與管理分歧下的職場霸凌與不當對待浮上檯面。企業及個人應認識職場不法侵害與建立安心安身機制,持續關注職場關係,打造尊重與安全的職場環境,預防人際矛盾與衝突升級為不可挽回的憾事。
Thumbnail
2025/03/10
董事長刺殺技術長的悲劇新聞,將職場衝突與管理分歧下的職場霸凌與不當對待浮上檯面。企業及個人應認識職場不法侵害與建立安心安身機制,持續關注職場關係,打造尊重與安全的職場環境,預防人際矛盾與衝突升級為不可挽回的憾事。
Thumbnail
2025/02/20
職場像江湖,衝突難免,但防備過頭會讓合作難上加難。很多誤會來自預設立場,四點思考方向帶你邁向成為職場高手,不僅是防禦,更是願意理解、保持開放與人互動。有意識地摘掉有色眼鏡,職場或許不只是競爭,也有機會成為屬於你的成長舞台!
Thumbnail
2025/02/20
職場像江湖,衝突難免,但防備過頭會讓合作難上加難。很多誤會來自預設立場,四點思考方向帶你邁向成為職場高手,不僅是防禦,更是願意理解、保持開放與人互動。有意識地摘掉有色眼鏡,職場或許不只是競爭,也有機會成為屬於你的成長舞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想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工作,但卻一直找藉口推遲,直到最後一刻才匆匆忙忙地做?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卻沒有動力去做?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後悔:你錯過了很多機會,因為你沒有及時行動?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可能患有拖延症。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想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工作,但卻一直找藉口推遲,直到最後一刻才匆匆忙忙地做?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卻沒有動力去做?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後悔:你錯過了很多機會,因為你沒有及時行動?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可能患有拖延症。
Thumbnail
拖延症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它不僅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還會對心理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許多人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問題,卻往往無法有效克服。本文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學習克服拖延症,建立好的時間管理和自律力,從而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拖延症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它不僅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還會對心理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許多人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問題,卻往往無法有效克服。本文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學習克服拖延症,建立好的時間管理和自律力,從而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事情拖延以後,心理還是會牽掛。這會造成大腦造成慢性疲勞,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注意力下降。同時,因為牽掛著很多事情,大腦就會不斷地切換工作內容,這會讓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下降。 當大腦處於多工處理的狀態下,常常會妥協與他人的需求(這時候最常被凹或是被騙)。
Thumbnail
事情拖延以後,心理還是會牽掛。這會造成大腦造成慢性疲勞,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注意力下降。同時,因為牽掛著很多事情,大腦就會不斷地切換工作內容,這會讓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下降。 當大腦處於多工處理的狀態下,常常會妥協與他人的需求(這時候最常被凹或是被騙)。
Thumbnail
拖延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無意識行為。需在事前建立相關認知,提升警覺,給予適當回應。
Thumbnail
拖延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無意識行為。需在事前建立相關認知,提升警覺,給予適當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