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高無低,唯心所見:關於價值的終極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A split-image illustration. On the left side, a student girl looks tired and overwhelmed, staring at math equations and exams, symbolizing struggles from the first semester. On the right side, the same girl is happy and confident, holding a diploma with ‘Excellence Award 95+’ written on it. Around her, there are glowing math symbols and equations, representing her success in mathematics. The background transitions from a dull classroom on the left to a bright, inspiring setting on the right.”

: “A split-image illustration. On the left side, a student girl looks tired and overwhelmed, staring at math equations and exams, symbolizing struggles from the first semester. On the right side, the same girl is happy and confident, holding a diploma with ‘Excellence Award 95+’ written on it. Around her, there are glowing math symbols and equations, representing her success in mathematics. The background transitions from a dull classroom on the left to a bright, inspiring setting on the right.”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習慣用「高」與「低」來衡量一切——學歷的高低、職位的高低、財富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甚至連人的價值,我們也時常不自覺地加上一個無形的標準。但如果這一切都只是「投射」呢?如果我們所見的高低之分,本質上只是我們的心所賦予的意義,而非真實的法相,那麼,「高低」本身是否真的存在?

高低之分,是現象還是本質?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來自比較。當我們說一個人「聰明」,這個聰明並不是絕對存在的,而是相對於另一個人來說顯得聰明;當我們說一個人「成功」,這也是相對於我們的標準來定義的。在這樣的比較之中,我們往往陷入「分別心」,認為有些人更優秀,有些人更渺小,而忘記了——這些判斷的基準,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在佛法中,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意思是說,所有我們認為的現象,都是我們的心識投射的產物。當我們認為某個人比較「高」,其實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某個價值標準來衡量,但如果換一個標準,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

  • 在學術領域,一個頂級教授可能被視為智慧的象徵,但在大自然求生中,他可能不及一個原住民少年生存能力強。
  • 一個商業巨擘在財富的衡量標準上是「高」,但在家庭關係中,他可能面臨無法彌補的缺憾。

這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其實是相對於「評估的標的物」而存在的,而非一個固定不變的「高低」。

真正的價值,是「各有所長」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高低只是一種視角」,那麼我們是否能進一步相信:「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各有所長,無須比較高低」?這是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更加自由的方式。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我們應該問自己:「我是在用什麼標準評估自己?這個標準真的適合我嗎?

當我們覺得別人不如自己時,我們也應該反思:「這真的是真實的法相嗎,還是我的投射?

正如一朵蓮花不會嫉妒橡樹的高大,橡樹也不會因為自己不會開花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只是我們時常被社會的標準所迷惑,而忘了自己內在的光芒。

超越高低的幻象,找到內心的自在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高低的比較」並不是真實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走向一種更開闊的心境——不再被世俗的標準綁架,也不再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動搖內心。我們能夠真正欣賞每個人的獨特價值,也能夠更自在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有一則禪宗公案:

弟子問:「師父,世間有高低之分嗎?」 師父笑著說:「當你還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就已經陷入分別了。」 弟子又問:「那如何才能超越這個問題呢?」 師父答:「當你不再問這個問題時,自然就超越了。」

這是一種超越比較、超越執著的智慧。如果我們不再執著於「高低」這件事,那麼高與低的問題就不再束縛我們,心也因此得到真正的自由。

寫在最後

阿才希望自己可以相信「沒有什麼真的有高低之分」,因為他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表象,並非真實的法相。這不只是他的願望,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的覺醒——我們可以選擇不再被比較所困,選擇相信自己獨特的價值,選擇活在一個不以高低衡量一切的世界裡。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比別人高或低,而是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坦然無懼地走下去。

avatar-img
33會員
274內容數
我是 寶寶吉拉,一個熱衷於探索 認知與科技交會處 的創新者。對我來說,AI 和數據分析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是讓世界更智慧、更有趣的鑰匙。 我相信,科技的價值在於突破,而不是侷限。只要我們勇於嘗試、不懼挑戰,思維與可能性就沒有極限。讓我們一起站在創新的前沿,讓技術不僅改變世界,也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aozilla, Let's go! 的其他內容
佛經中有許多關於世界虛幻的比喻,這些比喻強調世界如夢似幻、如影如鏡,並非真實恆存。以下是幾個經典的佛教比喻,說明世界的虛擬性: 1. 夢幻泡影——《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指出,一切世間法就像夢境、幻象、水中的泡沫、鏡中的影像、晨露和閃電般
中國近年來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隨著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中國不斷推動技術自主化,並在成熟製程、先進製程及半導體設備領域展開布局。然而,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與出口限制,中國在突破先進製程技術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探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
人不思吸取,則殆:從現代科技與產業競爭看學習與創新的必要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與知識的迭代速度遠超過過去任何時期。有人擅長學習與改進,迅速超越對手;有人固守舊思維,最終被市場淘汰。從手機產業、電動車競爭,到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夠清楚看到「吸取並改進」的力量。
單純從某些文化特質或民族特性來看,各地的確會有不同的道德觀與行為準則。例如: 北歐國家(瑞典、挪威、芬蘭等) 以高社會信任度、誠實、公共責任感著稱,社會福利完善,犯罪率低。 日本 以「禮儀」、「責任感」、「誠信」聞名,對個人榮譽與集體責任感極為重視,但也存在壓抑個人情緒的文化。
Lucian睜開眼,面前的景象如霧一般模糊。他環顧四周,感覺自己像是站在一個虛無的空間裡,地面如同玻璃般透明,腳下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星河。 「出。」 這個字眼在他腦海裡飄過,帶著一種熟悉卻又難以名狀的情緒。他回憶起最後的畫面,那是他在所謂的"現實世界"裡看到的新聞——大S 48歲病逝。 他低頭
喝茶和喝咖啡對身體的影響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差異。它們都含有咖啡因,可以提神和提高專注力,但茶和咖啡中的其他成分會產生不同的健康效益和影響。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別和影響 喝茶對身體的影響 優點: 抗氧化: 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兒茶素和茶多酚),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具有抗老化
佛經中有許多關於世界虛幻的比喻,這些比喻強調世界如夢似幻、如影如鏡,並非真實恆存。以下是幾個經典的佛教比喻,說明世界的虛擬性: 1. 夢幻泡影——《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指出,一切世間法就像夢境、幻象、水中的泡沫、鏡中的影像、晨露和閃電般
中國近年來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隨著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中國不斷推動技術自主化,並在成熟製程、先進製程及半導體設備領域展開布局。然而,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與出口限制,中國在突破先進製程技術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探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
人不思吸取,則殆:從現代科技與產業競爭看學習與創新的必要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與知識的迭代速度遠超過過去任何時期。有人擅長學習與改進,迅速超越對手;有人固守舊思維,最終被市場淘汰。從手機產業、電動車競爭,到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夠清楚看到「吸取並改進」的力量。
單純從某些文化特質或民族特性來看,各地的確會有不同的道德觀與行為準則。例如: 北歐國家(瑞典、挪威、芬蘭等) 以高社會信任度、誠實、公共責任感著稱,社會福利完善,犯罪率低。 日本 以「禮儀」、「責任感」、「誠信」聞名,對個人榮譽與集體責任感極為重視,但也存在壓抑個人情緒的文化。
Lucian睜開眼,面前的景象如霧一般模糊。他環顧四周,感覺自己像是站在一個虛無的空間裡,地面如同玻璃般透明,腳下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星河。 「出。」 這個字眼在他腦海裡飄過,帶著一種熟悉卻又難以名狀的情緒。他回憶起最後的畫面,那是他在所謂的"現實世界"裡看到的新聞——大S 48歲病逝。 他低頭
喝茶和喝咖啡對身體的影響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差異。它們都含有咖啡因,可以提神和提高專注力,但茶和咖啡中的其他成分會產生不同的健康效益和影響。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別和影響 喝茶對身體的影響 優點: 抗氧化: 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兒茶素和茶多酚),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具有抗老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我價值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經常將自己的價值與外在成就聯繫在一起,卻忽略了內在的肯定。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別把外在的期待值當做你是否值得、是否有用的標準, 你是被寬恕的,你是有價值的存在。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價值觀像是我們的內在羅盤,指引我們如何看待世界。 "我們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我們的價值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受到我們所處環境、教育和生活經驗的影響。 但是,價值觀也是一種動態的東西,它隨著時間和經驗而改變。 "人是一切事物的評價者。" 當我們經歷新的事情、學習新的知識時,我們的
Thumbnail
人總是盲目追求大眾認可的價值觀,比如書要念得好、錢要賺得多、房子要住高大上、男人要會賺錢要懂貼心、女人要會操持家務、女孩身材要纖細,男孩要瘦高帶一點精壯等等。 其實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完整套用一個人的人生,就算是普羅大眾認可的價值觀對我們來說也有可能左支右絀,極不合適。現代人過得這樣揪心、不由自
Thumbnail
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就的大小是否等於格局的大小呢? 是因為「對社會有所貢獻」,而看見自己的價值。還是因為得到了社會價值認定的身份地位、財富而覺得自己有價值。認識及了解自己後,是因此限縮了自己還是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格局的大小、眼界的高低。是曲高人寡的孤芳自賞,還是真正接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我價值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經常將自己的價值與外在成就聯繫在一起,卻忽略了內在的肯定。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別把外在的期待值當做你是否值得、是否有用的標準, 你是被寬恕的,你是有價值的存在。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價值觀像是我們的內在羅盤,指引我們如何看待世界。 "我們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我們的價值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受到我們所處環境、教育和生活經驗的影響。 但是,價值觀也是一種動態的東西,它隨著時間和經驗而改變。 "人是一切事物的評價者。" 當我們經歷新的事情、學習新的知識時,我們的
Thumbnail
人總是盲目追求大眾認可的價值觀,比如書要念得好、錢要賺得多、房子要住高大上、男人要會賺錢要懂貼心、女人要會操持家務、女孩身材要纖細,男孩要瘦高帶一點精壯等等。 其實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完整套用一個人的人生,就算是普羅大眾認可的價值觀對我們來說也有可能左支右絀,極不合適。現代人過得這樣揪心、不由自
Thumbnail
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就的大小是否等於格局的大小呢? 是因為「對社會有所貢獻」,而看見自己的價值。還是因為得到了社會價值認定的身份地位、財富而覺得自己有價值。認識及了解自己後,是因此限縮了自己還是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格局的大小、眼界的高低。是曲高人寡的孤芳自賞,還是真正接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