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split-image illustration. On the left side, a student girl looks tired and overwhelmed, staring at math equations and exams, symbolizing struggles from the first semester. On the right side, the same girl is happy and confident, holding a diploma with ‘Excellence Award 95+’ written on it. Around her, there are glowing math symbols and equations, representing her success in mathematics. The background transitions from a dull classroom on the left to a bright, inspiring setting on the right.”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習慣用「高」與「低」來衡量一切——學歷的高低、職位的高低、財富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甚至連人的價值,我們也時常不自覺地加上一個無形的標準。但如果這一切都只是「投射」呢?如果我們所見的高低之分,本質上只是我們的心所賦予的意義,而非真實的法相,那麼,「高低」本身是否真的存在?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來自比較。當我們說一個人「聰明」,這個聰明並不是絕對存在的,而是相對於另一個人來說顯得聰明;當我們說一個人「成功」,這也是相對於我們的標準來定義的。在這樣的比較之中,我們往往陷入「分別心」,認為有些人更優秀,有些人更渺小,而忘記了——這些判斷的基準,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在佛法中,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意思是說,所有我們認為的現象,都是我們的心識投射的產物。當我們認為某個人比較「高」,其實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某個價值標準來衡量,但如果換一個標準,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
這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其實是相對於「評估的標的物」而存在的,而非一個固定不變的「高低」。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高低只是一種視角」,那麼我們是否能進一步相信:「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各有所長,無須比較高低」?這是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更加自由的方式。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我們應該問自己:「我是在用什麼標準評估自己?這個標準真的適合我嗎?」
當我們覺得別人不如自己時,我們也應該反思:「這真的是真實的法相嗎,還是我的投射?」
正如一朵蓮花不會嫉妒橡樹的高大,橡樹也不會因為自己不會開花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只是我們時常被社會的標準所迷惑,而忘了自己內在的光芒。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高低的比較」並不是真實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走向一種更開闊的心境——不再被世俗的標準綁架,也不再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動搖內心。我們能夠真正欣賞每個人的獨特價值,也能夠更自在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有一則禪宗公案:
弟子問:「師父,世間有高低之分嗎?」 師父笑著說:「當你還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就已經陷入分別了。」 弟子又問:「那如何才能超越這個問題呢?」 師父答:「當你不再問這個問題時,自然就超越了。」
這是一種超越比較、超越執著的智慧。如果我們不再執著於「高低」這件事,那麼高與低的問題就不再束縛我們,心也因此得到真正的自由。
阿才希望自己可以相信「沒有什麼真的有高低之分」,因為他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表象,並非真實的法相。這不只是他的願望,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的覺醒——我們可以選擇不再被比較所困,選擇相信自己獨特的價值,選擇活在一個不以高低衡量一切的世界裡。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比別人高或低,而是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坦然無懼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