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剛從澳洲打工度假回台的我,滿懷熱情地投入求職市場。當時的想法很單純——「我要當業務!」 但問題來了,各行各業都有業務,我該怎麼選?當時,我覺得「台灣科技業發展這麼好, 肯定不會倒,去科技業做業務準沒錯!」於是,我找到了一家位於汐止科學園區、代理國外導熱片的公司。老闆娘對我寄予厚望,25 歲的我, 第一次享受到公司配發的手機、電腦、公務車,覺得自己走上人生勝利組的道路……沒想到,這竟是痛苦的開端。
跨領域的挑戰,讓我身心俱疲
我是非工科背景,而這份業務工作卻需要看得懂零件工程圖——問題是,我完全看不懂!公司人手短缺,前輩僅帶我一週,我就得獨自外出跑業務。 我只能厚著臉皮請教客戶,很多知識都是從客戶身上學來的
超長工時,讓我第一次懷疑自己
白天跑客戶,回公司後才開始處理文書,幾乎天天加班到午夜。但當時剛回台,覺得這些「福利」已經不錯,不敢輕易離職。這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從零開始的痛苦」,也常常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為什麼業績總是無法起色?科技業的確前景很好,但這份工作的節奏緊湊、忙碌、高壓,讓我根本沒時間停下來思考。直到有一天,在與客戶聊天的過程中,客戶突然說:「你在分享澳洲打工經驗時,眼睛好有光!感覺你那段時間很快樂?」 這句話讓我驚訝不已——原來,旁人比我自己更清楚什麼才是真正適合我的!雖然這段經歷後來對我在旅遊業的業務工作有幫助,但現在回頭看,如果當時有人可以請教關於科技業工作的真實狀況,或許我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不是單純覺得「科技業很穩」就貿然踏入。這讓我明白,選擇職涯時,不只是產業前景,還要考慮自己的適性與優勢!